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影大師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TOP10

作者丨Jeff Giles,來源《爛番茄》

編譯丨Issac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從業四十餘年,是傳奇一般的存在,早已被公認為新好萊塢時代的先驅之一,也是目前電影產業中最受歡迎的導演和製作人之一。

斯皮爾伯格的“路子”很廣,從驚險片到犯罪片,從科幻故事到動畫製作,似乎沒有哪個類型或題材是他搞不定的,他對類型電影的法則、文學中最常用的母題及各類經典範式了如指掌,卻又常常別出心裁,遵守的同時也在破除,儘管最終結果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然而,無可爭辯,他的每一次動作都會引發全球影壇的大討論,而最近的《頭號玩家》更是點燃了電影產業的激情。那麽,借用《爛番茄》整理的斯皮爾伯格十佳電影排行榜,讓我們一起回顧其電影生涯吧!看看榜單上是否有你最鍾意的那部電影?

《奪寶奇兵》

繼《星際大戰》和《第三類接觸》之後,斯皮爾伯格打算和他的夥伴喬治·盧卡斯合作,這讓年輕影迷欣喜若狂,無比期待——最後兩人攜手帶來的《奪寶奇兵》,不負眾望。《奪寶奇兵》是這一冒險系列電影的第一部,片中哈裡森·福特飾演考古學家印第安納·瓊斯,擁有大量驚險打鬥和傳奇歷險的戲份。

《奪寶奇兵》也進一步鞏固了盧卡斯和斯皮爾伯格在好萊塢的地位,讓兩人躋身好萊塢最吸金的導演之列,而福特也憑借此片成為首屈一指的影星。這部電影還讓胡渣與破舊的皮夾克成為傳奇冒險的代名詞,另外,也讓派拉蒙收獲3億8000萬美元的票房,賺得盆滿缽盈。

《奪寶奇兵》巧妙地融合了從經典的周六電視連續劇到卡爾·巴克斯的唐老鴨漫畫的各類元素,帶領觀眾踏上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甚至連《紐約時報》的文森特·坎比都忍不住驚呼,這是“有史以來最令人興奮、最巧妙有趣以及最獨具風格的美國冒險片之一。”

《拯救大兵瑞恩》

自1940年起,不斷有美國導演拍攝有關二戰的電影,甚至早在80年代,這類電影就與諾曼·洛克威爾的修正主義以及約翰·韋恩的大男子主義緊密相關。

在1998年以前,若是有哪部電影想要在二戰的討論中增添任何新意,那這勢必是真正不同尋常的內容——然而,《拯救大兵瑞恩》由斯皮爾伯格掌鏡,湯姆·漢克斯領銜主演,有著這樣的班底,該電影甚至在開拍前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最後,這部電影自然也成為當年口碑最佳(同時也是最熱門)的作品——收獲4億8100萬美元票房的同時,也恰好趕上人們再次關注湯姆·布羅考所戲稱的“最偉大的一代”的時刻。

《拯救大兵瑞恩》的現實主義有時候令人震驚,它也因此廣受讚譽,最終獲得11項奧斯卡提名,同時還讓漢克斯得以(與斯皮爾伯格等人一起)加入HBO的十集二戰迷你劇《兄弟連》的主創團隊。

《拯救大兵瑞恩》影響力很大,換句話說,儘管有人頗有微詞(安德魯·薩瑞斯說它“沉悶單調,操縱觀眾”),它在爛番茄上還是好評如潮,如理查德·西克爾稱讚該片“超越了前作過分簡化的道德倫理,而轉變為在更高水準的道德思想層面令人魂牽夢繞,因此它在真正意識到戰爭片類型常規的同時也超越了這些常規。”

《辛德勒的名單》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籌備《辛德勒的名單》長達數年之久,但他始終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技術或不夠成熟,能夠把奧斯卡·辛德勒的故事戲劇化。辛德勒是一名納粹黨員,他在二戰期間利用自己德國實業家的地位便利,拯救了將近1200名猶太人。

斯皮爾伯格不止一次地擱置這部電影(他還考慮過讓羅曼·波蘭斯基和馬丁·斯科塞斯來替代自己的位置),後來終於在1993年初開始拍攝該片——最後,這部電影成為90年代最廣受讚譽的作品之一,也成為斯皮爾伯格的巔峰之作。

