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後昭公的信仰: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肥皂劇

整個春秋戰國就像一部連環不斷的肥皂劇,中間有很多的故事都非常有趣。一般君主老子的話,就是帶頭的人,用北方人的俗語說,就是打尖的人。要是這個打尖的人做不好的話,兒子或者兄弟就會爭奪權位。整個春秋戰國所有的歷史階段,就是兒子與老子爭位,兄弟與兄弟相殘,有的時候老子殺了兒子,有的時候兒子殺了老子,還有就是哥哥殺了弟弟,弟弟殺了哥哥的,不斷的在發生。宋國的歷史就是如此。

史書中對宋景公的評價是“景公謙德,熒惑退行。”宋景公在宋國歷史上口碑還算不錯。宋景公時代雖有數次內亂,但宋國對外征伐,重新樹立宋國聲威的信心在不斷增強,宋國的人才培育也是呈現中興之態。宋景公晚年在對鄭國的征戰中,曾經取得過重大勝利,《左傳》載:“故圍宋雍丘。宋皇瑗圍鄭師,每日遷舍,壘合,鄭師哭。子姚救之,大敗。二月甲戌,宋取鄭師於雍丘,使有能者無死,以郟張與鄭羅歸。”顯然這場戰爭的發起者本來是鄭國,但最終鄭國大軍卻被宋國所包圍,鄭國的有生力量被完全殲滅。

宋景公沒有管好自己的繼任者們,甚至最終就連一個能乾的子嗣也沒有,但宋國不缺乏人才,公族子弟們大多覬覦著宋國君位。家裡的大家長如果管控不住自己的家庭,就會家庭不和,家庭不和就往往朝綱混亂,朝綱混亂就代表著國家混亂。《史記》載:“宋公子特攻殺太子而自立,是為昭公。昭公者,元公之曾庶孫也。昭公父公孫糾,糾父公子璫秦,璫秦即元公少子也。景公殺昭公父糾,故昭公怨殺太子而自立。”宋國公子特,也就是宋後昭公的上位非常蹊蹺,史書中關於其身世的說明,可謂是一長串,這種家譜式的記載,只是讓人認識到一件事情,就是宋後昭公是名正言順的王族成員。

《史記》中記載的是宋景公有太子,為宋後昭公所弑殺。又有《左傳》載:“景公無子,取元公庶曾孫公孫周之子德及啟畜於公宮。”兩本著作的矛盾顯而易見,但在宋景公死後,即便有太子,在太子被弑殺後,宋景公的後世就在史書中煙消雲散,似乎根本就沒有存在過。如果說宋景公在位真的是六十四年的話,如此長的執政時間,極有可能熬死了很多的後世,或者宋景公過於重視宋國複興,乃至廢寢忘食,子嗣稀缺,這也是最終導致公族子弟篡奪權位的誘因。

事實上宋後昭公子特的公族血脈已經非常微弱,公子周是宋元公的孫子,而在宋元公時代曾經發生過“華氏之亂”,諸公子已被殘殺殆盡,唯獨剩下太子子欒,也就是後來的宋景公。那麽,親身見證過兄弟慘死的宋景公,對待兄弟子侄也就頗為親近。而宋景公是宋元公的兒子,公子周是宋元公的孫子,顯然宋景公應是公子周的堂叔。公子周的兒子,至少應該算是宋景公的孫侄輩。自古以來,爺爺對孫子,往往都會更為親近,《左傳》載:“及景公卒,先立啟,後立德,是為昭公。”這也就是說,公子周的兒子中,至少有兩個為宋景公所收養,一個叫啟,一個叫德。子德即成為後來的宋後昭公。

當然,關於這段歷史,由於時間久遠和記載的缺失,目前所知的唯獨《左傳》和《史記》,但《左傳》的時間要早於《史記》,前者是說的順理成章,後者則是說的陰謀論調。分析孰是孰非,其中《左傳》的“先立啟,後立德”,似乎可以應證《史記》的某種準確性,即是子德即宋後昭公的君主之位,實際上可能來得並不輕鬆,按照這種先後順序分析的話,甚至有可能是子啟是宋景公認可的太子,而子德則是未雨綢繆多年,在宋景公死後不久,即在宋國朝堂發動叛亂,弑殺親兄長,即為太子和即將繼位的子啟,而自立為君。尚在守喪期間的子啟,就在不明不白之間,死在了親弟弟的手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