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琺琅彩瓷器;精品鑒賞你們手上有嗎?每一件價值驚人

琺琅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禦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

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琅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

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製,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琅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有花無鳥是一特徵。

康熙朝琺琅彩瓷器多以藍、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以各色琺琅料描繪各種花卉紋,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於當時的銅胎畫琺琅。

琺琅彩瓷器的兩大特點第一,現存數量少。由於琺琅彩製作難度大、成本高,製作一件琺琅小瓶往往要精描細繪3-4個月,所以傳世的作品數量很少。

據現有資料統計,在雍正7年8月14日至13年10月期間,共呈進琺琅彩“碗80對又17件,碟44對,酒圓36對,盤12對,茶圓26對又3件,瓶6對”。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共收藏有清宮琺琅彩瓷400多件,有近200個花色品種。第二,沒有兩件完全相同的琺琅彩。素胎入宮後由宮廷畫師自行選擇繪畫圖案,每件琺琅器都是單獨繪畫而成。

琺琅彩被稱為“古月軒”瓷,然而傳世的琺琅彩中並無一件署此款,“古月軒”也就成了琺琅彩高貴身份的代名詞。

有古人評論琺琅彩的特徵:瓷質細膩,彩料凝重,色澤鮮豔,血統高貴,細如豪芒,怪不得宮廷禦用。

而且,琺琅彩的製作難度很大,“古月軒”憑借宮中造辦處的優越條件尚不能完全杜絕破損,工藝之複雜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這個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過程,就更加體現了它的珍貴。

由於琺琅彩是專供宮廷皇室玩賞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製作數量非常少。據清宮舊藏道光時釉記載:康、雍、乾三朝琺琅彩瓷器存世大約400余件,其中的300多件目前藏於台北故宮,40件左右藏於北京故宮,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手中,是晚清流散出宮或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的,且大多為殘片,完整器不足10件,堪稱世間瑰寶,國之文物。

琺琅彩瓷器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前身就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畫琺琅”,“景泰藍”興起於明代,是從西洋傳入的一種工藝技法,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紙而成的工藝批。琺琅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坯、成形、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代表了當時最高的的藝術水準、最高的工藝水準。不僅展現在康乾盛世的審美意識,也反映出18世紀中西文化的交流。它是中歐文明與文化的融合體,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琺琅彩瓷器從創燒到衰落都隻局限於宮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難得一窺”的禦用品,由於製作琺琅彩瓷極度費工,費料,成本很高,清乾隆年後期就逐漸的銷聲匿跡了,傳世極少。中國當代著名瓷器專家葉佩蘭曾經這樣評價瓷胎琺琅彩瓷器,琺琅彩瓷器件件珍寶,難估量其價格,用“價值連城”來形容當不過分。據2012年拍賣年鑒記載,一件清乾隆藍地琺琅彩雙龍紋碗以人民幣5023:6740元(5千多萬元)成交。琺琅彩瓷的藝術價值及收藏價值正在不斷的升高。

琺琅彩瓷器在我們的陶瓷發展史上佔有其重要的席位,由於其製作,燒製工藝複雜,成本高。所以其製作精美,數量稀少,形成物以稀為貴,在拍賣市場,就會出現很高的拍賣價格問世,以擁有一件琺琅彩瓷為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