曾提名過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連姆·尼森出演片中的辛德勒,他將這一人物表演得深刻誠摯、細致入微。辛德勒以投機商人的身份開啟了戰爭,最後又帶著對他無法拯救的猶太人的悔恨而結束了戰爭,儘管他為了這份事業鋌而走險、散去萬貫家財。

斯皮爾伯格可能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準備好迎接這次挑戰,但結果看來,他絲毫不用擔心;正如《紐約時報》的珍妮特·馬斯林所說,“斯皮爾伯格將這一充滿挑戰性的材料處理得精妙絕倫,展示了他令人興奮的新意與巧思,可以確定的說,不再會有人以同樣的方式來思考他本人或思考這場大屠殺了。”

《大白鯊》

在《橫衝直撞大逃亡》上映僅一年後,斯皮爾伯格又帶著新作《大白鯊》回到大銀幕,這是一部成就了他的電影——也是一部讓他精疲力竭的電影。該片改編自彼得·本奇利的暢銷小說,小說講的是一個英格蘭小鎮因龐然白鯊而擔驚受怕的故事。

斯皮爾伯格在不大情願地答應執導該片之後,遭遇了各種各樣的製作問題,為公司定下的最後期限和經費預算而絞盡腦汁。整個項目幾乎停滯不前,但最後他還是完成了這部作品,結果,《大白鯊》成為了轉變範式的大片,收獲了不可思議的巨額票房的同時,還贏得了壓倒性的好評。

憑借《大白鯊》,斯皮爾伯格從好萊塢新秀中脫穎而出,躋身於這個產業的一線導演之列,這部電影幾乎讓他一夜成名——現在回過頭來看,很難想象他竟然能夠如此迅速而一貫地節節攀高。

“我覺得斯皮爾伯格是如今電影產業中最令人激動的能人,他真的是一個電影奇才,”《華盛頓郵報》的蓋裡·亞諾說道。“自1975年6月20日(《大白鯊》上映時間)之後,可能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再拍令人緊張、充滿藝術品味的電影時可別搞砸了。”

《侏羅紀公園》

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是一次對老派的生物怪獸系列電影的回望,也宣告了好萊塢CG時代的全面到來,這部電影在為觀眾提供了一場壯麗豪華的奇觀盛宴的同時,還不忘電影製作最基礎的法則:你必須講述一個觀眾關心的故事。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侏羅紀公園》召集了一幫悟性甚高的演員(包括山姆·尼爾、勞拉·鄧恩、傑夫·高布倫和理查德·阿滕伯勒),共同講述一個真心誠意、讓人身臨其境的科幻童話,童話中,愚蠢的百萬富翁(阿滕伯勒)斥巨資打造了一個到處都是活生生的恐龍的度假勝地。

話雖如此,大衛·凱普和邁克爾·克萊頓的劇本在人物塑造上並沒有費太多功夫;他們忙於刻畫每一隻危險駭人的恐龍。不過觀眾對這並沒有什麽不滿,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讓這部電影成為當年最賣座的影片,絕大多數影評人也看好《侏羅紀公園》,包括《Movieline》的史蒂芬·法伯,他承認說,“的確,台詞和表演不怎麽樣,影片基本上就是一部技藝嫻熟的怪獸片,在製造驚恐氛圍方面很出色,談不上好,卻也不差。”

《E.T.外星人》

這部電影出現在排行榜中,並不意外吧?《E.T.外星人》這部現代經典是斯皮爾伯格的代表作之一,獲得了九項奧斯卡提名,也讓無數人愛上了巧克力豆。該片幻想了要是外星人來到地球——而且比起我們害怕它,它更害怕我們的話會怎樣。

斯皮爾伯格讓一群小孩子(包括出道很早的德魯·巴裡摩爾)來主演,用全新的方式講述了我們常常談起的故事,給予觀眾小孩兒的視角,這樣的視角在增強了電影純真的好奇之感以外,還保有懸念、危機和郊區市民的戰後焦慮的元素,這使得電影不僅僅只是一部外星人冒險題材的合家歡影片。

《E.T.外星人》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業大片,幾乎獲得了所有影評人的一致好評,並且入圍九項奧斯卡提名,最終斬獲四項大獎,對好幾代影迷來說,它始終都是一塊試金石。“我們至今都無法走出這部電影,”《紐約客》的安東尼·雷尼寫道,“最真實的事,是你坐在後院——等著不真實的東西從天而降,捧著一把糖果,然後帶你飛向月亮。”

