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山寨街”到“創客天堂”,華強北用了這些“殺手鐧”

被譽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深圳華強北商圈。新華社資料圖

在今年的創客周上,數萬名創客聚集在華強北,數千款創客產品同台亮相。南都記者 黃銘濤 攝

2019年全國雙創周深圳活動暨第五屆深圳國際創客周今日落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從今年起雙創周活動主會場由深圳各區(新區)開始輪流承辦,那麽,位於福田區的華強北何以能夠拔得頭籌?

在6月13日舉行的開幕式上,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對此表示,“華強北是創客和創業的先行者,也是深圳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雙創的一個重要發源地,在這裡舉行雙創周的啟動儀式有著非凡的意義”。

華強北一直在摸索轉型的路徑。經過4年封街,擁有4條地鐵線路的華強北以全新面貌示人。近兩年以來,通過打造低成本產業空間,引入眾創空間,華強北的業態從過去較為單一的電子配套市場轉型成電子市場為主的綜合商業街區。

由於早期華強北“山寨風”盛行,即便現在提起華強北電子街,依然留存著山寨的印象。如今的華強北業態變化,已經誕生了9大眾創空間。對於華強北而言,轉型的痛點在於,如何讓流行於市面上的智能電子科技產品,展露出華強北的痕跡?

頂層設計支持,吸引超過500支創客團隊入駐

2017年,福田區政府印發了《華強北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7-2019年)》,全面實施“1222”戰略舉措,三年內投入10億元專項資金開展“十大工程”,打造20萬平方米以上創新型產業空間,建設20個以上創客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培育2000個以上創新創業團隊,籍以通過政府扶持推動,大力培育和集聚創新型企業,吸引來自全球孵化器和創客進駐,以創新發展引領華強北商圈轉型升級,打造國際一流創新創業街區。

2018年,在對華強北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及產業未來發展的預判後,福田區政府先後頒布了《華強上步片區產業空間供給側專項政策》《福田區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若乾政策》《福田區支持供應鏈產業發展若乾政策》《福田區支持企業債券“直通車”機制若乾措施》等“1+5”的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在區政府層面從企業資金、人才引進、空間支持等方面給予了華強北片區產業轉型發展的政策支持。

《華強上步片區產業空間供給側改革專項政策》提出,對運營機構提供60%租金補貼、50%(最高1000萬元)裝修補貼,以及各種融資配套獎勵、經濟貢獻獎勵等補貼。一系列細化的頂層設計為華強北吸引眾創空間、創客團隊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8年,華強北落實低成本產業空間10.42萬平方米。截止今年4月,華強北已經運營的創新創業中心共計9家,分別為賽格眾創空間、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HAX華強北硬體加速器、中電信息國際創客中心、雲創智谷、曼哈國際雙創中心、中電智谷、智方舟國際智能硬體創新中心、通天地智能產品孵化基地,總經營面積10萬平方米,入駐創客團隊500多個。

完備產業鏈,讓創客快速試探市場

說起華強北的創客潮,可以追溯到2012年。創客特指有改變世界的夢想,利用數字工具設計,然後將現有電子元器件進行組裝,最終出產實物的硬體創業者。

在今年的創客周主會場上,4天時間裡,國內外6萬多觀展創客及市民湧入“中國電子第一街”,現場包括151家展商展示了上千個展現創新驅動發展成果的產品。華強北能成為“創客天堂”,主要得益於其密集的電子市場,以及珠三角完善的產業鏈。華強北匯集了電子、電器、通信、鍾表配套、服裝、百貨等幾十個行業,成為多業種、多業態的商業集合體。

