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浪花淘盡英雄,幾度夕陽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複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辛棄疾之詞最受世人推崇的當論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整篇詞並非一首激情澎湃、鬥志昂揚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鬱頓挫、悲壯蒼涼之作。

在詞中,辛棄疾借用了吳太祖大皇帝孫權,南朝宋武帝劉裕、宋文帝劉義隆,金廢帝完顏亮,以及戰國末期趙國名將的歷史故事,表達了自己的深重憂慮和一腔悲憤。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後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一代英雄豪傑。

孫權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襲取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 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歲,在位24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

宋武帝劉裕北伐成功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著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 晉元興二年(404),劉裕起兵擊敗篡晉稱帝的桓玄。次年,擁戴晉安帝複位,控制東晉朝政。時南燕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益加劇,慕容超信用奸佞,誅戮賢良,賦役苛重,激起民眾強烈反抗。為了晉朝的強大,劉裕決定興師北上。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遂欲掛帥北伐。 公元409年二月,南燕軍隊侵擾淮北,就正好給了劉裕一個機會。他上書皇帝,要求北伐,獲得朝廷批準後,他迅速出兵,五月就到了下邳。

兩次北伐,前後滅南燕,破北魏,亡後秦,收復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複洛陽、長安兩都,後長安雖在一年多後得而複失,但潼關以東、黃河以南和山東全境已劃入劉宋版圖,"七分天下,而有其四",江淮流域得到保障。為劉宋永初和元嘉年間,休養生息,出現"余糧息畝,戶不夜扃"的局面提供北部疆域的屏障,仍不失為取得較大成果和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北伐。唐代史學家朱敬則稱讚此次北伐:"西盡庸蜀,北劃大河。自漢末三分,東晉拓境,未能至也。"

在他回到都城之後,他憑借著自己勢力和威望成功的掌控了朝廷,不久之後,他又將皇帝廢掉,然後更改國號,建立了劉宋,從此南北朝也就真正的到來了。在他上位後,他對國家進行了徹底的改革,他開始招納那些出身貧困的有才之人,給予他們官職,讓他們為國家做事,並且還在國內興建了很多工程,從而使得國家經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他還特別為百姓考慮,給百姓帶來了很多的福利,從而使得百姓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

宋文帝劉義隆北伐失利

北魏在景平元年(423年)曾乘劉裕去世大舉南侵,奪取劉宋的虎牢、洛陽及滑台等劉宋地處河南的洛陽盆地。故宋文帝自即位以來便有收復河南失地的志向和打算。 元嘉七年(430年)三月,文帝以到彥之為主帥北伐,一度奪回洛陽、虎牢、碻磝、滑台四鎮。但到十月,北魏反攻,由於宋軍軍力不足,加上文帝的過度指揮,致使前線宋軍相繼敗陣撤退,至元嘉八年(431年)二月,滑台等地,重新失陷,北魏軍逼退前往救援的宋將檀道濟,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二月,北魏太武帝親率步騎十萬南侵,並強攻不滿千兵的懸瓠,守將陳憲苦戰力保,魏軍久攻不下,同時文帝又遣臧質與劉康祖率軍救援,劉宋武陵王劉駿更領兵襲擊魏軍,燒毀魏軍運往汝陽的糧草,魏軍於四月,被迫退兵。 魏軍撤兵後,宋文帝即欲伐魏,發動第二次北伐。七月,以江夏王劉義恭節度諸軍擔任北伐主帥,兵分四路並進,大舉伐魏。柳元景、薛安都的西路軍雖然破魏洛州守軍,曾一度收復陝城和潼關。但王玄謨為前鋒的東路軍被魏太武帝擊敗,文帝見東路戰敗,魏軍南下深入,於是召還正在攻魏的各路軍隊。魏軍一路深入劉宋腹地,經劉宋的歷城、東陽、彭城、壽陽、盱眙等軍事重鎮,大多在城外野戰,若遇堅城則繞背而去,繼續南下。最終,魏太武帝率軍南至瓜步,一度威脅要渡過長江。然得知後方的劉宋彭城守軍準備斷其歸路,同時劉宋又遣水軍自海入淮來攻,便撤軍北歸。此役過後,劉宋江北六州"邑裡蕭條"。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七月,宋文帝以北魏發生宮廷內亂,命蕭思話督冀州刺史張永攻碻磝,魯爽、魯秀兄弟與程天祚率四萬荊州兵向洛陽、虎牢方向進攻,臧質、柳元景率軍攻潼關。魯爽率領的西路軍雖然很快便攻佔了長社(今河南長葛市),並在大索城擊敗拓跋仆蘭,進而圍攻虎牢;但張永統率的東路軍卻遲遲攻不下碻磝,後魏軍通過挖地道出城,縱火燒毀宋軍營壘及攻城器具,破壞宋軍進攻的通道。蕭思話見碻磝久攻不下,青、徐二州又歉收,遂在八月率軍退還歷城(今濟南)。魯爽、臧質等知曉東路軍已退,於是和柳元景等退兵,第三次北伐除恢復了劉宋在許、洛中間一帶的控制,基本無功而還。

完顏亮南侵失利

完顏亮是大金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從登上王位之初,他就以統一南北為最高的目標,因此不顧朝野反對悍然發動了對宋的侵略戰爭,卻以失敗告終。

海陵王完顏亮是大金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史稱金廢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本名迪古乃,字元功,生於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縣白城),自小就顯示出不同的特質,據《大金國志?海陵紀》載:“漢言,其貌類漢兒。好讀書,學棋象戲,佔茶,延接儒生,談論有成人器”。皇統九年發動政變奪取政權,此後便開始為南侵做準備。他醉心於跨江統一,不顧當時的主客觀條件,忽視自身統治的嚴重問題,一意孤行,甚至不惜為此大肆屠戮,最終不僅激化了矛盾,自己也在戰爭中被殺。

完顏亮不顧雙方和約,悍然發動對宋的戰爭,雖然他在戰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相對於二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缺乏對戰爭的心理準備南宋方面,雖然南宋最後倉促應戰,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結果還是完顏亮失敗。那是因為,他發動這場戰爭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和控制力,完全是主觀臆斷,忽視當時的客觀條件,如人民希望和平反對戰爭、金朝內部動蕩不安、民族矛盾衝突嚴重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動侵略戰爭,失敗是必然的,而且完顏亮本人,也被刺殺於軍中,金朝因此易主。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頗帶兵攻取魏地繁陽(今河南內黃縣西北)。同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

趙悼襄王一繼位就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在外領兵的廉頗。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於是離趙投奔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廉頗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雖然收留了他,卻並不信任和重用他。趙國因為多次被秦軍圍困,趙王想再任用廉頗,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

於是,趙王派遣使者去帶著一副名貴的盔甲和四匹快馬到大梁去慰問廉頗,看廉頗還是否可用。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賄賂使者,讓他說廉頗的壞話。

趙國使者見到廉頗以後,廉頗在他面前一頓飯吃了一鬥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有用。但使者回來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雖然老了,但飯量還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時就拉了三次屎。"趙王認為廉頗老了,就沒任用他,廉頗也就沒再得到為國報效的機會。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頗擔任楚將後,沒有建立什麽功勞。他說:"我思用趙人。"但趙國終究未能重新啟用他,致使廉頗抑鬱不樂,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

廉頗死後不久,趙國便被秦國滅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