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3億噸缺口引發焦點關注:中國糧食到底夠不夠?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下稱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8月17日發布報告稱,到“十四五”期末,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

糧食又不夠了?一時間市場風起雲湧,民眾也開始心生憂慮。

缺口中八成是“動物口糧”

未來1.3億噸糧食缺口問題,因為沒有報告的具體分項數據,經過不斷發酵的輿論之後,讓不少民眾開始憂心忡忡。

其實是自己嚇自己。

第一財經記者研究發現,報告中提到1.3億噸的糧食缺口,相比中國龐大的糧食生產能力,並不是一個多麽大的數字,而且根據最近的數據分析可以發現,進口的糧食當中,給人吃的口糧佔比更不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糧食產量6.58億噸。

同期,中國糧食進口量約1.15億噸,其中:大豆進口8804萬噸,小麥進口310萬噸,稻穀和大米進口308萬噸,穀物及穀物粉進口2047.00萬噸。在進口糧食中,大豆位居第一,居第二位的穀物及穀物進口粉包括玉米、高粱、大麥等粗糧。

因為國家統計局沒有公布中國糧食的消費量,假設2018年中國生產的糧食加上進口的糧食全部消費,總量是7.73億噸,進口的糧食1.15億噸佔全國一年糧食消費量的比例為14.9%。

進口糧食佔比15%左右,與國外數據的分析結果相差不多。

美國農業部數據,2018/2019市場年度,中國小麥、大米、穀物(含玉米、高粱、大麥、燕麥、黑麥)、大豆的消費量分別是1.25億噸、1.43億噸、2.87億噸、0.85億噸,總和是6.4億噸。

同期,中國上述糧食作物的進口量分別是314.5萬噸、280萬噸、1054萬噸、8254萬噸,進口糧食總和為0.99億噸。

按照上述數據,中國進口糧食佔總消費量的比例為15.5%。

從糧食全口徑來看,中國糧食自給率可以達到八成以上;如果將口徑縮小到主糧(小麥、大米、玉米),《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中國稻穀、小麥和玉米三大主糧的自給率達到98.75%,不存在進口依賴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進口的糧食中,大豆和玉米佔了絕大部分,大豆、玉米主要是給生豬、禽類、水產這些動物做飼料,並不是給人吃。根據上述國家統計局2018年數據,僅僅大豆進口一項就佔比總進口量的近八成。

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到2018年,全國居民穀物年人均消費量從138.9千克一路降低至116.3千克,而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在內的肉類年人均消費量從25.6千克增至2018年的29.5千克,禽類消費量從7.2千克增至9.0千克,水產品從10.4千克增至11.4千克,蛋類和奶類消費也明顯增加。

這些年,中國從國外進口的大豆和玉米一路飆升,美國農業部數據,2018/2019市場年度,中國進口的大豆和玉米總量為8702萬噸,佔進口糧食總和0.99億噸的比例為88%。

中國現代化還在進一步推進,未來作為口糧的大米和小麥用糧食佔比預計會進一步降低,生產肉蛋奶需要進口的飼料用糧繼續增加,這是社科院預計的1.3億噸糧食缺口的背景,這樣的變化,此前發達國家已經經歷過,這是消費方式的巨大轉型,已經不能用糧食不夠吃來解釋。

大米將連續兩年淨出口

中國人現在消費的口糧,主要是大米和小麥,其中大米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現在不僅南方人愛吃大米,北方人吃大米的也越來越多。

愛吃大米的人多了,而且消費者希望吃到風味獨特的大米,拉動了大米的進口。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種現象持續多年。

以2015/2016市場年度為例,美國農業部數據,中國進口大米460萬噸,出口約37萬噸。

到了2018/2019市場年度,中國進口大米的狀況發生了改變。當年,中國的進口量降至260萬噸,中國出口的大米達到272萬噸,比進口大米多出12萬噸,是5年來第一次成為大米淨出口國。

美國農業部預計,2019/20市場年度,中國大米出口量進一步增至340萬噸,而大米進口量繼續縮減至230萬噸,中國將連續第二年成為大米淨出口國。

中國能成為大米的淨出口國,是因為中國擁有大量的大米庫存。2019/2020市場年度,中國大米期末庫存約為1.18億噸,數量約佔到全世界庫存量的一半。大米不能久藏,否則品質會出現退化,從加快流動的角度來看,國際市場上就有了用武之地。

中國會繼續從泰國、越南等進口口味好、價格低的大米,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同時也會將擁有相對優勢的大米出口到國外市場,實現資源的雙向流動。

自給自足還是根本

國內城鎮化率不斷提升,土地越來越稀有。從純經濟回報的角度,同樣一塊土地,用來發展工業,或者發展房地產業,經濟效益毫無疑問將碾壓糧食種植,而且近年來國際市場糧食價格走低,中國因為托市收購糧食價格處於高位,成為國際糧食市場“價格高地”,自己種糧食還是出海買外國糧食?爭議的聲音不小。

吃飽的問題還得靠中國人自給自足。

中國有14億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糧食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多年來中國用佔世界總面積7%左右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0%的人口。

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19年全球糧食展望報告顯示的信息,2019年全球穀物類糧食產量約為27.22億噸。中國2019年的糧食總產量接近6.64億噸,約為全球糧食總產量的24.4%,且中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數十年都是全球第一,遠超其他國家(第二名是美國,糧食產量整體在5億噸左右波動)。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糧食消費體量,如果不能在糧食特別是口糧上高度自給自足,嚴重依賴進口的話,全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糧食出口能滿足這個需求,進口糧食可以作為補充和調劑,但絕不可能成為滿足國人口糧需求的主要解決方案。

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口糧必須自給,其它,尤其是肉類,可以考慮適度進口,這樣也是保護中國的環境、節約資源。

社科院最新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報告稱,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5%,保守估計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農業就業人員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鄉村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25.3%,約為1.24億人。

隨著中國農業人口不斷減少、農業技術不斷提升,雖然未來的糧食安全壓力依然存在,但現代化農業的高效率能彌補農業勞動力流失、耕地拋荒等問題帶來的糧食缺口,農業人口佔比逐步減少是必然趨勢,且缺口數量相對於整體糧食消費量的佔比,依然會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準,這部分確實可以通過進口來補充和調劑。中國使用少量的外匯儲備從國際市場購買一定數量的糧食,可操作且性價比高。

但歸根到底,作為國家戰略物資,糧食自給自足關係到國家主權和社會穩定,中國不可能把這一戰略命脈寄托在進口渠道上,靠進口養活14億中國人不現實,飯碗端牢的安全感只有自己能給自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