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有“龍”字的皇帝年號壽命都短

從西漢武帝開始,中國出現了一種新的紀年方法———年號紀年,這種紀年是指古代帝王在即位改元或執政過程中改元的同時,對這次改元冠以一名字,頒布四方,用以表達祈福、彌災、紀念時事等政治追求。

中國歷代所使用年號數量眾多,用詞也紛繁複雜,但其總的理論來源還是董仲舒總結提出的“天人感應”學說,因此年號用詞多有開創、吉祥、美好、雄健、趨吉避凶之義。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正統王朝、地方反叛、民族政權等不同級別的統治者共有23人使用過“龍”字年號,除去重複的,共有14個“龍”字年號。

(一)西漢漢宣帝劉詢的“黃龍”年號(前49年),該年號共使用1年。這種由“顏色+龍”組成的年號還包括“青龍”“白龍”年號,這種命名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五行相生相克”說,《淮南子·主術訓》曰:“夫火熱而水滅之,金剛而火銷之,木強而斧伐之,水流而土遏之,唯造化者,物莫能勝也。”《逸周書》又記載了五行與五色相配,“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蒼,位木;四白,位金;五黃,位土”。後來鄒衍又把五行與朝代相配,“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至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中將王朝更替與改正朔、易服色相聯繫。因此五色中最為尊貴的黃色成為“皇帝”專用色,故而“黃龍”年號歷史上被多次使用。

(二)東漢公孫述“龍興”年號(25—36年),共使用12年。公孫述生於西漢末,逢王莽亂政,群雄並起,於是糾合起義軍於成都自立為帝,號成家,建元“龍興”。《後漢書》記載了其命名“龍興”年號的原因,“會有龍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為瑞符,因刻其掌,文曰‘公孫帝’”。公孫述還曾言有人托夢於他:“八厶子系,十二為期。”公孫氏用這些神怪讖緯鼓吹其為真龍天子,且有十二年的帝運,《尚書序》雲:“言‘龍興’者,以《易》龍能變化,故比之聖人九五飛龍在天,猶聖人在天子之位,故謂之‘龍興’也。”[8]當然這些都是公孫述在自立為帝前製造的讖緯輿論,這同西漢末期讖緯之風大行其道有很大的關係。建武十二年公孫述被殺,國亡族滅,果然隻做了十二年的皇帝。

(三)吳大帝孫權“黃龍”年號(229—331年),共使用3年。據《三國志·吳書》:“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此時,曹丕和劉備早已於數年前稱帝,孫權實力最弱,出於謹慎,僅稱吳王,一直未敢稱帝,但時已大敗曹操於赤壁,收復荊州大敗劉備,三國鼎立之勢已成,因此改“黃武”為“黃龍”而稱帝。

(四)魏明帝曹叡“青龍”年號(233—236年),共使用4年。據《三國志·魏書》:“青龍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龍見郟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觀龍,於是改年。”此時,魏國數次成功抵禦蜀漢和東吳的聯合進攻,已經掌握了主動權,因此借改元以宣揚其真龍天子的身份和一統天下的志向,且按照“五行”說,黃屬土、青屬木,木能克土,因此魏“青龍”能克吳“黃龍”,故改元“青龍”也是有深意的。

(五)後趙侯子光“龍興”年號(337年),從當年七月到八月僅使用一個月左右。據《晉書·石季龍上》:“青龍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龍見郟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觀龍,於是改年。”侯子光自稱是來自西域大秦國的佛祖之子,以此蠱惑當地百姓,建立了小秦國,自立為帝,建年號“龍興”。但侯子光並沒有像飛龍一樣興起,稱帝僅一個多月就被石虎部將擊殺,“鎮西石廣擊斬之,子楊頸無血,十餘日而面色無異於生”。

(六)後趙義陽王石鑒“青龍”年號(350年),共使用103天。太和三年(330年)二月,羯人石勒稱帝,建立後趙,後經過多次權力鬥爭,石勒孫子石鑒弑兄即位,改年號為“青龍”,以求天命,但僅過了一百多天就被父親的養孫權臣石閔所殺,第二年石閔又被慕容雋殺掉,由此可見十六國時期政局的混亂程度。

(七)後涼太祖呂光“龍飛”年號(396—399年),共使用4年。呂光本為前秦苻堅大將,苻堅於太初元年(386年)被羌人殺害後,呂光獨掌大權,於396年自立為帝,建立後涼,定年號“龍飛”。命名“龍飛”與多年前一件異事有關,據《晉書·呂光記》記載,建元十九年(383年)呂光率兵攻打龜茲國時,“營外夜有一黑物,大如斷堤,搖動有頭角,目光若電,及明而雲霧四周,遂不複見。旦視其處,南北五裡,東西三十餘步,鱗甲隱地之所,昭然猶在。光笑曰:‘黑龍也。’……杜進言於光曰:‘龍者神獸,人君利見之象。易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光有喜色”。於是多年以後,呂光以龍命名,以與吉兆相呼應。

