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迪士尼的《花木蘭》沒有那麽爛 但的確是個失敗品

  眾所周知,迪士尼翻拍的《花木蘭》翻車了,四個軲轆朝天,栽進了一片罵聲中。

  曾經人人翹首以盼得見東方女戰士的英姿,可還沒上映,大家便被海報和預告片震撼了一臉。

  正片也並沒有實現什麽逆轉,劇情仍然硬傷頗多,甚至出現了花木蘭身騎白馬在雪崩之中飛奔救人。

  豁,這何止是花木蘭,這簡直是冰雪女王,即便下一秒她唱著歌平地起棟冰雪城堡,我都毫不意外。

  不過我今天不是單純來吐槽這部電影的,畢竟,關於這部電影有多難看,相信你早已心裡有數了。

  我今天主要想客觀聊一聊,它到底有沒有優點,又失敗在哪裡。

(注意:以下內容有輕微劇透,存在爭議性內容,單純只想看罵爛片的同學請跳過前半部分)

  很多人會用“360度無死角地爛”“詐騙”來形容本片,如果單從前期4.7的豆瓣評分來看,《花木蘭》的確可以說是迪士尼近幾年公主電影的低谷,直逼塑料梗王《小時代》。

  但平心而論,本片雖然並不成功,但也沒有真爛得那麽驚天動地,頂多算是一部在及格線徘徊的平庸之作,這一點從上映後逐漸回升到4.9的評分,也可見一斑。

  如果放開具體的情節bug,綜觀全片來說,《花木蘭》內核闡釋的過程,其實並沒有走歪,甚至可以說是工整,或者“工業化”。

  本片的內核是什麽?

  很簡單,現代女性主義,也就是一個女性如何在充滿束縛的時代,爭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請注意,我說的是現代女性主義,而不是“花木蘭精神”,原因咱們後面再說。

  先看看主創是如何闡釋這一主題的:

  作為一個女子,花木蘭天生被剝奪了成為勇士的資格,但在替父從軍後,她頂著男子的名義拿到了代表勇士的劍。

  劍上所刻,是一個勇士的三大信條:

  忠、勇、真。

  然而,花木蘭無論多麽努力,也只能做到“忠、勇”,卻做不到“真”。

  因為一個悖論出現了:

  假如她做到了真,就必須公布自己是女性的事實,將會被當場逐出軍營,失去成為勇士的資格;

  假如她做不到真,那麽她即便得到了勇士的虛名,也無法成為真正的勇士。

  這也是為什麽柔然女巫會一直為“勇士”名號而耿耿於懷,因為在這個評價標準下,女人永遠無法成為勇士。

  同樣的,花木蘭若想成為勇士,就必須完成一個任務,就是證明勇士品格並非男子獨有。

  於是她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舉動,她在萬軍叢中摘下發髻,恢復女兒身去參戰。

  不得不說,影片對這一橋段的處理非常粗暴幼稚,製造了大批黑人問號,但這一行為的動機沒毛病——

  不管你認不認,三個標準我都做到了,我實質上已經是個勇士了。

0

  成為事實上的勇士後,花木蘭便得以繼續履行勇士職責,並最終得到了眾人的認可,成為了女勇士,繼續踏上夢想之路。

  整個內核的闡釋過程,其實是迪士尼電影中常見的“具象-矛盾-顛覆-重建”結構。

  說白了就是四步走:

  1.先把內核具象為一個目標(花木蘭想成為勇士);

  2.製造一個“悖論”,導致主角看似不可能完成這個目標(“忠勇真”的悖論);

  3.讓主角打破現有的規則,轉敗為勝(放棄勇士稱號,選擇成為真勇士);

  4.重建人們的認知(女性可以成為勇士)。

  從這一點來看,本片的內核推進的設計是穩的,甚至可算溫和堅韌,“女”而不“拳”。

  花木蘭自始至終並沒有與男子站在對立面,而是將重點放在了自我證明上。

  在迪士尼公主電影不斷嘗試女性主義主題的風向中,本片可算是比較溫和的一部了。

  然而,這部影片的優點也就止步於此了。

  女性主義內核就仿佛是雪山之巔的一朵小紅花。

  當我們熬過刺骨的文化魔改寒風,穿過雪花般漫天紛飛的邏輯BUG,終於到達山巔摘下它,這才發現——

  這朵小紅花是塑料做的。

  既沒有根,也沒有魂。

  什麽是魂?木蘭精神。

  《木蘭辭》中的花木蘭的確是個優秀女性代表,但她的魅力可不是“我要當勇士”那麽天真。

  恰恰相反,花木蘭的魅力,在於對殘酷戰爭的反對,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之前,“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過程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在木蘭心中,服徭役這件事顯然不是啥值得憧憬的事情。

