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些學馬雲做B2C平台的創業者,最後都成了炮灰

騰訊創業

創投圈大小事盡在掌握

關注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為什麽如今那麽多創業者那麽熱衷這種互聯網平台創業模式?

文 / 老詹

來源 / 老詹日記(ID:laozandiary)

貌似是馬雲的出現,阿里巴巴的成功,一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改變了現代年輕人的想法——你沒有錢也可以創業,創業很簡單,互聯網平台創業法

我的理解,互聯網創業有四種方式:B to B;B to C;to C;to B。其實平台創業法這個名詞也是我一時興起創造的,我特指B to C模式。

平台創業法,簡單來說就是尋找市場的需求點,通過互聯網媒介,即網站、微信公眾號、APP或者小程式等搭建一個B端(商家企業端,也就是服務端)和C端(消費者端,也就是被服務端)對接的平台。

引入B端的服務,提供給C端。然後平台的用戶足夠多的時候,就想辦法利用手上的用戶盈利,即變現。具體變現方式,下文再聊一聊。然後平台只需要做好兩大工作:一是平台的維護運營,二是市場的開發推廣。

這些年出現的平台創業法,我舉幾個例子:

比如滴滴計程車,搭建一個網約車平台,引入B端(即車主),為C端(即乘客)提供乘車服務。又比如餓了麽平台,建設餐飲外賣平台,引入B端(即餐廳),為C端(即需要點外賣的消費者)提供在線點外賣,送上門服務。

縱觀近年來中國的互聯網創業產品,大部分都是用這種B to C平台創業法。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麽如今那麽多創業者那麽熱衷這種互聯網平台創業模式。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看起來創業成本低。

為什麽說創業成本看起來低呢?

1. 人力和團隊成本低

理論上只需要兩個人合夥人就可以開乾,一個是懂編程和技術開發的,另外一個懂運營和市場的。當然隨著平台的成長,技術和市場的工作需要細化,人力也是要隨之增加的。

2. 運營成本低

這種平台創業法,提供兩端的服務平台,減少了自營服務者的角色。淘寶是用B to C的平台創業法,搭建網購平台,引入商家,提供網購服務給消費者。

淘寶並不需要提供貨源,提供物流,只需要做好平台商家的經營維護和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優化即可。

想對比京東的自營電商模式,淘寶看起來經營成本低,京東是單純的to C模式,由於京東是自營電商,自己就是服務端,意思就是自己開了個購物商城,自己開了物流,為消費者提供網購服務,運用自家的物流系統將商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上。

對比淘寶的這種平台創業法,京東的創業成本確實較高,需要自己建設貨源倉庫系統,進貨囤貨,建設網上店鋪,聘請網店工作員,搭建物流體系等。

巨集觀上看,這種創業方式發掘現實社會的需求和不足,利用互聯網的方式,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因為互聯網的優勢,自己合夥人的技能優勢,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創業資金短缺的短板。當然,這也是理論上的。

雖然較低的創業成本,但是有多少人活下來了呢?

互聯網平台創業的階段分了三大步:

一、產品的定位和開發,用戶的需求發掘階段

二、產品的市場行銷推廣階段,即產生用戶和流量的階段

三、產品的流量用戶變現階段,即盈利的階段

產品的定位和開發階段,你的產品是否真正Get到用戶的痛點?還是自嗨的偽需求?

這個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個階段。決定你的項目能不能發展起來的因素。要定位好平台的服務人群和解決的市場需求,是否真正Get到用戶痛點、爽點、癢點。

真正Get到用戶需求點的項目,往往不需要太大的推廣力度,正所謂好東西自然就會有人用。平台發展法是B to C模式,要面對服務端和被服務端,側重解決C端需求的同時,要同時解決兩大端的痛點需求問題。

1

抓住人性的“貪”和“懶”

無需大費周折去解釋

簡單清晰的需求

B to C平台,是連接服務端和被服務端的一個橋梁。要抓住用戶真正的需求,要抓住人性的兩大點“貪”和“懶”。“貪”就是可以給他錢的意思,“懶”就是便捷性、方便性、快捷性。

B端用“貪”入手,也就是“錢”,意思就是你用我的平台,可以為你增加利潤帶來錢,這是最明顯最直接的用戶需求。

C端用“懶”入手,意思就是使用平台,可以節約時間,更方便快捷。如果不是從這兩大人性入手的需求,就可能要大費周折去向用戶解釋。

像餓了麽,對於B端來說是入駐餓了麽平台可以增加店的訂單量,對於C端來說在線上下單,美食送貨上門。解決的用戶需求很清晰簡單,而且還是同時滿足兩端的需求,完美!

所謂的用戶痛點和需求,真正的需求和服務,是不需要大費周折的去向用戶解釋的,那種需求很明顯很簡單,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際,一看就懂,一用就會。只是用互聯網的手段將這個需求放大了,而不是無中生有,創造用戶需求。

購物是用戶需求,淘寶用互聯網的方式將購物的需求放大變成線上購物;外賣是用戶需求,餓了麽將打電話點外賣變成了手機平台下單點外賣。這都叫用互聯網的方式將用戶的需求放大

反正不管是放大需求,還是創造需求,需求都要做到簡單清晰,一看就懂,不需要解釋。需要大費周折去解釋用戶需求的項目,要麽是偽需求,要麽就是燒錢項目。

2

發掘真正的需求

避免偽需求

真需求是needs,而偽需求是wants。我是這樣理解的,真需求是人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偽需求往往是人們想要,但不一定真正需要的東西。創業,必須滿足市場和用戶的真需求,才能成功。

其實老實說,滴滴一開始也是屬於偽需求的系列。因為滴滴出現之前,市場已經廣泛存在正規公司計程車,我可以隨時路邊喊一台正規公司計程車,我為什麽要用手機那麽麻煩叫一台不正規的存在安全性的車呢?