(八)後燕蘭汗頓丘王“青龍”年號(398年),僅使用兩個月。鮮卑人蘭汗本為後燕成武帝慕容垂的舅父、後燕昭武帝慕容盛(慕容寶長子)的嶽父,後趁內亂弑殺外甥惠湣帝慕容寶,後又殺太子慕容策及王公卿士以下百餘人,自稱大都督、大單於、大將軍,自立為昌黎王,即位於龍城,改元“青龍”,但僅過了兩個月,蘭汗便被慕容盛誅殺,未能實現做真龍天子的美夢。

(九)夏世祖赫連勃勃“龍升”年號(407—412年),共使用6年。匈奴人赫連勃勃原名劉勃勃,原為前秦天王苻堅的手下,趁前秦國亂,殺其嶽父前秦大將沒弈乾並自立為王,建立大夏國,據《晉書·載記》:“義熙三年,(赫連勃勃)僭稱天王、大單於,赦其境內,建元曰龍升,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後氏之苗裔也,國稱大夏。”可見北方少數民族頗愛用龍字年號。

(十)唐高宗李治“龍朔”年號(661—663年),共使用3年。據《舊唐書·高宗本紀上》:“(顯慶)二月乙未,以益、綿等州皆言龍見,改元。曲赦洛州。龍朔元年三月丙申朔,改元。”改元命名的原因很清楚,但此次改元有個特殊之處,一般前任帝王崩,後任帝王當年會繼續沿用前任年號,第二年再開始改元,此次改元是從顯慶二月開始,因此這一年便同時有兩個年號,此時唐軍在朝鮮半島激戰正酣,正需要改元以振國威。

(十一)周朝武則天“神龍”年號(705年),為武周王朝的最後一個年號,僅使用1個月。武則天改年號“神龍”時已身患重病,政局動蕩,取此年號意在希望神龍庇佑,但當月宰相張柬之等人便發動政變,迎唐中宗李顯複位,史稱“神龍政變”。次月初復國號唐,而“神龍”年號則繼續沿用多年,因此“神龍”年號連跨兩帝兩國,可謂空前絕後。此外,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其改元的頻率在歷史上也是首屈一指,其執政21年,共改元18次,近乎每年一次,可謂頻繁之至。

(十二)唐中宗李顯“神龍”(705—707年),共使用兩年又七個月。此年號沿用武則天“神龍”年號,唐中宗李顯一生兩度為帝,第一次因言行不當僅做了55天皇帝便被母親武則天廢黜,二十多年後又被大臣擁立為帝,廢周複唐,登基後繼續沿用“神龍”年號,但僅數年後便被皇后下毒害死於神龍殿。

(十三)唐中宗李顯“景龍”年號(707—710年),共使用4年。據《舊唐書·中宗本紀》:“九月……庚子,上皇帝尊號曰應天神龍,皇后尊號曰順天翊聖,大赦天下,改元為景龍。”景龍年號從年中開始使用,因此當年共存在神龍、景龍兩個年號,皆為龍字年號,可見唐中宗對龍非常鍾愛。

(十四)唐梓州刺史段子璋“黃龍”年號(761年),共使用2個月。《資治通鑒》:“壬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子璋自稱梁王,改元黃龍。”段子璋本為唐朝命官,適逢安史之亂,各地反叛不斷,段子璋借機自立為王,以求天命,可惜稱王僅一月便被誅殺,黃龍之夢隨之破滅。

(十五)唐南詔異牟尋“見龍”年號(780—783年),共使用4年。南詔是公元738年在雲貴一帶建立的民族政權,異牟尋為其第七位君王,在位期間與唐修好,效仿唐朝建立各項制度。異牟尋“見龍”年號,於正史無載,但見於個人筆記文集中,據《僰古通紀淺述》:“第七主諱異牟尋,一名勸豐祐,……改元見龍,唐代宗大歷十四年也。”關於命名“見龍”的原因,據《大理古逸書鈔·葉榆舊說》記載,由於南詔發生了地震,陽苴咩城王宮傾斜,古人認為地震是由於蛟龍攪動而起,因此改元“見龍”。

