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7所985大學就業報告分析,這些專業對口又高薪

每年一到就業季,各種數據滿天飛,你是否眼花繚亂?在各類報告中,最權威和一手的,當屬各個高校的就業品質報告了,我們綜合整理,供參考!

本文整理了37所“985”高校2017年的就業報告(國防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未發布報告),帶你重新認識高校就業率。

1

就業率到底是怎麽算出來的?

就業率,看似是與找工作掛鉤最緊的指標。

縱觀各高校披露的數據,這項指標都非常可觀。以2017年為例,絕大部分高於95%。其中,理工類大學總體就業率更高,華南理工大學達到99.41%,位列第一。同濟大學(分數線,專業設定)為99.0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數線,專業設定)、天津大學(分數線,專業設定)為99%,“清北複交”則基本在98%左右。

事實上,不僅“985”如此,我國的高等學府普遍都擁有較高的就業率。新華社曾援引第三方社會調查機構麥可思的調查數據稱,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9%。

如此之高的就業率,是否意味著找工作容易呢?

答案是並不一定。

讓我們先回到就業率的算法。按照教育部定義,畢業生就業率 =(已就業畢業生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而“就業”其實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主要包含了深造、就業兩種情況。

以清華大學的算法為例。深造的畢業生包含了國內升學、出國(境)深造兩種情況。而就業畢業生則包含簽三方就業協定、靈活就業兩種——這才是我們常識意義上“找工作”的那一部分學生。

可見,“就業率”的主要價值,在於表明當年畢業生有多少落實了出路,並且有相當一部分(尤其是大學生)的出路是繼續深造。也就是說,就業率並不能說明有多少人在找工作、又有多少人找到了工作。

2

就業率高 ≠ 實際就業多

為了解答這個疑問,我們算出了每個學校實際就業的人數,發現高校之間差異顯著。

以華南理工大學為例,2017年,該校畢業9995人,落實工作5647人,佔畢業人數的56.5%。換句話說,有接近一半的人選擇深造。再如吉林大學,2017年共畢業16821人,規模巨大,其中大約11287人落實工作,佔比67.10%,可見整個學校的就業氣氛也更為濃厚。

在37所985院校中,兩所師范類院校,畢業生就業比重最大。華東師范大學達到75.09%,北京師范大學為72.52%。此外,一些綜合類高校,畢業生找工作的比例也明顯較高,例如湖南大學(72.31%)、重慶大學(71.09%)。

相反,一些理工類院校雖然就業率極高,但許多學生其實選擇深造,實際就業比例低。例如,中科大和清華大學,都只有不到50%的畢業生選擇工作。從這個角度,或許更能看出學校就業氛圍的差異。

3

就業率高 ≠ 就業對口

此外,就業率也難以描摹就業品質。

大約十年前,就有學者在關注就業的“誤配”問題。例如,翁傑等指出,“摒棄專業對口”、“先就業後擇業”已經成為許多大專院校的主流就業指導思想。追求就業率單一目標的就業政策,可能會導致大學畢業生首份工作“誤配”。

目前,大部分高校會在就業報告中披露專業對口率。仍以“985”高校為例,其給出的對口率數據一般在70%-80%左右。根據湖南大學2017年就業品質報告中的說法,“985”高校專業對口的平均水準為72%。

那麽對口率又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當下,各高校基本上都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已就業的畢業生進行回訪。例如詢問“你現在從事的工作與專業是否相關?”,然後給出選項:“很相關”、“相關”、“一般”、“不相關”、“很不相關”等等。而計算對口率,往往是把前三類的比例相加,都算入“對口”的範疇。所以,這個指標其實是比較寬鬆的。

同時,如果返回去查看問卷,會發現各高校在選項上的表述也不太相同。例如,中國人民大學使用了“嚴格對口”、“對口”、“一般”、“不對口”四級選項,北京大學則使用了“很相關”、“相關”、“一般”、“不相關”、“很不相關”五級選項。不同的表述方法,或多或少會影響問卷結果。比較不同學校間的對口率數據,雖有一定價值,亦不可盡信。

在披露了問卷結果的高校中,複旦大學有47.88%人選擇了“非常相關”,接近一半。其次是山東大學、北京大學,在30%以上。

不過,更多的學校,專業完全對口的比例不超過1/3。另外,一些學校雖然總體對口率較高,但有超過20%的人淤積在“一般對口”、或“比較相關”的模糊地帶,例如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最後,對口率還反映在不同的專業上。高對口率,意味著找工作的目標總體上比較精準,搜尋成本小。將它與薪資結合時,我們發現,那些所謂“最好就業的專業”,往往就是高對口+高薪的專業。

在“985”大學中,華南理工大學是唯一一所既公布了分專業對口度,又公布分專業薪酬的大學。我們以這所大學來簡單分析:

從上圖數據來看,最滿足高對口+高薪的,是電腦、軟體工程、工業工程等專業。部分文科類專業,雖然對口度中等,但薪資較高,意味著畢業生多嘗試各種機會,也能獲得不錯的報酬。當然,也有不少理工科專業薪資與對口俱低。可見,並不是所有的理工科都容易就業。

4

就業率高 ≠ 薪酬高 ≠ 負擔小

最後再來看薪酬情況。目前,共有20余家“985”高校披露薪酬相關數據,其中11家有準確的薪酬數據、2家披露了本科畢業生薪酬,共涉及12個省份。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每個省份,挑選了另一所披露了薪酬數據的“211”高校,將它們與畢業生主要就業城市的平均收入進行比較(統計局公布的城鎮就業人員工資數據一般分為“非私營部門”、“私營部門”兩種,此處採用前者)

對於大部分“985”高校來說,畢業生薪資能夠超過主要就業城市的平均薪資。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平均月薪超過11000元,南京大學超過10000元,均超過所在城市平均薪酬。其中,浙大畢業生月薪超過杭州市平均月薪約2532元,在各高校中最高。

反觀“211”高校,畢業生收入情況就有了明顯差異——他們常常無法達到所在城市的平均收入水準。而越是在大城市,高生活成本所造就的生存壓力越大。一線城市的畢業生,雖然薪資相對較高,但扣除高昂的成本側,甚至會流於低收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