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幫助慈禧掌握軍權,奪取最高權力,並最終垂簾聽政的人是誰

公元1861年8月22日,鹹豐在熱河行宮駕崩。清朝此時正是危難關頭,內有撚軍、太平天國,外有列強環伺,可以繼位的載淳只有六歲。作為最高統治者,鹹豐必須對自己的身後事,有足夠的安排。他把大權分為兩份。一份交給以肅順為首的輔政大臣,一份交給兩宮太后。

鹹豐想讓雙方互相牽製,讓朝局可以平穩過渡。可是,在皇帝去世後的巨大權力真空中,雙方為了自己將來的地位,勢必要進行一番較量。所以,當兩宮太后讓禦史上折,想要垂簾聽政時,肅順等人立刻以本朝沒有先例為由,展開激烈的反駁。

慈禧雖然是同治的生母,但手上掌握的權力極為有限。她的地位也遠遠比不上慈安太后。在過去那種嫡庶區分嚴格的年代,慈安是鹹豐的正宮皇后,她擁有正妻身份。

只不過,以才乾權謀而言,慈安遠不如慈禧。所以,慈禧即便有慈安的支持,也無法保證自己將來的命運。以慈禧當時的情況,想要在這場政治漩渦中奪取大權,一定要爭取更多人的支持。

雖然朝廷中有官員願意支持兩宮太后,但真正重要的在於,慈禧是否有軍隊支持。以慈禧的地位,想要三言兩語讓顧命八大臣讓步,根本難以辦到。而且,顧命八大臣又牢牢掌握軍權。熱河這邊,軍隊基本由他們統領。

而京城地面的軍隊,也是後來鄭親王端華放棄步軍統領的位置,才轉移到恭親王一派手中。也就是說,在熱河地界上,慈禧想跟輔政八大臣爭權,無異於投身喂虎。所以,慈禧對於肅順等人拒絕垂簾聽政的做法,也只能假裝點頭稱是。

可慈禧並不願意束手就擒。她暗中派人跟恭親王奕訢聯繫,獲得支持。鹹豐年間的親王貴胄中,奕訢較有才乾,為人聰敏,行事往往能隨機應變。當時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鹹豐逃往熱河,奕訢作為全權欽命大臣,跟英、俄兩國談判,獲得許多人的讚許。

奕訢不僅聲望極高,而且人脈也非常深厚。他跟許多外國使臣有較多聯繫。這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此時的清朝,跟過去不同。過去宮廷發生政變,其實不必關心外國人是否支持。此時不同,如果沒有外國勢力支持,將來即便成功,也可能招惹麻煩。

鹹豐任命顧命大臣時,又有意排擠奕訢等一乾大臣,這些人本來對肅順等顧命大臣頗有怨言。現在朝局劇變在前,官員也需要站隊。這些受到排擠的大臣,很多都站到奕訢身邊,轉而支持兩宮太后。

這些人中,有許多都是朝廷的親王大臣。如內閣大學士桂良、賈楨、周祖培、戶部尚書沈兆霖、刑部尚書趙光,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兵部侍郎兼欽差大臣勝保等人。

他們的支持,尤其重要。特別是勝保,他雖然地位不高,但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當他趕往鹹豐駕崩的地方後,除了象徵性的祭奠老皇帝後,便拿出一道諭旨,讓各地駐軍不要入京,同時,自己率兵北上,支持兩宮太后。軍權的掌握,讓慈禧等人得以站穩腳跟。

反觀顧命大臣,他們手上也握有軍權,並想過直接下手。如肅順便是其中的強硬派。只是顧命八大臣內部意見一直無法統一,導致無法迅速給出一個決策意見。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鹹豐是在熱河行宮駕崩的,按照規定,必須回到京城。而且,新皇帝也必須回到北京。畢竟列強暫時沒有發起戰爭,京城仍是全國中樞,不可能直接放棄。如果顧命八大臣不在熱河下手,以後便很難再有如此優勢。

九月二十三日,慈禧一行人從承德出發,準備回京。而顧命八大臣則帶著鹹豐皇帝的棺槨,啟程回京。雙方領著新老皇帝,各地出發。顧命八大臣將同治皇帝交出,其實是不利的。鹹豐去世前雖然規定,每一份諭旨頒布都需要顧命八大臣的意見,再蓋上兩宮太后的印章才可生效,皇帝沒有太大權力。

可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確實不是虛言。至於鹹豐,除了在棺槨裡搖晃,也沒什麽價值。當時正是雨季,道路泥濘,棺槨又很重,行進速度較慢。而且,還得不時停下來給死去的鹹豐皇帝行禮,更是拖延速度。

圖為同治皇帝畫像

不過,顧命八大臣無法拋下鹹豐。也無法強令同治皇帝跟他們一起留下,尤其是從兩宮太后手中奪幼帝。而慈禧一行人則以最快的速度,盡力趕到京城。她們僅用了六天,就到達皇宮。這個速度,比當年鹹豐逃到熱河,還快了兩天。而肅順等人,卻在路上不斷耽誤。

當慈禧到達京城時,恭親王立刻率文武大臣,前來迎接。而肅順仍在密雲一帶。當然,顧命八大臣也清楚形勢的危急。所以,他們當中,載垣、端華也跟著一同來到北京。

此時的北京,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張開的羅網。早已是慈禧和恭親王等人的天下。他們立刻讓人抓了載垣和端華,強行拔去他們的頂戴。這個做法,自然也是以同治的名義發出的。同治即便年幼,可畢竟是皇帝。

只要他開口,這場政變就有足夠的合法性。三天后,也就是十月初二,在密雲的肅順被捕。恭親王擔任均議政王大臣,軍機大臣的職位。其餘人等,照例加官進爵,兩宮太后順利獲得垂簾聽政的最高權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