(十六)唐南詔勸龍晟“龍興”年號(810—816年),共使用7年。勸龍晟為南詔第九位君王,其改年記載未見於正史,僅有:“元和三年,異牟尋死,……子尋閣勸立,……明年死,子勸龍晟立。”[15]據《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勸龍晟,唐代南詔第八世王(實為第九世)……元和四年,父卒,嗣位,受唐封襲南詔王。五年,改元龍興。在位期間,荒怠政事,淫虐不道,上下怨疾。十一年,為弄棟節度王嵯巔所殺。”]可見南詔諸王也頗喜龍字年號。

(十七)唐昭宗李曄“龍紀”年號(889年),共使用1年。關於改年“龍紀”原因,據《太平廣記》引《大唐雜記》:“唐昭宗文德二年正朔禦武德殿,有紫氣出於昭德殿東隅,鬱鬱如煙。令大內留後司尋其所出,得金龍子一枚,長五寸許,群臣稱賀。帝曰:‘朕不以金龍為祥瑞,以偃息乾戈為祥瑞。卿等各宜盡忠,以體朕懷。’門下奏,請改文德二年為龍紀元年。”昭宗李曄即位時處在黃巢起義剛剛平息,全國各地藩鎮林立、軍閥割據的動蕩時期,大唐王朝已是苟延殘喘,因此借改元以望重獲龍命,但僅僅過了十餘年,唐朝還是亡國了。

(十八)梁末帝朱友貞“龍德”年號(921—923年),共使用兩年六個月。關於改年“龍德”原因,朱友貞在《舊五代史》罪己詔中有明文:“朕以眇末之身,托於王公之上,不能荷先帝艱難之運,所以致蒼生塗炭之危。……今以薰風方扇,旭日初升,朔既視於正陽,歷宜更於嘉號。……其貞明七年(五月),宜改為龍德元年。”打算以改元龍德來獲得上天護佑,免除災難,不過改元“龍德”也沒能護佑他,不到三年,後梁為後唐所滅。

(二十)閩惠帝王延鈞“龍啟”年號(933—934年),共使用2年。關於改年“龍啟”原因,見於《資治通鑒》:“閩人有言真封宅龍見者(真封宅,蓋王延鈞未得國之時所居也),命其宅曰龍躍宮。遂詣寶皇宮受冊,備儀衛,入府,即皇帝位,國號大閩,大赦,改元龍啟;更名璘。”“龍啟”為閩開國皇帝王延鈞的第一個年號,兩年後被其子王昶所殺,可見並沒有護佑他多久。

(二十一)大理段正興“龍興”年號。白族人段正興為大理國(原南詔)第十七位皇帝,“龍興”年號為其在位的第三個年號,其起止時間歷來頗有爭議,如《雲南辭典》為1155—1171共17年,《白族研究百年》為1157—1161共5年,《大辭海》為1156—1159共4年,等等。改元“龍興”正史無載,據《南詔野史會證》:“正興,南宋高宗丁卯紹興十七年即位。明年,改元永貞,又改元大寶、龍興、盛明、建德。”

(二十二)宋小明王韓林兒“龍鳳”年號(1355年),共使用12年。據《明史》,韓林兒父親韓山童趁元末大亂,宣揚自己是“天下當大亂,彌勒佛下生……山童,宋徽宗八世孫,當主中國”。很多百姓對之深信不疑,紛紛加入紅巾軍,一時聲勢浩大,後韓山童被殺,盟友劉福通繼續借此謠言來舉事,於是“迎(韓林兒)至亳,僭稱皇帝,又號小明王,建國曰宋,建元龍鳳”。十二年後,韓林兒溺亡,朱元璋稱帝,“龍鳳”政權結束。

(二十三)漢明皇帝田九成“龍鳳”年號(1397),共使用不到1年。據《萬歷野獲編》:“元末韓林兒起,稱小明王,改元龍鳳,為史所載久矣,其時相去無幾,又有襲其年號者。陝西妖賊王金剛奴,於洪武初聚眾於沔縣西黑山等處,以佛法惑眾,後又與沔縣邵福等作亂。其黨田九成者,自號漢明皇帝,改元龍鳳。”羌族人田九成不堪朝廷壓榨,帶領當地百姓起義,建元“龍鳳”,是想依當年韓林兒故事,確也一時贏得眾多百姓的支持,但無奈勢單力孤,數月後便被明朝派兵剿滅。

“龍”字年號,近四分之三的使用時間都未超過4年,而且使用1年以內的數量也不在少數,最短的僅僅用了1個月,當然也有個別延續12年的。如果詳細觀察這些年號的使用背景,可知基本上都是處於戰亂時期或不安定時期,這是其第一大重要特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