畢業於四川大學的韓怡成為了眾多展商中的一個。因為身邊朋友發生的真實溺水事件,他希望通過科技手段來改善這樣的狀況。

2018年4月,韓怡創立淺水科技。經過近一年的研發,淺水小白兒童智能防溺水報警設備在創客周亮相。這款會報警的設備能夠提示潛在溺水危險,方便快速定位溺水者。

能在一年內把產品研發出來,除了團隊的專業技能外,和最初選擇駐扎華強北脫不開關係。“事實證明,借助華強北的創客氛圍,極大幫助了我們產品的開發及測試。”提起華強北的便捷,韓怡坦言這也是自己選擇這裡的重要原因之一——樓下的電子市場可以買到各類元器件及工具;賽格眾創空間有專門的硬體實驗室,可供創客團隊免費使用;很多國際友人可以經常在一起交流,打磨產品和技術;樓下展台,可以與各位供應商交流……在華強北,創客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從研發到製作再到生產的全流程,甚至可以快速試探市場對於產品的反應。

老牌國企自建空間尋項目,地標賓館變成創客集聚地

誕生於2015年的賽格眾創空間是深圳市首批創新創業基地。1988年3月,賽格電子元器件配套市場成立,來自深圳本地和內地的160多家廠商以及10家港商,以自營自銷、聯營代銷的方式經營,形成了華強北的雛形。

憑借堅實的電子市場基因,賽格眾創空間運營的初衷是依托電子信息產業的資源,在華強北區域找尋到新項目,從而讓賽格進行產業化投資以誕生新的產業。

賽格眾創空間總經理陳鍔表示,經過四年的發展,賽格眾創空間已在華強北商圈擁有兩個孵化器,以及九個加速器分支和一個產業基地,服務近300個創業團隊及中小企業。截止目前,賽格眾創空間的九個加速器分支共有近1000名創客。

事實上,目前華強北的大多眾創空間都是非自有物業。而中電智谷的入駐,正是華強北實施“騰籠換鳥”計劃的產物。曾經的迪富賓館是華強北紅極一時的地標性建築,為響應華強北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這個承載著深圳成長史的地方,變成了一個眾創空間。

該空間以AI人工智能為底層技術,聚焦智慧城市、物聯網、商用智能設備、消費級智能硬體四大領域。在中電智谷總經理孫巍看來,這一計劃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記者走訪

“一鋪難求”景象不再

南來北往的淘金者、金發碧眼的國際採購商、打包發貨的小商販······追逐財富的人們活躍著,造富神話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來到華強北。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條街道上,至少誕生了50個億萬富翁,但華強北電子市場卻一度出現了“空鋪潮”。

在眾多的淘金者中,吳取明便是其中之一。2008年,他從江西撫州來到深圳華強北,眼裡望去“整個華強北都在賣山寨手機”。

也是這一年,在第十屆高交會上,華強北獲得“中國電子第一街”的稱號,其在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內的龍頭地位得到肯定,可謂盛極一時。他回憶:“隨處可見拉拖車的人,一箱一箱地把手機往外運,人們都在街上跑。”

然而,如今的華強北看起來似乎冷清了許多。南都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部分商場的條櫃、鋪面已經出現退租現象。一名商戶告訴南都記者,2008年前後,該商場的條櫃租金月租過萬依舊供不應求,如今他的鋪面每月在4000多元。不過也有商戶表示,好的商場,好的地段,商鋪每月租金在三四萬元。

深圳賽格創業匯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鍔表示,在電商的衝擊下,華強北當年“一鋪難求”的情景似乎已經遠去,商場裡已不再人潮洶湧。“空鋪潮”的出現,可以說是華強北轉型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陣痛。華強北傳統的商業模式是“三尺櫃台”,如今華強北的企業要有技術根基、研發能力、品牌意識,有宣傳的實力和自己的渠道才能在這裡生存下去。

陳鍔認為,關於華強北的“沒落論”是一個偽命題,經過多年的發展,最火的手機配件、元器件等,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集中在華強北,這裡依舊是全球電子產品的集散地,匯聚了眾多國際買手,形成了非常好的物流和渠道資源。

案例分析

如何改變?賺差價的小販走起品牌路線

吳取明是隆客色集團董事長兼CEO,隆客色能在華強北生存下來,正是憑借敏銳的觀察力,契合了互聯網發展的的速度。早在10年前,吳取明就開了淘寶店,配合線下的櫃台一起做銷售。如今,他的公司已經從普通電商轉向品牌電商。

