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台山第一勝境,大白塔

中國這麽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五台山地處山西五台縣東北部,為太行山系的北端。該風景區絕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懷鎮為中心的五台縣境內,由東、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環繞而成。五峰聳峙,高出雲表,頂無林木,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如果把五根手指看作聳立的“五台”,那麽掌心處便是台懷鎮。台懷鎮是五台山景區的地理中心和食宿大本營,絕大多數寺廟也都集中在這裡,稱為內台。

中國佛教有四大菩薩,各有其道場。五台山便是四大菩薩之首的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是釋迦摩尼佛的上首大菩薩,是般若(音bō rě,即智慧)的化身,主司智慧。關於文殊的般若智慧,佛教把他比喻為能斬斷一切煩惱,劈開一切蒙昧,斷除一切魔障的鋒利寶劍。(手持智慧之劍)《華嚴經》中有佛說文殊在清涼山講經說法,而五台山以氣候清涼、地兼五頂,所以在唐朝唐高宗和武則天“二聖”的授意下,就把五台山正式確定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亦得名“清涼山”。

但凡進入五台山,在鱗次櫛比的寺廟群中,巍然聳立著一座高入雲天的大白塔,吸引著來往朝拜和遊客的眼球,大白塔和靈鷲峰的菩薩頂相互輝映,已然是五台山佛國聖地的象徵。

大白塔所在塔院寺,原為五台山廟群之首的顯通寺的塔院,後獨立成寺,是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十大青廟(漢傳佛教)之一。明萬歷十七年(1589),神宗皇帝敕建顯通寺塔院竣工後,賜額“大塔院寺”從此它便獨成一寺。

2009年五台山大塔院寺 門票5元

白塔更像一座藏傳佛教的喇嘛塔,這又是怎麽回事呢?說起塔的來歷還是西方傳來的“舶來品”。塔在印度稱“窣堵坡”,一個像小墳堆一樣的堆起,用來安置僧人的骨殖(舍利)。古印度阿育王時期(前268-前232年),阿育王皈依佛門,他把佛祖釋迦摩尼的84000顆舍利安置在五金七寶的鑄造容器中,然後分布於茫茫大千世界建塔供奉,據說我國共有19座。舍利塔和塔這種建築形式也傳入我國,並本土化演化。

五台山是我國最早建寺宇的地方之一,可以追溯到佛教傳入中國的東漢時期。據稱,大白塔內就珍藏著阿育王佛舍利塔。阿育王塔經過了歷代修建,層層包裹在大白塔中。

第一次包裹是唐長安二年武則天(702年)敕命建二層八角的佛舍利塔,把阿育王塔包裹在腹內。第二次包裹是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成宗命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計建造的大白塔,又將唐塔包裹在其內,此時塔的形狀已成為園腹方基塔的“覆缽式塔”。明永樂五年,成祖朱棣敕太監楊升再一次修複包裹。明萬歷七年,神宗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后令太監范江、李友重修大白塔,再一次把前塔緊緊包裹。其實每一次的包裹,都有皇帝宰相、居室沙門們金銀造像、雜寶、刺血經書等等也統統藏在了大白塔中,每一次的包裹,都是一次精神上的安頓。

大白塔也成為我國最高的覆缽式塔。在五台山這種覆缽式藏傳佛教“喇嘛塔”也是隨處可見。五台山也是我國唯一的青廟、黃廟(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一種通俗的說法。漢僧常服穿“青衣”,藏僧常服穿“黃衣”)並居一山共同講經說法的道場。

小白塔

除大白塔之外,在方丈院還有一座小白塔,人稱文殊發塔。

1948年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來到五台山,在大塔院寺方丈院路居一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