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江湖藝人當街摧殘身體 卻引來眾人圍觀叫好

這兩張上海老明信片,一張名為chinese acrobats,即中國雜技;另一張名為chinese street performer,即街頭藝人。一張是雙人練功,另一張是蹬缸。人物不同,表演形式不同,受震撼程度不同,卻都令我瞬間想到“江湖”二字。不管叫他們雜耍、賣藝或是討口飯吃的,他們都是在“跑江湖”,有個統稱,叫作“江湖藝人”。

江湖在這裡說的不是江河湖海的意思,而是指一定的社會環境,特別是變幻複雜的人生旅途。關於江湖,最有名是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的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而江湖二字出現最多的則是在武俠小說裡,在那個世界,似乎無處不江湖。

舊社會江湖藝人的舞台在街上。他(她)們靠表演吟唱、說書、舞蹈、雜技等而謀生。江湖藝人大都是有些真本事的,有的相當於民間藝術家,表演賞心悅目;有的一身真功夫、尋常三五人近不得身,舞槍弄棍,徒手劈石板,腦門磕酒瓶子等絕技總能引來觀眾一陣陣喝彩。有的嘴皮子功夫好、能把死的說活了;有的是拚命三郎,挑戰自我極限,沒有不敢做的動作。

江湖藝人通常會在街頭開闊處吆喝一番,相當於打廣告,將人群吸引聚攏來,然後便拉開架勢表演起來,看得好了,或賣個關子,就在人群前轉圈求打賞,為此表演一定要帶勁、須精彩,最好是人所不能、人所未見的稀罕本事。也因此,中國傳統雜技在民間不斷得以淬煉提升。

中國雜技的歷史極為悠久,古代又稱“雜伎樂”,蹬技就是其中一項傳統特色項目。在其中一張老明信片上可以看到一大圈看客圍著,正在看圈中心表演蹬技,這樣的場景或許常常可見於上海老城廂的市集上或是街頭開闊處。只見一位女子仰面躺在方桌上,雙足垂直向上正在蹬一個大缸,邊上有兩人幫襯著。可惜明信片只能留存定格的影像,無法保留影片,不知這位女子有沒有把缸蹬得飛旋起來。不過從圍觀陣勢來看,想必水準不錯,不僅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外圍還有好多位黃包車夫、獨輪車夫也遠遠望著,還有些小孩騎在大人肩上在看。明信片上只能看到她在蹬缸,不過一般秀蹬功的藝人不會隻玩一種物件,重至酒罐、瓦甕,大到桌子、梯子、木柱子甚至壯漢,輕至花傘、毯子等,都可能交替蹬起,那才叫輕重並舉、出神入化。

另一張老明信片上的江湖藝人是個“雙人組”。兩個漢子都是裸著上身,穿一條功夫褲。年齡稍大的手持一把青龍偃月刀,擺出一副雄赳赳的樣子,然而再一看,他的雙腳竟然是站在另一位漢子的頭上!那位漢子看上去年紀還小,做著類似如今街舞裡“三角撐”的動作,半邊臉貼在地上,還有半邊臉就被實實在在地踩著。有句俗語說人笨傻或是昏了頭,叫作“踏扁頭”,甘冒“踏扁頭”風險,實是生活所迫,這種雜技當場看了不免讓人心驚肉跳,卻不知可會引來眾人圍觀叫好。如今看這張明信片,特別是這“雙人組”幾無表情的樣子,真是心痛。

如今,這樣的江湖藝人已遠去了,靠走江湖賣藝討生活,特別是這樣不惜以摧殘自己走險招而求口飯吃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雜技表演也更多是作為不斷超越自我、展現美與力量的藝術而存在、而發展。我國曾為雜技藝術專門發行過郵票,如今中國雜技已經享譽世界。回頭再看近百年前這些江湖藝人的種種艱辛,對時代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感觸可謂更深。

這兩張極具收藏意義的明信片的“主人”,便是十三年收藏2萬多張明信片並集結成冊的上海“老克勒”魏斌。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他的明信片專題收藏自然少不了“老上海”系列。

在魏斌看來,明信片的誘人,就在於集精挑細選的美麗圖片、記載郵政歷史的郵票郵戳以及傳遞心聲留下故事的隻言片語於一身的美妙。透過它,可以實現“穿越”,感受逝去的光陰,任思緒飛揚,猜想明信片背後的故事。

騰訊大申網《魔都實驗室》與魏斌聯合出品《郵中之言》系列,每周一期,讓我們一起回憶老上海。

(影片/陳翊昊 圖文/魏斌 編輯/汪曉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