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不再是北京頭上一盆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最新監測顯示,自2000年以來,每5年監測一次,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已實現連續3個監測期縮減。

毛烏素沙地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是西北風沙的主要策源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地處毛烏素沙地,總面積5600平方公里。在沒有治理前,全旗的沙化土地面積就有3000平方公里。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場副場長李曉光說,(沙化土地)佔到(全旗)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森林覆蓋率不到3%,土地荒漠化非常嚴重。

內蒙古伊金霍洛旗

為了防沙治沙,這裡先後啟動實施了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廣泛開展路線綠化、村屯綠化和礦區複墾區綠化。現在,伊金霍洛旗森林覆蓋率達到37%,植被覆蓋率達到88%,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觀。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場副場長李曉光說:“過去人們說我們是北京頭上的一盆沙子,通過多年的治理,現在已經變成北京頭上的一盆盆景,現在我們這個地方已經變成綠洲了。”

曾經的風沙策源地變成了綠洲,那麽,西北風沙南下北京的通道又是什麽情況呢?河北張家口是西北風沙南下的必經通道,記者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地,張家口市崇禮區看到,這裡過去裸露的沙地,現在基本都種上了樹。當地林業部門的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張家口植樹造林的規模是600萬畝,為歷年規模最大。

河北省張家口市林業局副調研員武雲峰介紹:“今年造完林以後,張家口所有的可造林的地方全部造滿了,為迎接2022年冬奧會的召開,構築一道綠色屏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防沙治沙力度進一步加大,5年來,全國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超過1000萬公頃,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現在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庫布其沙漠:全球治沙樣本

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庫布其治沙模式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高度肯定,被稱為“全球治沙樣本”。

炎熱的夏季,沙漠本來應該是沙丘遍地、風沙漫天的景象,然而走進庫布其沙漠,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片片綠色。誰能想到,在20年前,這裡卻是另外一番模樣。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立欣說:“我們沒治理以前,這裡是漫天黃沙,號稱死亡之海,植被覆蓋率很小,在5%以下,動物也幾乎絕跡。”

治理庫布其沙漠,當地采取政府提供政策性支持,企業進行產業化投資,本地農牧民進行市場化參與的“三方合力”群治辦法,調動各個方面的治沙積極性。經過30多年的治理,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庫布其沙漠,目前已經治理了60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說,三分之一的沙漠現在變成了綠洲。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立欣介紹:“對於庫布其沙漠生態環境的改變,我給大家舉一個數字,據天氣部門監測,2017年庫布其隻發生過一次沙塵暴,那在1988年治理之前發生多少次呢,50次。”

不僅在治沙體制上下功夫,在科技手段上更要創新。

內蒙古億利庫布其沙漠生態事業部常朝輝介紹說:“我們將底下的這個樹枝修掉,把芽抹掉,這樣這個水分就能供到頂端,保證頂端出來的枝條的生長,如果不抹的話它不利於頂端的生長。”

科學治沙,科技先行。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這裡的人們發明了甘草平移、容器植樹、無人機植樹等100多種沙漠生態新技術。在庫布齊沙漠,目前植樹造林的成活率可達到85%。201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中國庫布齊生態財富評估報告》,認定庫布齊治沙共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人民幣,這也是全球首部由聯合國官方發布的生態財富報告。

防沙治沙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我國確定的主題是 “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脫貧攻堅戰”。在我國,很多沙區是貧困地區,通過防沙治沙,加快發展沙區綠色產業,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農民楊三小家裡種了80畝沙柳,這些沙柳不僅能防風固沙,還能給他帶來收入。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農民楊三小說:“自己的沙柳,賣一部分,是一份收入,(給收沙柳的企業)打工又是一份收入。這兩份收入(加起來)在(一年)一萬七、八(千元)。”

沙柳就像韭菜一樣,不怕砍,隔段時間砍一砍,還有利於新樹芽長出來。依靠種植沙柳,老楊擺脫貧困,增加了收入。

庫布其沙漠中的光伏發電板是國內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之一。在庫布其,有著每年3180小時的天然日照資源,當地政府引入生態企業,利用光伏板,板上發電生產綠色能源,板間草林種植防風治沙,板下發展養殖業。關鍵的是,這些都能給當地的貧困戶帶來收入。

內蒙古億利庫布其生態能源有限公司田俊廷介紹說:“我們有這麽幾個方式,第一就是(雇貧困戶進行)光伏組件的清洗;第二個就是我們板下的甘草、地表植物的種植養護,是另一份錢;第三就是板下的養殖 每戶每年下來平均收入是3萬元以上,這是他們的一個淨利潤、純收入。”

我國近35%的貧困縣、近30%的貧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除了鞏固好已有的治沙脫貧模式外,還要通過吸納貧困人口參與沙區生態建設與保護,實現脫貧。此外,我國北方重點沙區有灌木林資源約3.3億畝,其中亟待修枝複壯的1000萬畝,通過實施這個項目帶動當地群眾脫貧。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最新統計,近10年,沙區農牧民收入每年以18.6%的速度增長,貧困人口從2010年的5143萬減少到2015年的1597萬,貧困率由40.7%下降到12.4%。(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