滴滴要做的是改變市場現狀,將普通車主發展成網約計程車,在社會信用和道德不規範的時代,讓一個普通消費者去搭乘一個不是來自正規計程車公司的車,真的難以讓人相信。

但是滴滴做到了,來自資本的力量,不斷地融資,不斷輸血,不斷地補貼,硬生生地將這個偽需求做成真需求。但願創業者們也有滴滴那麽幸運,可以得到不斷地輸血融資。

如果沒有信心做到不斷輸血融資,將偽需求做成真需求,那麽就踏踏實實地發掘用戶需求,抓住簡單的需求,解決“懶”和“貪”問題。不求改變世界,只求使世界更精彩。

其實嘛,滴滴的成功也不是完全沒道理的,也不是完全的偽需求。滴滴確實抓住了人性的“懶”,解決的消費者出行的計程車便捷性。也抓住了“貪”,提供車主兼職跑車的機會,增加收入。所以成功也不是偶然。

如果平台既沒有不斷輸血的能力,又沒有很明顯地抓住用戶的“貪”和“懶”,個人認為發展會非常困難。

3

產品開發優化和市場推廣分好主次

兩者不能同步進行

在平台提供的服務產品自身具備爆發的基礎之上,在平台品牌的行銷策略制定及執行方面準備就緒後,再進行市場推廣。

現在這個社會的人都是很浮躁的,很敏感,他沒有耐心聽你的解釋,跟著你成長,他只相信自己眼前見到的,往往許多時候都是憑著第一感覺做決定。

所以,在產品開發階段,應充分做好市場調查,對比市面的競品,揣摩用戶的需求和痛點,確定自家開發出來的產品比競品有優勢,更加好玩,是否可以讓用戶在一瞬間被吸引住。

用戶和市場是不可以被一次次調戲,往往憑第一感覺決定你的產品會不會被他繼續使用下去。

知己不知彼,或者知彼不知己,盲目上線,沒有找到自身的存在感和行銷的關鍵問題所在,轟轟烈烈盲目進行市場推廣,只會被市場和用戶無情的淘汰。

見過的許多平台,自身的優勢、劣勢、品牌定位不甚清晰的前提下,在創始人堅定的無懼的魄力下,組建市場推廣執行團隊,仿照當年馬雲的路徑,勇敢地出發了。

結果只有一個,傷了第一批用戶的心,第一批的推廣的錢打了水漂,僅僅用來買了教訓。

4

前期定位好盈利模式,要清晰

不要等到有了用戶和市場再考慮盈利;有了用戶和市場,也不代表就可以盈利。前期定位好盈利模式,要清晰。

創業者們很幸運,熬過了關鍵的產品開發定位階段,以及最難最苦的市場行銷推廣階段。

那麽,就已經成功了嗎?不,已經失敗了。

許多平台死在了第三階段的變現盈利。因為平台程式開發優化、市場開拓同步進行,沒有主次先後,沒有考慮到如何盈利,沒有認真考慮如何盈利,沒有考慮財務風險控制。

在一開始的階段,就要考慮好後面的變現和盈利方式了,而且還是非常的清晰。如果等到已經完成了市場推廣階段,再來考慮這個問題,已經遲了。

產品已經被市場和用戶被動地帶著走了,用戶從始到終已經習慣了你的存在方式,突然要改變產品的一些東西,哪怕加一點廣告,也會被嫌棄。

B to C平台的變現和盈利大部分來源兩大部分:商家端上繳的服務費、廣告收入、增值服務的收入。

商家端上繳的服務費:例如Boss直聘上,企業要在平台發布招聘崗位,需要繳費;滴滴車主的收入會被平台抽成等等。

廣告收入:就是平台有足夠多的用戶,會在平台出售廣告位,收入由廣告投放方買單。廣告不能太過多,否則影響客戶體驗。一個平台的發展,如果僅僅依靠廣告收入,相信發展是非常困難。也說明前期的盈利模式定位不清晰。

增值服務:有點像一種用戶導流方式,意思就是說通過推廣一個平台的功能吸引足夠多的目標用戶加入,然後後期再在平台上針對前期的目標人群,加入另外的服務,實行盈利。

舉個例子:滴滴計程車有足夠多的車主用戶,在滴滴上針對車主加入一個汽車保險服務或者汽車維修包養服務。建議不是非常必要,不要使用這一種盈利方式,因為可能會導致平台的變質。

個人認為,盈利方式:商家服務費為主、廣告為次、增值服務為輔

縱觀市面上做的好的成功的平台,例如Boss直聘、美團、餓了麽等等,其主要的收入大部分來源商家服務費。

能夠做到收入來源商家服務費的平台,說明前期的產品開發定位、行銷推廣、用戶需求發掘,從始到終的階段的步驟都是很清晰,做到了層層銜接,主次分明。

只有產品開發階段,定位好了如何服務商家端,又如何服務消費端;再如何在市場推廣階段用消費端吸引商家端為平台買單。才有可能實現商家服務費收入。

依靠廣告收入和增值服務收入的平台,絕大部分是前期的產品定位不夠清晰,需要盈利了,到後面亡羊補牢。

大部分收入不抵支出,需要不斷的輸血,不斷地融資,所以許多依靠廣告收入的平台,融資到了D輪E輪還沒實現盈利,還沒上市。又不可能做的到不斷地輸血,血有一天斷了,也死了。

對於互聯網平台創業,你有怎樣的看法?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哦。

彩蛋:

企鵝數錢小程式已上線!

用最洋氣的姿勢掃遍國內外融資動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