隆客色的轉型發展之路,在某種程度上是華強北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以前想著拿別人的貨,轉手賣出去,賺快錢,但這種模式不長久,因為一旦出新品,這個產品就賣不動了,面臨庫存積壓等問題。”

這種觀念的轉變,源自華強北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經被時代淘汰。吳取明表示,投入成本搞創意,雖然回報周期慢,但是長遠之計。“我們的產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價格可以賣得高一點,品質好,售後問題少,品牌效益就出來了。”

在福田區高新技術成果交易展示中心運營負責人尹輝看來,如今在華強北要做好企業,要關注自身的知識版權和品牌形象,要走品牌化路線,還要進行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布局。“有人認為華強北衰落了,其實很多企業,現在是線上做兩個億,線下可能還要做兩個億。所以這個時候它的線下實體可能會有所壓縮,所以要考慮這個因素。”

轉型方式

告別山寨,“騰籠換鳥”計劃吸引新業態進入

由於早期華強北的“山寨”印象,即便現在提起華強北電子街,還是會讓一些人馬上想到山寨。2003年開始,由於華強北的電子全產業鏈,組裝出成品手機只需要數周,成本更是低至數百元。如此一來,華強北被冠上了“山寨”的名頭。

然而,經過四年封街改造,曾經布局如蜂窩一般的電子商鋪、隨處可見的山寨產品以及吆喝兜售假發票的人們,似乎都不見了。

華強北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曉中表示,已經有更多的企業完成了從傳統櫃台模式向體驗式消費高端業態的成功轉型。2018年8月10日,OPPO全球第二家、華南首家超級旗艦店正式落戶華強北。知名手機品牌的落戶對於扭轉“山寨”印象有著毋庸置疑的作用。

為謀求轉型,2017年,明通手機數位城、遠望手機數位城二期等3C數位及手機市場經營企業轉型為化妝品市場,並於2018年上半年完成招商。化妝品市場招租火爆帶動了周邊經營服裝的紫荊城轉型,目前紫荊城已經重新裝修招商,一樓入住率達70%,二樓正在進行商家篩選。轉型升級不需要推倒重來,華強北的“騰籠換鳥”計劃吸引著以眾創空間為主的新業態進入。

業內分析

如何讓創客產品打上華強北的烙印?

福田區高新技術成果交易展示中心運營負責人尹輝長期關注華強北的轉型發展,她告訴南都記者,2019年深圳雙創周的主會場放在華強北,也是想要告訴全世界的人,華強北已經舊貌換新顏,今天的華強北除了傳統的產業外,還有一些新功能,“能夠把科研成果最快地轉化成生產力和應用,這是基於它傳統的產業鏈優勢形成的。”

華強北發展近40年過程中經歷了三次轉型,從上步工業區的“三來一補”加工到電子元器件配套市場,再到以電子市場為主的綜合性超級商圈。從華強北的歷史來看,政府對這一地塊的規劃幾乎很少插手,給予了寬鬆的政策。正因如此,市場的力量才能在華強北野蠻生長。

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芬設計園創始人封昌紅是看著華強北成長起來的,在這個“老華強北人”看來,深圳的“雙創”已經開始從規模效應上升到精品效應。“精品效應的概念就是個性化的智能製造,這也是未來‘雙創’的發展趨勢。”

華強北作為電子一條街,一直沒能成功摘掉低端的帽子。如何從低端走向高端?封昌紅認為離不開工業設計的助力。隨著創客力量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產品會走向個性化定製。而好的創客產品需要輔以好的工業設計才能真正打開市場的大門。

封昌紅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華強北應當抓住這個機遇,成為前沿科技的引領區,“讓所有從這裡走出的產品打上華強北的烙印。”

統籌:南都記者張馨怡

采寫:南都記者程洋 張馨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