  《木蘭辭》中還有更諷刺的,剛說完“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殘酷,立刻跟了一句“天子坐明堂”。

  你們拚命我坐著,你們離家我看著——你品,你細品。

  花木蘭“不要尚書郎”光是因為孝嗎?不是的,人家意思表達很明顯了——

0

  從這一點來看,花木蘭原型最牛的地方在於,她具備智慧的眼光,明白戰爭到底是個什麽鬼東西,即便當上了軍官,為當時好戰的統治者賣命,也不過是“將軍百戰死”。

  而迪士尼打造的花木蘭就很熱血少女了,作為一個福建銀,她好戰也就算了,居然不對廣東人動手,非要替鮮卑拓跋氏去打柔然。

  不僅自己要打,還要領兵打,不僅要美美地打,還要把“孝”刻在劍上。

  自古忠孝難兩全啊姑娘!你這個劍是在詛咒誰嗎?

  由此可見,主創不僅對《木蘭辭》不求甚解,也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缺乏常識。

  也許他們查閱了大量出土文物圖片,也能看出來對中國文化做過一番調研,但他們對基礎概念的理解是極其異想天開的。

  他們覺得“孝”就是愛家庭,覺得“氣”就是超能力,覺得“真”就是說實話,覺得“不守婦道”就等於“女巫”……

  而當會法術會變身的柔然女巫出現時,歪果仁主創覺得大家一定會像西方中世紀鬧黑死病時一樣,把人家當成異端殘害排擠。

  可是他們不知道,在俺們中國,這種牛人的待遇一般是——

  所以說,即使解題思路沒有錯,但故事講得不行,問題就會越來越多。

  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氣”的概念,為什麽女子不能用“氣”?用了會有什麽不良後果?別人會如何懲罰?

  主創恐怕自己都不清楚,於是強塞了個柔然女巫作為不知所謂的說明。

  可由於“氣”的功能太過模糊不清,導致柔然女巫這個人物設定全面崩盤。

  我們知道她能變成一隻鷹,也能變成無數鳥,能用袖子打人,也能悄無聲息地將人奪舍。

  可是,既然這樣,她又何必去奪舍丞相呢?直接變成鷹飛進皇宮把皇帝奪舍了,蓋章認證“柔然是爸爸”不就好了嗎?

  凡此種種,導致整個《花木蘭》的故事是“無根”的。

  它仿佛空中樓閣,沒有歷史文化根基,更沒有一個明確的世界觀支撐。

  全片因此無法擁有嚴謹的邏輯,隨著故事的推進,BUG只會越來越多。

0

  想跳出這一困局,主創其實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放棄花木蘭中國歷史故事背景,重塑一個架空世界觀;

  其二,則是穩扎穩打做好大量研究工作,或者聘請中國本土顧問,並給予較高話語權。

  可惜的是,主創兩個都沒選,他們選擇了一條投機取巧的路子——大量堆砌所謂中國元素,試圖蒙混過關。

  於是天上飛出了濰坊出產的鳳凰,木蘭臉上貼著辣眼睛的“花黃”,地位直逼老祖宗的媒婆,站在開玩笑似的對聯前。

  在這樣的操作下,口碑觸底,幾乎是必然發生的結局。

  於是有人說,歪果仁拍不好木蘭,能拍好木蘭的只有我們中國人。

  這話沒毛病,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我們拍過不止一版,但終歸無法逃脫“換個姿勢談戀愛”的窠臼。

(趙薇版《花木蘭》劇照)

  花木蘭這個中國女英雄,實在是太特別了,也實在是太光彩奪目了。

  想要拍好木蘭,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之根,智慧勇敢的女性之魂,缺一不可。

  兩眼一抹黑的歪果仁硬要做,這是莽撞,頭破血流也活該。

  懂文化有常識的中國主創尚未做出優秀的答卷,又是為何?

(今年播出的一部花木蘭相關網絡大電影)

  鍋絕不是觀眾的,如今中國觀眾鑒賞能力正在急速攀升,即使不以談戀愛為主,只要作品本身足夠優秀,就不會遭到排斥。

  最應該背鍋的,恐怕還是硬把“糊弄觀眾”說成“下沉市場”,批量生產平庸作品的資本遊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阿正說動漫”(azhengshuo)

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