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片單 你好,火星!

2020年的夏天是人類火星探測的重要窗口期。7月20日,阿聯酋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在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美國則計劃下周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火星探測器毅力號。

火星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世界各國前赴後繼地實施探測任務?

從這些科學記錄片裡來找找答案吧!看看人類的智慧和英勇,火星的神奇與魅力。

中國 十集短片《hi,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這項壯舉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科研人員怎樣工作、生活?“天問一號”工程如何打開中國行星探測的大門?7月25日開始,央視紀錄片頻道將會播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每集5分鐘,獨家揭秘中國火星探測的幕後故事。

《hi火星》視頻截圖 央視新聞 圖

英國 《人在火星:紅色星球任務》

如果要把人類送上火星,究竟要付出多少努力?為了尋求解答,英國bbc《地平線》系列紀錄片攝製組前往美國航空航天局,那裡醞釀著宏偉的載人“登火”計劃。

《人在火星:紅色星球任務》騰訊視頻 圖

理想主義者需要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火星是個危險的地方,之前的無人飛行計劃也並不讓人樂觀。美國早期的水手三號和八號,以及前蘇聯的多項探測任務均以失敗告終。要實施載人計劃,背後的工程量、資金就得翻倍。

同樣,“登火”對宇航員的身體狀況也是極大挑戰。目前還沒有人能在低重力下度過15個月,但如果人類登陸火星,失重時間將為30個月。紀錄片裡追蹤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測試,科學家需要先弄清在地球上失重對人的長期影響,於是招募志願者進行為期70天的躺著度日的計劃。

志願者挑戰70天生活“失重”測試 視頻截圖

因為地球上最接近零重力的狀態就是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要在床上完成,志願者覺得是相當大的考驗。

沒有重力還會導致人體骨骼和肌肉流失,科學家還需要研究如何通過激素調整來緩解這個問題。

攝製組還採訪了2012年好奇號火星漫步的總策劃人亞當 ·施特爾茨納博士,他以簡潔生動的語言向普通大眾解釋了載人火箭的體積、重量以及如何對抗火星引力的問題。

亞當 ·施特爾茨納博士 視頻截圖

紀錄片還科普了火星氣候,通常情況下火星氣候乾燥,多風多塵,但當火星上的灰塵被攪起時,就會出現連續數月,能覆蓋整個星球的“火星塵暴”。

火星地表 視頻截圖

“這可能要比登月宇航員面對的情況要糟糕得多”,旁白裡說。

片中最好玩的可能是可以看到宇航服設計師講解衣服的奧秘,如何用金屬軸增加身體靈活性。

宇航服設計師解釋服裝靈活性 視頻截圖

“如果我們決心去火星,我們就能登上火星”,施特爾茨納博士在影片最後表達了載人火星計劃的信心。

觀眾可在騰訊視頻觀看該片。

美國 《火星五年》

在短短的45分鐘裡,《國家地理》出品的這部紀錄片講述了美國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測車“精神號”與“機遇號”的故事。

《火星五年》海報

2003年,當它們降落在火星上後,原本計劃90天,最多不超過半年的尋找火星上水源的任務,最後卻變成了科學“長征”。(補:紀錄片於2008年播映,故稱“五年”。事實上,“精神號”成功運作2208天,“機遇號”在2019年2月13日失聯從而終止任務。)

由於片中所有火星實時地形繪製圖與地貌照片都是由火星探測車和火星勘測軌道衛星拍攝,所以人們在觀察看時仿佛置身其中,跟著探測車的立體照相機一起徒步旅行,跋山涉“水”,跨越艱難險峻,深入火山口,還要應對沙塵暴。

科學家們通過這些影像和材料,對火星有了全新的認識。

散在火星地面上和嵌在岩床中的小圓球是赤鐵礦石 視頻截圖

“機遇號”探測車發現硫化礦石過程 視頻截圖

硫化礦石中的一種,只能在水環境中形成的黃鉀鐵礬 視頻截圖

旅途中遭遇的艱難也呈現在了影片裡。比如“機遇號”在自子午線平原上向維多利亞環形山前進,探測車操控員發現道路環境相當理想,就“閉著眼睛”往前“開”,但就在1個火星日後,探測車的輪子陷進了沙子裡,整個輪轂都陷進去了,而且越陷越深。

