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星際榮耀25日將發射入軌火箭,極可能譜寫歷史

|侯長海

編輯|Lucius

創業邦獨家獲悉,國內民營火箭公司「星際榮耀」將於本月25日下午1點進行“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入軌發射,將搭載兩顆衛星,三個末子級搭載,兩個宣傳配重。如果成功入軌,這將成為中國航天業的里程碑,成為中國民營航天歷史上首發入軌火箭。

此前,星際榮耀原計劃今年6月進行入軌火箭發射,但6月並沒有發射消息傳出。該公司回應稱,6月只是預計時間,一切正在按計劃進行。

民營航天業內人士向創業邦表示,延緩發射的原因或與發射場地有關,辦理發射許可需要相當複雜的流程,同時,由於民營火箭發射需要在國家發射場進行,也要考慮到國家發射任務的排期。不久前,創業邦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處獲悉,由於26日有國家級航天任務,因此星際榮耀的發射時間將於該日期之前,定為25日下午1點。昨日,星際榮耀內部人士向創業邦確認了這一消息,稱火箭“擬定25號發射“。

“成功率最高的一次”

星際榮耀將於2019年發射入軌火箭的消息公布以來,一直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雖然此前民營入軌火箭發射已經失敗過2次,但業內仍對星際榮耀的此次發射充滿信心。

多位業內向創業邦表示這可能是“成功率最高的一次”。零壹空間聯合創始人馬超很看好此次發射,稱其“意義重大”,另一家火箭發動機公司“宇航推進”創始人王明哲則向創業邦表示“必須成功”。

星際榮耀成立於2016年10月,總部位於北京,計劃為全球小衛星市場提供運載火箭發射服務解決方案,是國內最早一批的民營火箭公司。此前,星際榮耀已經完成了兩次亞軌道火箭的發射,為本次雙曲線一號遙一運載火箭入軌發射進行支撐。

自成立以來,星際榮耀先後創下中國民營航天的多個“首次”,如民營航天企業首次在國家發射場執行發射任務、民營航天企業首次進行一箭多星發射任務等。

值得一提的是,星際榮耀是目前國內前3家發射或將發射入軌火箭的公司中,唯一一個創始人為純技術背景出身的公司。星際榮耀創始人彭小波從事航天飛行器技術研發與管理25年,完成過多個航天型號的全壽命周期管理。

據業內人士透露,星際榮耀最近兩年在“人“的動作上十分頻繁,高薪從藍箭挖走了不少技術人員,團隊整體技術能力在業內已處於頂尖水準。

從外因來看,中國民營火箭發射已經不再允許“失敗“。

儘管火箭發射失敗屬於常事,Space X也不是首發即成功,但據業內人士透露,在經歷了前兩次失敗後,政府對於民營火箭的發射已經格外重視,在一些審核標準、審核流程上變得十分嚴格,民營公司想發射火箭並不容易,需要先經過軍方的“層層把關”。這也側面說明了之前星際榮耀延遲發射的原因,火箭發射前期準備工作的周密和嚴格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成功幾率。

不做馬斯克

相較於零壹、藍箭等民營火箭公司,星際榮耀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還頗為陌生,但在今年上半年,星際榮耀開始頻繁出現在媒體報導中。

今年5月,星際榮耀在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融合創新·人工智能全球大賽中獲得第一名,成為首個在人工智能全球大賽中進入決賽並奪得冠軍的航天企業。6月,星際榮耀宣布完成沃德融金和京港合眾共同領投A++輪融資,並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年“50 家聰明的公司”(TR50)榜單。7月11日,星際榮耀完成可重複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首台全系統長程試車,為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製打下基礎。

星際榮耀並不認同“中國Space X”這樣的說法。此前星際榮耀副總裁霍甲在接受鳳凰財經採訪時稱,星際榮耀和SpaceX主要的差距,不是技術而是商業氛圍,趕超其只是時間問題。

星際榮耀副總裁蔡晶琦則向創業邦表示:“如果有人想成為中國馬斯克,只能說明他現在還不是”。

民營航天興起以來,經常被人用以和美國市場對比。蔡晶琦認為,對比國內市場和美國的市場的差異,不能隻聚焦在行業的發展成熟度上,除了行業本身,中國的國情、政策、市場環境都有極大不同。國內的公司可以學習Space X,但其經營策略、管理模式並不完全適用於中國公司。

“Space X當初為了降低成本,選用了很多民用級別的元器件,但在國內,行業發展初期在元器件的選擇上仍然是軍用級別,而且國內元器件的一些標準上又和美國市場不同”,蔡晶琦表示。

蔡晶琦認為資本反倒不是火箭公司最該關注的問題。“資金雖然重要,但資本市場對火箭公司的認可,他也是從公司的創始團隊、人的綜合指標來判斷啊,沒有梧桐樹,也引不來金鳳凰”。

星際榮耀身上似乎看不到“民營航天融資難”的影子。截至目前,星際榮耀已獲得包括中信聚信、博鈺城、久泰藍山、襄陽正奇、天風睿利、睿信資本、複星集團、順為資本、經緯中國、率然投資、鼎暉投資、電科星河等在內的十餘家國內知名機構的投資。

商業火箭的夏天

蔡晶琦表示,民營火箭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是兩點,一是團隊,二是成本。

團隊指的是核心團隊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戰略能力,把握公司的發展節奏。星際榮耀核心團隊由“技術+金融”背景構成,公司副總裁霍甲曾在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總體設計部負責某項目總體設計,同時也是原天風證券研究所電子行業高級分析師,新財富電子行業最佳分析師第一名團隊成員。

成本方面,蔡晶琦認為重要的是要和產業鏈上下遊的客戶、供應商建立良好的關係,對流程所有的環節進行成本控制,這樣才能保證產品的可靠性。

產業的生態正在逐漸成熟,而國家層面也釋放出了利好消息。

2019年6月10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範有序發展的通知》,首次就商業運載火箭的科研、生產、試驗、發射、安全和技術管控等有關事項進行了全面的規範與要求。

零壹空間聯合創始人馬超告訴創業邦,這意味著國家對於商業航天的鼓勵和約束都在逐漸明朗,行業正在逐漸規範化。

商業火箭並不是民營企業的獨舞,國家隊的身影也摻雜其中。

據國資委網站此前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有消息稱2019年上半年專門用於商業航天發射的火箭型號——“捷龍一號”將首飛。該型火箭是一院研製的“龍系列”商業火箭家族首個成員,也是中國首個用於商業航天任務的火箭。據知情人士透露,該火箭也將於最近發射。

東方證券認為,隨著各項軍民用發射計劃的推進,有望帶動航天產業相關配套項目進入高速建設期。地面配套終端,產業化應用,以及相關配套政策有望快速落地。航天產業景氣勢頭延續,航天產業鏈迎來利好。

中國商業火箭或許正迎來自己的盛夏光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