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喝水都肥”到“光吃不胖”:天然瘦,你也可以

Artist:Janet hill

九月國內電影檔竟然可以看到木村大神!(上次還是王家衛的《2046》吧)

47歲的大神雖然容顏滄桑了挺多,但身材一直在營業。

而作為同齡人的黃磊(48歲)和徐崢(47歲)卻胖出了“隔代”的感覺。

全民保養時代,定義“中年”的並不是生理年齡,而是你是否有油膩的身材。每到這個話題,就必須祭出那張經典的“萊昂納多褲腰下滑圖”

當年在旋轉扶梯回眸殺的美少年,終於熨平了腹肌、肥厚了胸膛,收獲了屬於中年人的簡單快樂。

萊昂納多不僅是胖,而且胖得坦坦蕩蕩,雖然多次公開表態要減肥,但沉迷漢堡、披薩、冰淇淋的場面卻總被鏡頭精準捕捉,管不住嘴的他這波發福確實是安排得明明白白。

其他演員可不敢這麽放肆。為了保持完美形象,張天愛飲食克制到非人地步。體重只有46.9kg的她,早飯隻吃沙拉,炸雞隻吃酥皮裡面的一點點白肉(根本就是“舔”了一口嘛)。

看看張天愛的努力克制,再看看陳都靈天然的“狂吃不胖”體質,就感覺特別“氣人”!

在胖子們的眼裡,上帝肯定是不公平的。

有人每天大魚大肉,漢堡包、可樂、薯條沒少吃,三餐吃飽仍不夠,睡前還要再來一包老壇酸菜牛肉面,但依舊身輕如燕,起碼算個背影殺手。

然而,易發胖人群的人生卻是一輩子都在與減肥做抗爭,怎喝口水都能胖?!肥胖的真相究竟是什麽?!

圖片來源:表情王國APP

誠然,長期多吃久坐必然會造成攝入的能量超過消耗的能量,脂肪悄然堆積,你會逐漸長成一個胖子。

但是,生活中並不缺乏“委屈”的胖子,明明自己吃得不多,為啥會比別人胖?

以營養科醫生的角度,我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

事實上,肥胖是一種異質性疾病,病因並未明確,它被認為是包括“遺傳”和“環境因素”在內的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換而言之,肥胖的發病機制並不僅僅和飲食運動有關,這是一個有些複雜的問題,需要娓娓道來。

肥胖 vs 遺傳:

爹媽給你的不只是容顏,還有體重!

還記得前段時間的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風波嗎?老賀還因此上了熱門,成了家喻戶曉的大人物。由此可見,基因是一個很強大的東西。

它強大到什麽地步呢?翻遍整本“內科”醫學書籍,疾病十有八九都與“遺傳”有關。既然肥胖也是一種內科疾病,自然也逃不過基因的“魔爪”。

圖片來源:Pinterest

在遙遠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有一群科學家做了這麽一個有趣的實驗。

來自巴基斯坦的一對“重量級”表兄妹被納入了這項研究,科學家們抽取了他們的血液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這兩個孩子都缺乏瘦素(一種可以抑製食欲的激素)。

而進一步的基因檢測發現,這對表兄妹體內生成瘦素的基因出現了突變。由於瘦素的缺乏,他們的食欲會很旺盛,沒有飽腹感,從而攝入過多,最終導致了肥胖。

圖片來源:表情王國APP

這是人類第一次確實證明了——基因會導致肥胖。

近年來,科學家相繼發現了數種單基因突變引起的人類肥胖症,如瘦素基因、瘦素受體基因等。可以說,遺傳因素在發病上佔主要地位。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其實人從一出生,能長多高,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是高鼻梁還是塌鼻子,甚至是體重,都已經確定了大半。

肥胖 vs 微生物學:

把你養肥的可能是腸道內的細菌

除了遺傳因素,肥胖的原因還有很多,腸道微生物學也是近年來很熱門的課題。

有科學家發現,在人體腸道中正常寄居的菌群一旦發生某種紊亂,會關閉消耗脂肪的基因,同時激活合成脂肪的基因。人體攝入的能量會被轉化為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反之轉化成能量。如此一來,人就會為了滿足能量的需求,越吃越多,也越來越胖。

圖片來源:表情王國APP

還有一個有趣的臨床研究發現,一種叫做“陰溝腸杆菌”的腸道細菌大量地存在於病態肥胖人群的腸道之中。在經過飲食調控後,一位患者體重減輕30多公斤,這種細菌隨之降低至“不可檢測”的水準。

隨著微生物組研究的深入,結果表明腸道菌群數量及多樣性越少的人,發生肥胖的可能性越高,而且有潛力引起輕度炎症的菌群在這類人群體內佔優勢。

圖片來源:Pinterest

因此,決定一個人是否肥胖,並不是單純的卡路裡的問題,還可能需要考慮到消化道中有益細菌的營養需求。

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把瘦子便便裡的腸道菌群移植到胖子的腸道裡,會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呢?

