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原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學校事故資訊公開不及時應追責

“不是網上傳的那樣,不是用刀”“家長們不要錄像”“這種事跟我們一年級無關”“孩子沒必要知道”……在傷害學生的事件發生之後,校長、老師的回應言論被廣泛傳播。

從小學到大學,各類學校在近期發生了多起涉及學生傷亡的突發事件。然而在事發之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的不僅是事件本身,還有學校中校長、老師、學生對事件的表態,被公眾指責冷漠、推卸責任。

引發爭議的回應不僅是個別學校、教師的言行,也反映出學校面向公眾缺乏健全的溝通機制。針對學校突發事件如何披露,界面新聞專訪了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

2003年至2008年,王旭明擔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針對上學難、上學貴等熱點教育問題多次回應媒體、公眾。在北京市西城區宣師一附小發生傷害學生事件後,王旭明自發為學校撰寫聲明,通過微博建議學校如何處理公共危機。

王旭明對界面新聞表示,學校中突發事件發生後,學校不僅需要處理、解決事故,還應及時面對公眾回應並跟進披露。目前,學校面對公眾、媒體存在不敢說、不願說、不會說的問題,王旭明建議建立追責制度,對沒有第一時間向公眾披露的負責人追責、免職。

以下為整理後的專訪實錄:

界面新聞:校園內發生突發事件後,哪些主體有責任向公眾披露資訊?應在多少小時之內披露?

王旭明:校園中任何突發事情發生後,我認為出事的學校、警察部門、當地政府應該舉辦三場發布會,這三場發布會的角度不同、內容不同,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新聞公開生態。

當地政府的發布會不能取代學校的新聞發布會,因為學校是第一主體。在出事後學校不舉辦新聞發布會,表現出“一切找上級長官”的態度,這是典型的推諉和不負責任的表現。

我認為披露的黃金時間是四個小時之內,越快越好。像學校發生學生受傷這類事故,我認為資訊披露的第一時間就是事情發生的同時,大概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之內,學校校長就應該站出來面對公眾。

界面新聞:對於學校來說,在披露時有責任說什麽?不應該說什麽?有一種聲音認為,不應公布行凶者的經歷、背景、生活,防止公眾同情凶手、引發模仿性犯罪,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王旭明:學校應該說的是事情到底發生了什麽。但除了基本事實,學校的聲明還要包括學校對罪犯的憤慨、學校對無辜受傷害者的安慰、同情、建議等。

道歉是學校必須要說的內容。事情發生在學校,一些學生遭到傷害,其他學生心理也受到巨大創傷,家長、公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然而我非常遺憾地看到,現在各種事件中學校很少表達道歉。

學校不應該說的是事情的原因。比如一些學校在事後急於撇清,聲稱嫌疑人和學校沒有任何矛盾,這不應該是學校說的事情,應由警察機構斷定。

我也不讚成過分披露作案細節。但是作案的事實、作案造成的損失以及相關影響,這是學校披露時無法回避的。

界面新聞:多所事發學校中,一些長官、老師、學生對突發事件禁止談論、拍攝,阻撓、威脅提出疑問家長與新聞媒體,要求維持穩定、防止破壞學校形象。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麽?如何改變這種現狀?

王旭明:目前學校對媒體的態度,我們確實應該給差評。躲避記者、無端指責記者,甚至對記者爆粗口,我覺得這些現象反映出各級官員、學校負責人急需提高媒介素養。

在文明社會裡,合法的記者行使正常的採訪權利,所有個人、部門都應當給予尊重,而不是拒絕、排斥,更不應以各種理由阻擋。然而現在學校發生突發事情之後,記者往往找不到聯繫人,導致採訪無法推進。

不敢說、不願說、不會說,是學校面對媒體的主要問題。對於“不願說”和“不會說”,學校可以通過培訓學習很多溝通技巧。“不敢說”的關鍵原因是,突發事件發生後,我們對把某些地方說錯者的懲罰要重於不說話者,這導致說話可能受到指責,不說話反而沒有任何人去追責。

解決“不敢說”的關鍵,是用制度鼓勵說話者,懲罰該說不說的人。黨和政府對此有明確的要求,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都應設立新聞發言人,新聞發言人應在第一時間面對公眾。但現在這個硬性要求還差這一步,那就是執行也必須硬。

因此我呼籲,在突發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各個部門、各個學校、各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應第一時間站出來面對公眾、面對記者,如果沒有做到,負責人就應被追責、免職。

界面新聞:在突發事件進入調查階段後,學校、政府等機構是否有責任繼續公開資訊?應向公眾披露哪些關鍵進展?

王旭明:資訊披露不是一次發布就萬事大吉。比如突發事件已經過去了幾天,公眾開始關心幾十個受傷孩子搶救情況如何,但是學校卻沒有聲音了。

所以第一時間發布之後,學校還要持續地跟進發布,才能做到讓公眾知道事情真相,同時黨和政府的聲音又能及時、有效地傳達出去,有關檔案和政策能得到有效地解讀。

現在我們資訊發布的問題是,不僅第一時間發布不及時,跟進還不得力,這造成公眾對很多事件產生迷惑。我認為,這種迷惑不是政策本身造成的,而是傳播過程當中產生的,所以資訊發布不及時、不跟進就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害。

界面新聞:對於未成年人,您認為學校、政府應如何疏導他們面對惡性事件的情緒?

王旭明:我不讚同事件發生後讓學生馬上進入課堂學習,所謂“恢復教學秩序”,特別是對於中小學生。

我建議在事件發生後,我們應該有一個心理疏導期,比如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安撫,學校進行心理疏導、生命教育。如果有不幸遇難的學生,我們應該組織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紀念逝去的學生紀念,而不是急於上課。

如果在同伴的生命受到威脅、損害甚至死亡的時候,我們要求學生馬上進入常態生活,我認為這是一種冷漠,是一種非人性化的教育。眼下我們的工作確實還缺乏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溫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