探測車“自拍”陷入困境 視頻截圖

於是,科學家們只能仿造火星環境,嘗試用不同的材料還原火星地質構成,然後把測試版探測車拿出來做實驗,花了整整2周來解決問題。

科學家模擬火星環境找尋辦法視頻截圖

片中還有不少人物採訪,為了避免“精神號”從沙坑邊緣翻滾下去,組員的壓力都很大。火星車駕駛員阿什裡 ·斯特佩對著鏡頭說:“我做過噩夢,眼睜睜地看著火星車在隕石坑中慢慢凍死”。幸好最終他們沒有絲毫差錯,解救了他們的寶貝。

外國網友曾評論該片是太空科學紀錄片的絕佳范例,因為它遠比一些虛幻的太空幻想來得有意義,這些真真實實的探險閃著令人感動的光芒。

觀眾可在愛奇藝觀看該片。

美國 《火星世代》

這是一部讓懷揣“火星夢”的青少年們激動,讓“太空迷”們深思的片子。

《火星世代》海報

艾美獎獲得者、電影導演邁克爾·巴內特是個太空迷。原本他打算做一系列3到5分鐘的關美國航空航天局“太空營”的網絡短片,但當到了現場和一班孩子交流後,他意識到,未來的太空探索還有很多話要說。於是就有了這部97分鐘的《火星世代》。

學生在太空營中訓練 視頻截圖

影片中有大量“太空營”培訓活動的畫面,學生們正在研究與太空探索相關的若乾問題,包括發射和降落火箭,建造隔熱罩以及製造機器人探索火星表面,每個人都對太空充滿了熱情,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懷揣著太空夢的少女 視頻截圖

影片中間穿插了一段段美國太空探索歷史,巴內特對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發展軌跡有自己的冷靜思考和判斷。比如當時美國與前蘇聯在太空競賽時的重要關鍵人物,美國火箭計劃的先驅維爾恩·馮·布勞恩,巴內特在片中不忘指出布勞恩是德國納粹分子。

影片中指出維爾恩·馮·布勞恩是德國納粹分子 視頻截圖

紀錄片中出現了《時代》雜誌資深編輯傑弗裡·克魯格,他是《阿波羅13號》一書的合著者。他說:“曾經有人問我,你能不能寫一篇文章,談談讓航天飛船更安全的三種方式?我回答他說‘可以,我現在就能寫出來,別發射‘發現者號’和‘亞特蘭提斯號’,也別發射‘奮進號’,問題就解決了……儘管後續我們沒有再造成人員喪命,但共有14人因此喪生”。

傑弗裡·克魯格 視頻截圖

美國天文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更直接,他說:“美國航空航天局可以說,火星已經在我們考量之中,我們將在21世紀30年代把宇航員送上火星。好啊,那麽錢在哪裡?隨便說說還不容易,但除非我看到發射台上,真有設備齊全的太空船準備發射,否則我不會到處跟人家說,‘對,我們是火星先驅’”。

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視頻截圖

紀錄片裡也出現Blue Origin和SpaceX的自動著陸火箭,還介紹了私人航空航天產業的積極意義和效率。

SpaceX火箭 視頻截圖

不過,傑弗裡·克魯格認為儘管沒有必要把埃隆·馬斯克排除在火星計劃之外,但“被他像鋼鐵俠那樣花言巧語的那面,牽著鼻子走也不值得”。

前路漫漫,年輕人似乎比前輩有更大的信心,“火星世代就是我們”,太空營裡的孩子說,一群人穿著制服齊刷刷地走出來,“我們走!去火星吧!”

火星世代的宣言 視頻截圖

觀眾可在b站觀看該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