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文 | 熊丙奇

《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然而,看完整篇報導,除了在文首有“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以及文中有“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這兩句話之外,全文其他地方都沒有提及究竟是誰建議。報導雖提到電氣學院,但並不明確是其導師,還是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或者學院學位委員會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也不見該校學校學位委員會對此建議有何看法。因此並不能確定這一建議是十分正式,且已經納入學位申請、授予程序的,還是只是在媒體報導時提及。

確定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離開了學術標準與規範的媒體建議,除了博眼球之外,還會誤導學術評價標準。

在我國大學辦學實踐中,有碩士生因碩士畢業論文被答辯專家認為達到博士畢業水準,進而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的美談,但似乎還沒有在碩士求學期間發表論文多,就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先例。期刊發表論文和學位論文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授予博士學位需基於博士學位論文,這一學位論文不能由期刊發表論文替代,否則,所有博士生只需在期刊上發表論文,而無需撰寫學位論文,就可授予博士學位了。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準,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

這篇由媒體發布的報導,源自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在《身邊交大人》欄目刊文《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該文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SCI論文8篇(均在學校“最具影響力期刊”目錄)、EI會議論文4篇,另以其余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獲得西安交通大學“優秀研究生標兵”、國家獎學金2次、高電壓技術專業“嚴璋”獎學金和“遠東”獎學金、電氣學院年度人物等獎項。目前,孫光宇已被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瑞士等離子體中心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從媒體報導的信息看,如果孫同學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主要原因應該是其發表了16篇SCI論文,而不是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被評委專家認為達到博士水準。這就存在一個問題,期刊發表論文,能替代進行系統研究的學位論文嗎?

近年來,我國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種傾向是,要求在讀碩士、博士必須撰寫、發表多少論文,把這作為學位論文答辯的前置條件,這不但讓社會輿論誤解平時發表論文比學位論文重要,而且也引導很多學生把精力用在撰寫、發表期刊論文之中。

而實際上,要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對於碩士研究生來說,主要是提高研究生課程質量,對於博士研究生來說,則主要是嚴把學位論文質量關。這也是發達國家一流大學的普遍做法,通常根本不要求研究生、博士生在讀期間發表論文,而是關注課程學習,以及撰寫學位論文的質量。

我理解很多網友會把碩士求學期間就發表16篇SCI論文的學生稱為“大牛”,但這只是論文發表角度的“大牛”。我國還有讀博三年發表46篇論文的“高產大牛”。對於學生本人來說,這無可厚非,這也是他們刻苦學習、勤於寫作的結果。但對於學校的教育管理和評價來說,則應該堅持學術導向,不要隻重視論文的發表,而更要重視論文的質量,對學生來說,尤其要重視學位論文的質量。

我國當前正在推進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有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取消讀研期間發表論文的要求,這是正確的改革方向。在這一背景下,需要高校和社會輿論,都建立新的論文觀。

一名學生在讀期間發表論文,這是其自主選擇,也可作為評優、升學的一方面指標,其科研精神更是值得所有研究生學習。但學校應做到不以論文發表論英雄,要緊抓培養的核心環節。如果是破格授予博士,那一定是他撰寫的學位論文達到授予博士學位的要求,而非發表了多少篇SCI論文。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何睿 校對:李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