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校開起“環保銀行”,一年“淨賺”4萬多元

垃圾“變廢為寶”,還能帶來收益?這樣的事在四川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以下簡稱“川師附小”)每天都在發生。學校就像一個大型“環保銀行”,每個班級有一個環保账戶,孩子們只需將垃圾分類,放到指定的回收點,其中的可回收垃圾就可以根據重量換算成貨幣價值。

從2017年9月“環保銀行”設立以來,全校師生總共回收42292kg垃圾,為“環保銀行”帶來4萬多元的收益。更為重要的是,垃圾分類、變廢為寶,過低碳環保生活已經成為全校師生家長的共同追求。

一個追問引發的環保創意

早在2015年,川師附小就製訂了“綠色環保校園”3年計劃。2016年,一批造型別致的分類垃圾桶出現在校園中,“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害垃圾”3個投遞口格外醒目,同學們享受著垃圾分類、貢獻環保力量的喜悅。

可不久,孩子們就發現問題:“老師,為什麽收垃圾的阿姨總是把分過類的垃圾混合在一起拿走呢?”垃圾分類流於形式,孩子們的熱情逐漸退去,老師們也開始思索起來……

2017年9月,川師附小汪慧容、肖鮮等6位老師在學校副校長高濤的帶領下成立了“環境保護項目組”,從一個社區的做法中,師生們找到了靈感。有學生居住的小區就有分類垃圾投遞點,可以將班上分類好的垃圾拿到社區投遞。大家發現打通了垃圾回收的管道之後,孩子們的積極性增加了。於是,老師們積極尋訪,請垃圾分類公司到學校設立了投遞點。

項目組老師還為每個班購買了3個分類垃圾袋,依托公司的APP和投遞點,一個服務全校近3000人的“環保銀行”雛形就建立起來了:

第一步,各班級在垃圾分類公司的APP上注冊回收账戶;

第二步,領取帶二維碼的垃圾回收袋;

第三步,將垃圾分類投遞於垃圾桶,裝滿後整理在專門的垃圾袋中;

第四步,將滿袋分類垃圾放至回收點;

第五步,環保公司收走垃圾,通過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統計各班的垃圾回收數量,並根據可回收垃圾產生的價值向各班账戶返現。

垃圾回收≠拾荒

“變廢為寶”是個技術活

實踐中,孩子們又發現新問題:牛奶盒上明明標有可回收的綠色環保標誌,為什麽收集的牛奶盒卻被認定為不合格回收?肖鮮帶著孩子們尋找答案,原來我們平常喝了牛奶,包裝盒裡會有很多牛奶殘留,即便是運到垃圾回收廠,也因為原材料被汙染沒辦法回收。必須把殘余牛奶倒出來、清洗乾淨並晾乾,才能順利地讓牛奶盒這類利樂包變成可回收物。這下同學們明白,垃圾分類不是簡單地分類投放,還需要根據每種物品的特性進行一些處理。

“垃圾分類不等於‘拾荒’。”肖鮮說,拾荒者為垃圾回收作出了一定貢獻,但他們回收的物品很有限,主要是紙板和瓶子,還有大量可回收物在垃圾被翻找的過程中汙染了。肖鮮利用校園電視台在全校開起了環保微課程。每周一次的環保節目,有紙品和塑料的回收、世界各國環保行動、規範回收垃圾等話題,幫助孩子們從垃圾回收“小白”變成高手。

在收集可回收垃圾的同時,同學們將目光聚焦到每天吃水果剩下的果核、果皮上。2018年初,學校購置了有機堆肥裝置,並在校園內開辟了一塊土地。項目組將廚余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儲存、發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將有機物分解成養分,從而把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的、無味的肥料。

“家校總動員”

垃圾分類成日常習慣

打開垃圾分類公司的APP,記者看到,四川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的账戶上,已經投遞了42292kg垃圾,現金價值4萬多元,在眾多學校和社區账戶中,高居榜首。

這充分說明,師生家長的參與熱情。分類回收、低碳生活已經成了師生、家長每一天自覺的行為模式。羅馬並非一天建成,這來源於學校持續不斷的環保教育。

川師附小連續3學期以環境保護為主題進行開學第一課,通過話劇表演等多種形式,吸引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關注。項目組老師汪慧容還組織全校師生和家庭參加“首屆巧手巧思環保創意大賽”,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想創意,動手製作,對家裡不要的廢物進行回收改造。一共收到學生的創意作品近百件,大家無窮的創意更掀起了班級垃圾再利用的熱潮。各班推出的優秀作品,還在學校的元旦遊園活動中開展環保創意大賽作品展,不僅給學生一場充滿歡樂的嘉年華,“環保”、“變廢為寶”也成為學生口中的高頻詞。

培養價值取向

當有社會責任感的環保公民

川師附小的環保教育,不局限在學校和家庭,還走進了社會,走出了國門。“這裡焚燒的垃圾,70%都是可以回收的。”參觀一所垃圾發電廠時,一位工作人員說的話,讓師生們痛惜不已。

法國是歐洲最早推出垃圾分類制度的國家。川師附小幾百名學子陸續在暑期夏令營遊學訪問了法國SIDOMPE·Centrer de tri西多普垃圾回收處理中心,他們在全校分享了法國處理垃圾的經驗和對待資源回收的理念。

“環保教育是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環保公民。”川師附小校長邱華說,通過垃圾分類這個小小的行動,帶給師生、家長的是一種環境保護、資源回收、低碳生活的理念,更為深遠的意義是,培養關心人類未來命運,把環保理念當作一生價值追求的公民。

文丨胡敏

圖丨川師附小提供

編輯丨向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