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麗的草原,發展的熱土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伴著草原上特有的悠揚旋律,8月下旬,近20家兩岸媒體的記者來到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參訪。活動主辦方全國台聯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參訪,讓台灣同胞更多地了解大草原,也感受到祖國大陸這些年的成就和變化。

從草原腹地到原生濕地,從白樺林到大興安嶺,從國門到邊境口岸,記者們一路感受,滿是驚歎。

山川壯麗,生態更文明

內蒙古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如衣帶般蜿蜿蜒蜒的清澈小河,像一幅壯麗的畫卷,讓兩岸記者沉醉不已。“今天終於知道了什麽叫做山川壯麗!終於可以親身體會金庸小說裡郭靖在草原上策馬奔馳的感覺。”站在斷崖上,俯瞰著大草原上九曲輪回的莫日格勒河,台灣資深電視評論員羅友志頗為激動。

內蒙古草原

在額爾古納,筆直而潔白的白樺樹乾直指藍天;在阿爾山,青翠密布的興安落葉松綿延不絕。“這是在台灣無法體驗的旅程。”台灣世紀新聞社記者陳苗生隨身背著一部相機,每到一處都迫不及待地合影留念,並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曬著九宮格照片。

“這些年來,整個內蒙古一直都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通過風沙源治理、防護林建設、退牧還草、退耕還林,努力讓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空氣更清新,全力以赴建設祖國北疆生態文明的亮麗風景線。”導遊自豪地介紹。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白宇坤感歎,內蒙古的草原和森林真是奇妙,“希望通過我的聲音能讓更多海外華僑華人領略內蒙古的美。” 

除了壯麗的山川、優美的生態,內蒙古吸引陳苗生的還有農牧民的生活方式和邊境小鎮的民族風情。“這些對遊客充滿吸引力的元素,應該讓更多人了解到。”陳苗生說。

牧民農家,生活更美好

在牧民的家中,很多記者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了成群結隊的羊。家住額爾古納市致富屯的55歲牧民楊旭,家中養著1000多隻羊。

“現在政策好了,才能養那麽多羊。防疫檢疫不收一分錢,政府還給一些其他補貼。”楊旭由衷感慨,我們牧民趕上了好時代,“我女兒在俄羅斯讀研究生,有時間會幫家裡在網上賣東西,快遞可以送到任何一個角落去。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農牧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由溫飽不足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轉變。2016年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11609元。

在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說著一口地道東北話的劉金財也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金財高鼻梁,深眼窩,是俄羅斯族人,在當地經營著一家頗有民族風情的“家庭遊”旅店。“2009年剛建起來的時候,我們家是最大的,現在是最小的。”他說,“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越來越多,說明大家的生活越來越滋潤了。”

向北開放,活力更充沛

在滿洲裡,看著在邊境口岸來來往往的中俄民眾,以及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入國門,記者們心中感動油然而生。

滿洲裡1902年開通鐵路口岸,當時這裡還是一片草原。如今,滿洲裡口岸已經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視窗,是我國沿邊口岸中唯一的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國際口岸。據口岸負責人介紹,2017年,滿洲裡口岸貨運量達到3109萬噸,居全國沿邊口岸之首。

“國門和口岸與我想象中的邊境不一樣,它不是一個關上的大門,而是中俄雙邊的貿易通道。”台灣今日新聞記者陳弘志說。

“大草原的悠閑和開闊,邊境的多元和包容,是其它地方體會不到的。”台灣新聞促進研究協會理事長黃義雄是第一次看到大草原,此行收獲滿滿的他,還計劃以協會的名義,在明年7、8月份帶幾個團再來參觀體驗。(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