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淵穴:理血通脈,宣肺平喘,清泄胃熱

太淵,經穴名。出自《靈樞·本輸》。別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淵。屬手太陰肺經。

【腧穴釋義】

太,大也。淵,深也。穴為肺經原穴,八會之一脈會。言其脈氣所大會,博大而深,故名太淵。

【取穴位置】

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穴位解剖】

橈側腕屈肌腱的外側,拇長展肌腱內側。有橈動、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

【功能主治】

功能:理血通脈,宣肺平喘,清泄胃熱。

主治

1、咳嗽、氣喘等肺系病證。

2、無脈症。

3、腕臂痛。

【穴位配伍】

配尺澤穴、魚際穴、肺俞穴、膈俞穴、三陰交穴治咳血。

配神門穴、太沖穴、行間穴、魚際穴治嘔血。

配四縫穴、合谷穴、少商穴治頓咳。

配俞府穴、風門穴、膻中穴、中府穴、三裡穴治吼喘氣滿,肺脹不得臥。

【刺灸法】


仰掌,當掌後第一橫紋上,用手摸有脈搏跳動處是穴。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肺氣腫、支氣管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哮喘、肺結核、咳血、肋間神經痛、結膜炎、角膜炎、失眠、聾啞、經閉、無脈症、橈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及膈肌痙攣等。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