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衰老中,可並不清楚“老”是什麽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說的不僅是死亡之時,我們一生都這樣,沒有什麽是真正擁有、被攜帶進未來的,任何持續都只是我們的幻覺,只有我們造作的業如影隨形。——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文:希阿榮博堪布

許多人都覺得,有個老伴能部分地解決隨衰老而來的諸多問題。比如,不會太孤獨,日常生活互相照應,生病了有人照顧。然而,到老年依然相親相愛、互相扶持的夫妻並不多。

更常見的情況是,活到老,吵到老,越老吵得越厲害。年輕時或許還會努力去彌合分歧,為了維系感情而自我檢討和約束,到老了根本懶得再去顧及對方,自己想怎樣就怎樣,不行就吵一架,哪裡談得上陪伴和照應。

我認識一對老夫婦,兩人年紀都八十多了,家庭條件很好,子女也孝順,按理說,是很令人羨慕的,但他們卻每天爭吵不休。先生身體不太好,喜歡安靜,而太太喜歡熱鬧,每天忙於各種活動。兩人都不能適應對方的生活節奏,先生嫌太太打擾了他休息,並且不照顧他的起居;太太嫌先生妨礙了她的社交活動和生活自由。

先生想去別的地方調養身體,太太不願意,覺得身邊沒朋友,沒有交往的圈子,會很寂寞。讓太太自己留在家裡,她也覺得寂寞,沒人陪伴。總之,在一起也不行,分開也不行,怎樣都不行。兩個人生兒育女,在一起生活了一輩子,年輕時總以為性格不合的問題會被時間解決,但事實是,最後連起碼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也不會有。

即使性格很好,彼此也親愛的夫妻,老來能相伴的也很少。大部分人是做不得自己的主的。有一位居士的父母關係本來不錯,後來父親得了老年癡呆症,母親身患癌症,兩人在一起誰也照顧不了誰,只好分開,一個住進了養老院,一個在家裡養病。平時難得見面。再說,見面了,也是無法相認的。

關於衰老,在自己的人生中觀察,旁觀他人的生活。然後呢?然後我們會知道什麽是“老”。

聽上去有點可笑,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衰老中,可並不是很清楚“老”到底是什麽。對待衰老的問題,許多人到老都是一廂情願的天真,以為時間還早不用擔心,以為問題自己會解決,以為情況不會更糟。

所以,衰老並非突如其來,而多數人仍然措手不及——根本還沒學會面對失去,所剩已經不多,後面更加無助的時日,靠什麽支撐走下去?

家人親友的照顧陪伴固然是安慰,但人生走到後面,越來越只是自己的事,旁人幫不上忙。“自己”,到這時,不是曾經的自己(雖然我們一路掙扎著與曾經的自己連接),那些頭銜、位置、角色、能力等都已遠去,我們還剩什麽?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說的不僅是死亡之時,我們一生都這樣,沒有什麽是真正擁有、被攜帶進未來的,任何持續都只是我們的幻覺,只有我們造作的業如影隨形。

生而為人,意味著一大波機會來了。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有許多創造未來安樂的機會,可是我們隻把它們認作現前的種種優勢處境,而不是可以利用的機會,所以享受安樂的同時也浪費著機會。結果呢,就是我們發現自己的處境越來越不利,也越來越難改變,“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我們的心靈是一畝田,播種什麽、收獲什麽。現代生活帶來了豐富的物質享受,卻讓我們的心田前所未有地乾涸荒蕪,擁有得越多,越浮躁空虛。《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結合傳統禪修方法,有針對性地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以正確的方法去實現身心輕安,像一盞燈,指引我們發掘內心的安樂之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