30-40歲會開始發胖,

難道中年發福勢不可擋?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身材走樣都是對顏值最嚴重的打擊之一。女性我們就不說了,各位菇涼都感同身受,看看那些被肥肉拉下神壇的前美顏“男神”。

前陣子因為微博的“周杰倫夕陽紅數據團”事件,翻了翻周杰倫的老視頻,回憶起被奶茶毀掉的周董,20多歲的時候也是有肉可以show的。

從30歲開始,一直到40-50歲,曾經苗條的身材,隨著歲月流逝,逐漸發展成了水桶腰、大肥臀,即典型的腹型肥胖。明明每天吃得跟以前差不多,甚至更少,肚子上的游泳圈卻越來越大!最重要的是,就算你少吃幾頓,再跑去健身房,仍然很難甩掉這些多出來的肥肉——減肥,變得比年輕時更慢、更困難。

40歲的章子怡在體重基數穩定偏低的前提下,為了防範中年發胖仍然自律得可怕。一碗泡麵她竟然能隻挑了四叉子,還未必全吃完!(盼盼:我吃泡麵從沒剩過湯=。=)

為什麽中年更容易發胖?

這涉及到年齡、激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1

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含量也會逐漸減少,能量需求會降低。同樣的能量攝入,消耗的需求減少了,就會導致肥胖。

2

激素分泌的減少: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女性卵巢功能也在逐步地慢慢衰退,雌激素、孕酮分泌也會減少。而雌激素可能通過降低神經肽的量,影響脂肪代謝,另外,孕酮的減少也會減少脂肪的分解。

3

其他:

由於骨質疏松、膝關節退化等原因導致活動量減少;生活比較安定;心理疾病的影響等。

圖片來源:Pinterest

以上都是30歲開始,就勢不可擋地進入肥胖圈的種種原因,人到中年會容易油膩,趕緊泡杯綠茶壓壓驚。

讓祖先生存下來的“節儉基因”

是導致肥胖的罪魁禍首

人類的進化是很有趣的,優勝劣汰是生物進化的準則。

曾經物質匱乏,為了生存下來,需要最大限度地將食物轉化為脂肪存儲在體內。因此,攜帶“節儉基因”的祖先毫無疑問是自然進化的勝出者,他們一旦發現食物,就會趕緊吃,並把攝入的能量存儲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但這個年代,物質富裕,並不缺乏食物,反而頓頓吃撐才是現代生活的常態。而繼承了祖先們“節儉基因”的現代人,無法適應突然富足的物質生活,自然會成為肥胖的高發人群。通俗一點說,別人吃的能量被消耗了,而“節儉基因”導致部分人的能量不僅沒被消耗,反而還被存儲下來,這便是“節儉基因假說”。

圖片來源:表情王國APP

“節儉基因假說”是目前較為普遍接受的遺傳和環境因素引起脂肪積聚的機制。節儉基因指參與“節儉”的各個基因的基因型組合,潛在的節儉基因包括PPARγ基因、PC-1基因等。

實際上,肥胖的原因真的很多很多,近年來研究還發現,肥胖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至今原因仍不明朗。

看到這裡,胖子們的心理是不是稍稍有了點安慰,這麽多給我背鍋的,原來真不是我的錯。

你可以做的

誠然,很多先天因素或人類機體的必然變化,如基因、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步降低的身體基礎代謝率、女性隨著年齡不斷變化的激素水準,這些因素靠自身的努力確實都是無法改變的。

但這並不代表你可以放心地、毫無負罪感地做一個“快樂肥宅”。

因為除了難以改變的因素,你依然可以做出最大努力去改善自身的情況。

最重要——保證肌肉量!

減肥的一個捷徑,就是想盡辦法提高自己的新陳代謝速度——即基礎代謝率(BMR)。

而肌肉量直接決定了你的基礎代謝率,更多的肌肉,就等於更高的基礎代謝率。

基礎代謝率是指在自然溫度的環境中,你的身體處於非劇烈活動的狀態下,處於消化狀態(腸胃充滿食物,分解作用大於合成作用),維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說人話就是:當你什麽也不做躺在床上時,你的身體會燃燒多少卡路裡。你的基礎代謝率越高,在攝入同等熱量時,你越不容易長胖,而且是躺著都不胖。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明顯下降,這是很多人慢慢變成“易肥”體質的最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pexels

人體肌肉的含量在30歲左右達到高峰,在這之後肌肉會呈現出持續衰減的趨勢。但是,通過有規律的有氧運動+抗阻運動(無氧力量訓練),強調鍛煉肌肉的功能,是可以很有效地減緩肌肉衰減的速度、保持較高的基礎代謝率的。

懶人——只需著重鍛煉

“臀部+大腿”

如果你想直接有效且事半功倍地提高基礎代謝率,先做針對臀部和大腿的運動吧。

對平時疏於運動、習慣久坐的菇涼們來說,這樣也不會太麻煩以及太難堅持。

別隻管女明星們要減肥食譜了,也跟著她們一起動起來鴨。

在飲食上,保證每日優質蛋白的攝入量,對於保持肌肉量很有必要。

圖片來源:pexels

未來可期的新科技

隨著醫學的進步,醫生們能提供乾預肥胖的手段也越來越多了。最近,廣州部分三甲醫院就實現了我們在文中提到的“菌群移植”預想。他們試圖通過將健康供體的腸道菌群移植到肥胖患者腸道中,去改變肥胖患者的腸道生態微環境。雖然,現在這個臨床試驗還在初步探索階段,但將來也許真的可以給更多肥胖童鞋帶來福音。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肥胖是遺傳與環境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生活方式對保持健康體重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老生常談的“管住嘴,邁開腿”,仍然是健康生活最有效的實踐方式。

圖片來源:表情王國APP

靜下心來,反省一下自己:上次應酬是不是吃多了?最近一次的運動時間是不是記不起來了?

某個周末,陽光明媚,躺在床上的你在思考:今天真適合出去走走,但睡個懶覺似乎更爽!

所以,肥胖,這鍋到底該不該你背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