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月信貸社融為何雙雙創紀錄?央行政策推動作用明顯

新京報訊(記者 宓迪)根據央行2月15日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1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4.64兆,比上月多增3.05兆,比上年同期多增1.56兆。

此外,1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3.23兆,比上月多增2.15兆,比上年同期多增3300億。1月末,M2同比增長8.4%,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0.4%,比上月末低1.1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巨集觀分析師王青認為,1月社融同比大幅多增,主因當月人民幣貸款和企業債券融資顯著放量,表外融資增量轉正。在央行降準等“寬信用”政策推動下,今年年初銀行貸款投放高峰表現比往年更為明顯,而且企業中長期貸款也轉向同比多增。這表明巨集觀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效果在總量上已有較為明顯的體現。

新增人民幣貸款超3兆 有傳統因素也有新因素

聯訊證券研報指出,信貸在1月份出現天量數據,在2016年以後基本已經是常態了,今年的3.2兆,有傳統的因素,也有新因素。

“市場利率向融資利率的傳導,貸款利率今年有下行的壓力,銀行有早投放,提早鎖定更高收益的動力。”其研報提及,這些因素包括2018年底的項目儲備積累釋放等因素。

此外,其分析還指出,此前央行普惠認定標準由500萬變成了1000萬,與銀監會的標準統一,銀行不必為了同時滿足兩方的考核而將普惠信貸集中在500萬以下,銀行500萬-1000萬授信區間客戶的放貸空間得到了釋放。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指出,2018年下半年以來,為配合國家穩增長政策、疏通貨幣信貸遲到機制,貨幣政策更趨靈活,穩中趨松態勢比較明顯,降息降準政策實施,監管政策也更注意把握節奏,各金融機構資金投放能力有了明顯提升。表外融資的持續收縮態勢扭轉,1月份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共增加3432億元,其中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加規模顯著(3786億元),同比多增2349億元。

社融規模創紀錄 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逐漸增強

央行數據顯示,初步統計,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64兆元,比上年同期多1.56兆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57兆元,同比多增8818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343億元,同比多增77億元。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社融數據中1月新增信貸高達3.57兆,可見非銀信貸在減少,投向居民和實體的信貸在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社融中新增貸款中投向居民部門的貸款佔比由33.5%下降至27.7%,投向企業的貸款佔比增加,表明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正逐漸增強。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報告指出,從公布的數據來看,信貸結構有所改善,金融支持實體力度不斷加強。

分結構來看新增貸款情況,住戶部門貸款增加989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93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969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構團體貸款增加2.58兆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91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4兆元,票據融資增加516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3386億元。

其報告分析,第一,中長期貸款改善,無論是住戶部門還是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的增長情況均較為明顯;第二,新增貸款主要來自非金融企業及機構團體貸款,佔比為80%,較2018年12月提高了36個百分點,這表明金融對實體企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第三,住戶部門新增貸款佔比進一步降低,表明居民加杠杆步伐放緩,情況有所好轉。

新京報記者 宓迪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