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蚊大戰,廣州的科學武器取得決定性勝利,蚊子要滅絕?

------每天晚上 · 一起看趣味科學------

大概在兩年前,你可能還會見到這樣的新聞,在廣州,科學家為了滅蚊而努力每周釋放上萬隻蚊子...

當初人們可能並不理解這樣的操作,而就在今天,放蚊子的成果出來了,那就是該地區的蚊子幾乎死絕了...

根據《自然》今天發表的一篇論文所述,在中國廣州的兩個滅蚊試驗地點,科學家幾乎根除了當地能夠攜帶疾病的「白紋伊蚊」。

這種蚊子長這樣,黑白相間,也叫作亞洲虎蚊、花腳蚊子,相信很多人對其煩不勝煩:

(圖片來源自wiki)

不過普通的叮咬並不會讓人類過度緊張,主要是這類蚊子可以傳播極為可怕的疾病,如登革熱、寨卡病毒,可以間接導致人類患病甚至死亡。

所以他們是如何把蚊子弄死的?

該試驗成果來自由奚志勇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其中有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和奧地利的各國研究人員。

研究小組結合了目前兩種比較有效的滅蚊方案進行滅蚊試驗,一句話概括就是「閹」了它們。

其中一種是利用了異塵餘生的昆蟲不育技術,簡單理解的話,就是先建設「蚊子工廠」,弄一批試驗用的蚊子:

然後盡量選用雄性蚊子進行批量異塵餘生殺菌,使其絕育。選用雄性蚊子是因為它們並不會吸血,投放時就不會傳染疾病,效益更高。

當它們被集體改造後,再批量放置到試驗區域,讓它們找雌性蚊子進行交配...

然而已經被改造過的雄性蚊子是無法和雌性蚊子產生後代的,這樣會就從某種程度上會使區域內的蚊子種群逐漸滅絕。

另外一種方法其實也算是「絕育」,不過利用的是一種名為「沃爾巴克氏體」的共生菌。

簡單的說,當雄性蚊子被這種共生菌感染後,不僅生命會縮短,同時也會導致生育出現問題。

具體表現為當它與健康的雌性蚊子交配後,產出的後代會集體死亡,而鑒於蚊子的生命周期,基本這一家就集體涼涼了。

兩種方法聽著都不錯,並且在其他地區已經有一些成功案例,不過在這次試驗中也都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異塵餘生絕育會讓雄性蚊子和其他野生雄性蚊子相比,失去魅力,雌性蚊子不願意和虛弱的它交配,這就導致控制效果受到影響。

另外利用共生菌也存在一些麻煩,比如在這次試驗中,對蚊子的性別要求比較嚴格,也就是同樣要盡量選擇雄性蚊子,同時避免放出被感染的雌性蚊子。

這就要求根據體型的不同,將雄性蚊子和雌性蚊子進行區分篩選。

這個過程自然很難,同時也是一項冗長耗時的工作,自然也限制了可以投放的蚊子總數。

所以研究團隊感覺同時採用兩種方式,並加以結合改良。

首先他們先讓蚊子感染了一種結合了三種沃爾巴克氏體的共生菌,然後研究小組將整個試驗群體暴露在低水準的異塵餘生下,使雌性蚊子絕育,但只是略微降低了雄性的交配能力。

當野生的雌性蚊子與試驗的雄性蚊子進行交配,就不會產出後代;同時當野生的雄性蚊子與絕育的實驗室雌性蚊子交配,同樣不會產生後代,相當於雙管齊下。

這樣的話,研究小組就可以避免繁瑣的性別篩選,同時可以放心的投放更多的試驗蚊子。

有了方法,就開始著手實施,研究團隊在經批準後於廣州進行試驗,據廣州日報報導,試點分別為沙仔島、大刀沙。

而試驗結果顯示,從2016年到2017年,野生蚊子種群幾乎全滅,就每年平均孵化的卵數來說,數量減少了94%。

同時研究小組還記錄了成年雌蚊的數量下降情況,2016年,野生成年雌性數量下降了83% ,2017年下降了94% ,並且曾在長達6周內檢測不到任何蚊子。

同時附近居民被白紋伊蚊叮咬的幾率也有所下降,部分地區最高下降了96.6%,當地居民對試驗的支持率也從最初的13.0%上升到了54.3%。

(藍色為支持,橘黃色為中立)

簡單總結,基本該區域的白紋伊蚊已經被人類安排的明明白白,效果好的嚇人。

當然,這次滅蚊試驗的成功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喬治城大學的生態學家Peter Armbruster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根除白紋伊蚊的試驗之一。

很多網友也對此次試驗表示讚同,甚至希望加大力度:

這種時候也少不了一些反對的聲音,很多人擔心這樣大面積清除白紋伊蚊會引起生態問題。

更有人預言,隨著人類技術的增強,蚊子也會增強,這場人蚊之戰,可能不會這麽輕易結束。

不過,更多的網友認為科學家任重道遠,比如什麽時候蟑螂也安排一下...

(文中圖片素材均來源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