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谷雨數據丨北京線下輔導暫停 中小學生網課消費暴漲

一月,一個上班人還在糾結今年是訂票回家還是“原地過年”的時間段,中小學生已經翹首期盼:放寒假啦。

“神獸”出籠,家長總是憂心忡忡:會不會又是一個不平凡的假期。

不僅擔憂疫情反覆,更擔憂寒假可能延長:要管好“神獸”的生活,又要在此期間緊抓學業——落後於同學,怎麽才能趁假期彎道超車?成績優秀,如何保持並擴大領先?

無論哪種,答案可能都是一樣的:乾脆報個班吧。

今年的第一場課外班,誰都逃不掉。

比寒假提前還提前的,是寒假報班

參照往年,中小學生的寒假起點集中在1月下旬。谷雨數據整理了截至1月17日,部分省市公布的中小學寒假時間。統計顯示,大部分地區並未出現寒假延長的情況,依然在30天以內,與往年持平。

不過,北京、福建、江西南昌等地已根據教學情況,要求部分學段或轄區提前放假。

比如,北京的小學生已於1月16日放假,比原計劃提前兩周。東北三省,因1月持續性的新增病例,已明確將寒假天數延長至50天左右。

但比寒假提前還要更早的是,家長們給孩子報班的心。

早已在中小幼學位競爭中“身經百戰”的家長們,對提前報班早已深有感觸,提前兩個多月報班沒啥,要是心儀的課程沒位置了才是真正的遺憾。

淘寶教育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初至當月中旬,中小幼課程的消費同比增長135%;“寒假課”相關搜索次數達到去年同期的3.8倍。

其中,上海、北京、石家莊、杭州、蘇州等地的家長拔得頭籌,他們在11月份的寒假課購買中位居前列。

《天貓雙11網課消費10大趨勢》顯示,2020年雙11期間,教育行業成交增幅近70%,其中,小學相關課程的訂單數是2019年的27倍。

谷雨數據通過查詢微信指數同樣發現:寒假班的搜索關注度,從11月份開始迅速提升,截至今年1月保持上升趨勢。

各大平台瘋狂攬客,線上教育漸成主流

報班越來越火,既因為假期延長而引發的家長“搶跑”,更源於在線教育平台的喧囂——線下補課的不方便,讓家中就能得到輔導這件事變得更有吸引力。

回溯歷史信息可以發現,早在去年11月開始,各大中小學教育平台的寒假班課程便早早發布在網上,接受報名。因為名額有限,部分熱門課程甚至會在12月底報名截止。

機會一旦被包裝得匱乏,“搶跑”便會出現,焦慮情緒隨之蔓延。

通過統計某頭部平台從初一到高三的課程名稱關鍵詞,可以發現:“名家”、“領跑”、“逆襲”、“滿分”、“衝刺”等字眼會頻繁出現在課程名描述中,衝擊著家長們本就敏感的神經——讓孩子彎道超車,甚至一騎絕塵,假期是個絕好的時間機會。

事實上,疫情曾造成的全民在家的局面,的確被在線教育行業視為“機遇”。

根據中國科學院的報告,疫情使在線教育行業的滲透率迅速增長,並有望在今年內成為最主要的課外輔導形式。

根據中國科學院的調研,僅線上教育年花費意願這一項,61%的家庭青睞每年花費一萬元以上。根據《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報告(2019)》,收入排前20%的家庭,在教育支出方面,平均會比後20%的家庭高出7倍。可見,當競爭加劇,不同收入水準的家庭都在盡己所能地投入更多的錢。

報班,成為家長與孩子的生活方式

不過,無論報多少個班,線下還是線上,有一個事實基本確定:課外班已經極為普遍。甚至在許多家庭看來,無論孩子成績好壞,報班都是個必選項。

報班這件事,已經成為家長和孩子的一個生活方式——假期班很重要;日常班也很重要。語數外要抓緊,科學、通識乃至Python也值得咱們孩子學一學。

《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報告(2019)》顯示,哪怕存在地區差異,全國整體的補習參與率已接近一半

其中,高中階段的補習參與率最高,尤其是東北地區,已達到三分之二(63.5%)。隨著疫情助推,這一比例恐怕隻增不減。

在報告中,一份基於35162名上海家長的調查結果,解釋了報班的多類原因:報課外班的主要原因中,既有成績不理想,想彌補差距的因素;也有成績理想,想繼續領先的因素。

培養興趣和提高應試能力,都成了家長要求孩子上課外班的理由。

此外,“學習課上不教但考試會考的內容”,也成為一個比例較高的重要原因。

這說明,儘管教育部門嚴禁學校教授超綱內容,但總是超出要求的考試內容,提供了課外班額外生長的土壤。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2018),同樣驗證了報班現象的無差異化。

他們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4省市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的調查顯示:參與課外班的小學生高達81.50%。其中,79.08%成績優秀的小學生和91.79%的成績較差的學生每日都會有課外班作業。

因此,與80後、90後的成長軌跡不同,00後和10後,一定程度上會泡在校內與校外的雙重學習生活中長大,而無法想象從小不補課的生活為何種。

杭州市政協曾對小學生課外負擔做了一份實證調查,對於課外培訓,90.4%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歡和喜歡”

對於這樣的結果,一位小學生家長表示理解,因為幾乎所有學生都在補課,沒幾個知道真正的童年應該是什麽樣的。

“他們判斷是否喜歡的標準,是課程內容是不是對提高成績有用,是不是比課堂上更豐富生動一些。” 不上課外班的孩子,甚至在同齡人中可能成為特殊的存在,與同學“沒有共同語言”。

當補課成為習慣,無法擺脫的課外班,不一定只是家長單方面的願景,而是家長與孩子早已習慣的存在。

競爭的氣味,漫布在孩子們從小呼吸的空氣中。整體環境、教育平台、家長和同齡人,是氣味的散播者。

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2018年,中國學生的壓力趨於增加,但認同自己優秀的比例卻逐漸減少。而這8年,基本代表了90後到00後的代際替換。

“假期是超越對手的最好時機”,對手也是這麽想的。

課外班,成了新一代家庭長期依賴的藥,也許孩子的學業和自己的生活並沒啥毛病,但是不吃不行。重要的是服藥行為本身,而不是服藥的結果。

參考文獻:

新京報評論《九成學生“喜歡補課”,我們擔憂錯了嗎?》

出品人丨楊瑞春 主編丨王波 責編丨郝昊 運營丨菜菜 張越 撰文&數據&設計丨鹿鳴 編輯 | 周安 出品丨騰訊新聞谷雨工作室

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