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高考在於“選”專家:生涯教育已進入快速發展期

“選擇性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價值取向,生涯教育是高考改革落地的關鍵。從國家、高校、學校,學生四個方面多管齊下保障選擇性。”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創新研究室主任蘇紅表示,回顧我國歷次高考改革,目前正在進行的新高考改革是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刻的改革。

對於生涯規劃,在新高考背景下的生涯教育落地實踐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都不約而同的談到了“選擇性”。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會理事劉鳴放指出,新高考的核心詞是“選擇”。劉鳴放舉出自己子女的實例來說明教育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並指出我國學業生涯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

新高考帶來的變化是什麽?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副主任張義寶則表示,若用三個字回答,是“選擇性”,兩個字是“選擇”,一個字是“選”。在張義寶看來,新高考改革是建國以來第三次頂層設定下的“考試巨變”,是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撬動杠杆”,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倒逼機制”。

今年4月23日,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發布本省市實施方案,由此,高考綜合改革正式進入由東部試點轉向中西部推廣的關鍵階段。

繼2014年浙江、上海兩地啟動新高考改革,2018年第二批4省市投入試點後,目前共有14個省市進入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在與前試點省市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保持一致的基礎上,第三批8省市借鑒經驗,充分考慮各地原有高考模式、基礎教育發展水準、高等教育和學科專業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在考試科目選擇、考試時間設置、招生錄取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尊重規律、符合實際、回應關切的制度設計。

劉鳴放認為,新高考改革帶來了觀念轉變、取消文理、生涯規劃、志願突出專業、自主選課、綜合素質評價全面發展突出個性、綜合評價招生等7個方面的改變。劉鳴放提出,面對新的改變,中小學生在進行生涯規劃的過程中,“要明確擇己所好,擇己所長,擇己所適,擇世所需四個要點,選擇適合自己適應社會的生涯規劃。”

而說起生涯規劃,不得不提的三個主體,學生、家長、校方。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之下,升學“套餐”變為“自助餐”,學生開始進行自我認知,學會選擇。而對於學校,已經有上海、浙江、安徽等多地教育相關部門相繼公布的生涯教育有關政策文件,也使得學校對此有所重視,開始配置師資和開設相關課程。而對於家長,不論政策如何變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好大學、好專業。

劉鳴放認為,可以從新高考選科、升學途徑分析、專業職業定位、心理及學習風格測評四個方面進行系統的生涯規劃,其中他強調要根據專業覆蓋面積,選擇路徑寬的學科,最終在全科體驗的基礎上,未來學生才能將自己喜歡的科目變成自己的優勢學科。

在張義寶看來,新高考風下,對於教育教學有三個新風向標,其一,學習開始重視學生閱讀素養,側重考察學生12年的積累。其二,重視實踐學習,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其三,重視創新思維,從“解題”邁向“解決問題”。

這意味著,“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選擇,讓學生喜歡的變成孩子學得最好的。”張義寶表示,要用目標導向結合問題導向,提高生涯指導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張義寶認為,對於教育部門,要幫助教育工作者明確什麽是生涯指導、培養目標以及如何進行制度化建設。建立“職業測評與目標定位;改革背景下生涯指導的制度化建設與設計;面向發展直面選課、選考、選專業;導師與導師製”四個板塊,進行深度學習、實操訓練和成果分享,引導和影響更多的教師積極投身到學生生涯知道的研究實踐中。

而在生涯規劃的區域建設方面,張義寶提出了建立“區域內中小學”、“區域內教育研究機構”、“區域外教育研究機構”的“三方互動”的教研共同體。

張義寶認為,高考改革倒逼教育改革,“靠記憶和模仿的教育方式將被淘汰,未來將會實現差異化、個性化、精準化的教育方式。”而AI的出現,引發了“教育革命”的新紀元。時代賦予教育人新的使命,需要教育企業“精準定位、戰略搶灘、戰術速度”。

對於人工智能,他認為,要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能力;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師培養和培訓改革,提升教師教育質量;以人工智能助推教育精準化扶貧,提升教育扶貧實效;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管理優化,提升教師隊伍治理水準。

來源:未來網 作者:張冰清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