《第三類接觸》

直到70年代後期,好萊塢製作了大量的有關外星人入侵的電影,電影人想當然地認為天空中的飛碟意味著人類陷入了麻煩。斯皮爾伯格的《第三類接觸》採用了這一概念,卻舊瓶裝新酒,為我們帶來了有史以來生命力最為持久的科幻經典。

在斯皮爾伯格看來,外星來客並不會傷害我們;他們僅僅是好奇,他們的出現不但不是厄運的征兆,反而預示著人類的集體進化和無限的可能性。(好吧,他們必須回到地球,送回這幾年他們綁架的人,不過,朋友之間玩玩兒綁架遊戲應該無傷大雅吧?)

這部電影現在看來,似乎是有那麽一點兒稀奇古怪、心腸有點兒軟,但在冷戰期間,一部外星人題材的電影最後以微笑結尾,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用羅傑·艾伯特的話來說,它至今是“最偉大的電影製作之一”。

《貓鼠遊戲》

斯皮爾伯格請來了湯姆·漢克斯和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幫助他把大騙子弗蘭克·阿巴格納爾的真實傳奇經歷改編為電影。60年代,FBI一直在追捕阿巴格納爾,卻次次無功而返,後者從飛行員到醫生,喬裝打扮,一路上竊取了數以百萬計的美金。

雖然很多人批評這部電影長達141分鐘,但《貓鼠遊戲》毫無疑問有諸多優點,包括引人入勝、不同尋常的故事線、斯皮爾伯格最為輕鬆活潑的導演風格、迪卡普裡奧(飾演阿巴格納爾)毫不做作、放蕩不羈的魅力以及漢克斯扮演的意志堅定又富有同情心的警察。

是的,這就是一部驚險喜劇片——考慮到它的時長,它還是一部不那麽重要的作品——然而,用《丹佛落基山新聞》的羅伯特的話來說,它“精準表現了主流電影應該有的樣子:快節奏、有見識,就像行騙好手不費吹灰之力地坑蒙拐騙似的。”

《間諜之橋》

斯皮爾伯格的經典引發了80年代的複古之情,而湯姆·漢克斯將純粹的彬彬有禮詮釋得比現在的任何一位巨星都要好,兩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2015年《間諜之橋》的搭檔——這是一部冷戰題材的電影,講述了美國律師為被捕獲的蘇聯飛行員間諜吃力不討好地辯護的故事。

自從柏林牆被推到以後,他們從未拍過這類電影,但斯皮爾伯格刻意將過去的環境背景與現在的社會政治氣候相聯繫,以此證明了自己完全可以拍出高水準的歷史劇。

《間諜之橋》獲得六項奧斯卡提名(其中,馬克·裡朗斯獲得最佳男配角),最後也票房大賣,作為一部回顧過去的影片,它意義重大,儘管人們會覺得不舒服。“斯皮爾伯格的《間諜之橋》真心誠意地肯定了美國的價值觀,”《BuzzFeed》的艾莉森·威爾莫雷說道。“這裡說的不是‘美國價值觀’的被賦予的現代含義,而是我們必須恪守的、同時也是作為國家根基的那些價值觀。”

《橫衝直撞大逃亡》

當斯皮爾伯格剛開始學著拍長片《橫衝直撞大逃亡》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年輕的肄業大學生,儘管已經有了幾年在電視界工作的經歷。這部1974年的犯罪片講的是一對夫妻(歌蒂·韓和威廉·阿瑟東)決定不讓自己的幼子被送進寄養家庭——即使這意味著他們必須要挾持警察,被警察追著滿德州的跑。

《橫衝直撞大逃亡》改編自真實事件,片中韓的表演也魅力十足,通過該片能清晰看出年輕的斯皮爾伯格的調度方法,特別是他拍的動作場面;雖然當時的大部分觀眾都忽略了這一點,它被認為是眾多電影中輕鬆娛樂的入門之作。

“《橫衝直撞大逃亡》並非是完全的原創作品——在它的骨子裡可以看到《雌雄大盜》、《窮山惡水》和《亡命大煞星》的影子,”《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的克里斯托弗·勞埃德評價說。“但看得出來,一個早已閃閃發光的年輕電影人,正在磨煉自己的技藝和拓展自己的視野。”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