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造國家公園建設的“青海經驗”

保護好三江源,築牢“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是青海義不容辭而又來不得半點閃失的重大責任。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熱浪中,讓全面深化改革與生態文明實現辯證統一、有序發展,省委、省政府洞察發展大勢,不斷深化對青海省生態價值的再認識。

基於省情,衡量生態地位,結合發展實際,2015年青海省向中央上報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並在隨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長官小組第19次會議上審議通過。

2016年3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花落青海大地;今年年初,《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向社會公布,明確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標誌著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步入了試點發展建設階段;

三江源國家 公園

……

幾年的探索實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蹄疾步穩扎實推進。如今,在12.31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九龍治水”格局被打破,每年將流出600多億立方米源頭活水滋潤華夏大地。“千湖美景”重現,120余種野生動物在這裡棲息生存,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就達到了11種。

以堅強的組織長官落實好“天字號”工程

在青海省開展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就是要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一盤棋”中,在不斷探索“青海路徑”的同時,還要積累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青海經驗”。

工作既在部署也在落實,為確保《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落到實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作為“天字號”工程,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長官小組,確定由一名省委常委任常務副組長,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長官,扎實高效地推進試點工作。

2016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的部署意見》,確定了8個方面30項重點工作任務,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部門,提出了“一年夯實基礎工作,兩年完成試點任務,五年設立國家公園”的工作目標。

隨後,省委、省政府召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動員大會,對試點任務進行安排部署,全面啟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

截至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之初確定的8個方面30項重點工作任務已完成24項,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管理體制趨於成熟,機構運行日益向好,試點效應開始凸顯。

以統一的管理體制打破“九龍治水”格局

為實現國家公園範圍內自然資源資產、國土太空用途管制“兩個統一行使”和三江源國家公園重要資源資產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青海省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建立了統一的管理體制,形成了有效的管理運行。

按照“堅持優化整合、統一規範,不作行政區劃調整,不新增行政事業編制,組建管理實體,行使主體管理職責”的原則,突破條塊分割、管理分散、各自為政的傳統模式,2016年6月組建成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9月26日中央編辦正式批複。

同時,為實現管理機構統一,從根本上解決政出多門、智能交叉、職責分割的管理體制弊端,組建了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3個園區管委會。整合了林業、國土、環保、水利等部門的機構職能,組建了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具體負責實施縣域內園區內外自然生態太空系統保護,統一用途管制,統一規範管理。將原來縣級政府所屬的森林警察、草原監理等職能部門的執法職責進行有機整合,組建3個園區管委會資源環境執法局,實行集中統一綜合執法。

並對3個園區所涉及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治多縣、曲麻萊縣進行大部門製改革,精簡政府組成部門,由原來的20個左右精簡為15個,確保園區管委會高效統一進行生態保護管理,徹底打破了“九龍治水”格局,解決了管理執法“碎片化”問題。

與此同時,還整合草原工作站、濕地保護站等涉及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部門,設立生態保護站。國家公園範圍內的12個鄉鎮政府增設保護管理站牌子,增加國家公園相關管理職責。

以創新的生態管護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黨中央賦予青海省的一項既艱巨又光榮的“生態使命”,青海省就要在保護與發展中,既要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還要讓當地群眾實現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發展。

辯證處理好人與自然發展之間的關係,自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以來,青海省切實強化牧民群眾保護生態的主體作用,堅持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農村牧區的各項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注重在生態保護的同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將生態管護公益崗位設定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科學實施,整合草原、濕地、林地管護員制度,制定頒布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相關政策,在原有2554個生態管護崗位基礎上,從園區範圍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入手,新設生態管護綜合公益崗位7421個,2016年9月1日起,生態管護員全部上崗,並於今年上半年擴展到“一戶一崗”。截至目前,已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戶均年收入增加2.16萬元。

同時,推進山水林草湖組織化管護、網格化巡查,組建了鄉鎮管護站、村級管護隊和管護小分隊,組織開展了馬隊和摩托車隊遠距離巡查管護,充分利用流動帳篷、多媒體收視系統,構建遠距離“點成線、網成面”的管護體系,廣大牧民也切實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使牧民由草原利用者變成了生態管護者。

以高起點的規劃引領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如一粒耕耘在沃土裡的種子,三年後,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青海大地上收獲碩果,而伴隨著今年年初《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正式印發,我國首個國家公園建設依舊在三江源地區鏗鏘邁步。

作為全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公園規劃,總體目標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得到嚴格保護,滿足生態保護第一要求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國家公園科學管理體系形成,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綠色發展方式逐步形成,進而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複示範區,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到《規劃》實施,建設好三江源國家公園依然是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上的時代“最強音”。至2020年,國家公園體制將全面建立,法規和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體系基本形成,管理運行順暢,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到2025年,保護和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法規政策體系、標準體系趨於完善,管理運行有序高效;到2035年,保護和管理體制機制完善,行政管理範圍與生態系統相協調,實現對三大江河源頭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保護,建成現代化國家公園,成為我國國家公園的典範。

幾年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青海聲音”擲地有聲,大家用實際行動護佑著三江源的生態環境,譜寫著三江源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華章”。(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