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評分9.5,為什麽這群皺巴巴的老年人讓我們又哭又笑?

作者 | 小陽鯨看 | ID: hualujk

在大學住校時,朋友推薦一定要看《我親愛的朋友們》這部劇,當時看的時候會又哭又笑,但思考不多;如今長了幾歲再度重溫感慨頗深,一而再的戳中我。

《我親愛的朋友們》,是韓國TVN電視台十周年的特別企劃劇,講述著一群老人的故事。同樣不以愛情為主線的還有《請回答1988》,這兩部劇簡直是心頭最愛前幾名!

這兩部的評分實打實的高,沒看的一定不要錯過!如果說《請回答1988》關於青春與成長,那這部劇就是關於人性與老去。

一群老人的狗血人生

這部劇沒有讓我們姨母笑不停地絕美愛情,僅有女主樸莞和求婚當天意外殘疾的男友延河的糾結與心酸。

感情隻作為小小支線,這部劇更多的是聚焦在這群時常打擾樸莞的老年人身上。

刀子嘴的媽媽蘭熙強行把阿莞拉進她的朋友圈,還再三建議阿莞把這些當做素材,寫一寫媽媽和朋友們的故事。

我想,大家一開始的想法多半和阿莞一樣都是拒絕,年輕人更熱衷於新鮮、熱血的事物,而老人也直接劃為無趣、麻煩的行列。

劇情的理想走向,阿莞為了完成媽媽的心願便決定寫下這群老人們的故事。這部劇就像是在阿莞筆下互動式講述,把我們拉進老年人的世界、看看他們的荒誕人生。

一群老人的狗血經歷並不乏味,以年輕人的視角去審視父母的人生,反而會思考更多,比如:學會早一點理解父母、要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人生還沒結束,我們都還活著,那些以後再說還是變成就現在吧。

什麽是真正的朋友?

媽媽蘭熙因為誤會英媛阿姨沒有告訴她丈夫出軌的事怨恨了30年;

晶雅阿姨因為曾經沒有在喜慈阿姨無助的時候伸出手而內疚,所以在往後的日子裡每晚開機生怕錯過了喜慈的電話;

喜歡和年輕人玩的忠楠阿姨,甘願無數次充當冤大頭,但就在急發闌尾炎住院後意識到哪些朋友才更重要。

就算怨恨過、爭執過、無視過,但只要一回頭便會發現他們一直在左右,彼此牽掛、有事全員出動。

現實中,我們摯友三兩,小概率才會遇到一群一直同行的朋友。從小一直要好的夥伴會因為現實因素很久見上一面,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有新的朋友出現陪伴走一段路。

鬧過矛盾的朋友,如果不是刻意見上一面,估計也很難再有交集;就算有機會解開心結也不會像從前般無話不談。

最後一幕八個老人排排坐下,望著大海、夕陽,我想這便是友情最好的模樣。老了還可以一起喝酒八卦、打鬧旅行,算是他們歷經苦難後唯有的一點甜。

最後的這一幕,讓我想起另一部韓國電影《陽光姐妹淘》的結局七姐妹的聚齊是在其中一位大姐春花的葬禮上。她們跳起曾經的舞,回憶起曾經趴在床上打鬧、一起去教訓高中生的時光。

真正的友情是不褪色的戰袍,曾經的回憶會在重逢時被喚起。比起《陽光姐妹淘》在葬禮上的重聚夾雜著遺憾來說,我更喜歡這群老人們的在路上的和諧畫面。

每個大人都曾是孩子

想起楊冪在之前的採訪裡被問到:“最受不了變老還是變胖?”她果斷回答:“更受不了變胖”。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我們好像可以改變很多事,但唯獨這件事我們無法改變。

看著劇中分分鐘要搞瘋阿莞的老人們,忽然明白這或許也是我們老去的樣子,一點不美麗。困境與殘酷的加劇,現在想想都有些窒息。

當人老後害怕孤獨,需要陪伴。蘭熙媽媽希望時常見到女兒,就算送個泡菜、罵上幾句也想見上一面。而阿莞卻說:“和媽媽做朋友,一個月見一次就好。”

劇中的喜慈阿姨在在丈夫死在壁櫥裡之後,要開始一個人的生活。偷聽到兒子們爭執地說:“為什麽留下的是媽媽?”喜慈阿姨暗自委屈、難過,害怕成為累贅時想過跳樓、車禍、跳江幾種自殺的方式......

那最後為什麽活下來了呢?是因為江邊的月亮。

當她癡呆越來越嚴重時,她越發愧疚自己發燒過世的大兒子,總是在深夜跑到教堂去懺悔;當看到小兒子在自己和懷孕的兒媳之間兩頭跑時,她選擇了去療養院,怕自己成為累贅。

劇裡喜慈阿姨呆在療養院不肯走時,想到爸爸也曾說過:“等老了就去養老院,這樣大家都舒心”。

之前每次聽到都強烈反對,而現在卻反對中有著些許無奈。看劇本是消磨時光的娛樂活動,而這部劇真實、細膩到時不時地代入自己,時常產生危機感。

死也要在路上

在事情未發生之前,我們都可以很灑脫的面對一切。

老去的人們比如我奶奶,也常會把生老病死掛在嘴邊。有時覺得死亡是一種解脫,但要真正直面死亡時內心還是很恐懼。

在這部劇裡,有一集他們可以開開心心一起去拍遺照,希望最後那張照片是美的。

但在後來雙芬外婆突然嘔吐、媽媽蘭熙肝癌做手術、喜慈阿姨癡呆遊走街頭時,他們也無法坦然面對。

還記得前幾天刷到的一個短視頻:在日本,一些年輕人在附近開公司,一個喪偶58年的老奶奶在每月10號會問這幫年輕人借一次錢,25號再還回來。

起初我並不是太懂,後來看了評論明白這是獨居老人的一個信號。年輕單身時的獨居是享受自由,而老人的獨居卻成為一種孤獨甚至殘酷。

人都是利己的個體

當阿莞在得知媽媽得肝癌時,她首先想到自己要怎麽生活,這一次是不是又要食言與延河的約定......後來她和媽媽去旅行,她一個人躲進衛生間為自己自私的想法不恥,連扇耳光。

忠楠阿姨應該算是劇中活得最通透、直接的一位老人,她說:父母與子女的和解。只有在臨死前。”

好像真的是這樣,當一件事像食物一樣變得有保存期限時,人們才會多加注意這最後的時效。但不同的是,壞掉的食物我們可以再買,但人只會擁有最後的遺憾。

國產劇喜歡歌頌父愛母愛的偉大,為我們做過多少事,而這部劇直接撕開我們面對父母時的索取和厚臉皮。

除了我們,父母其實還有很多事可以做,甚至會讓他們更快樂,但父母習慣了把對我們的愛放在首位。

這部劇就像是我們老去生活的參考,甜蜜又苦澀。老人也有著自尊與驕傲,只是歲月與經歷讓他們多了一份無力與隱忍。

年輕時的期待與苦惱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削弱,反而會更珍惜最後可以任性時光,少些遺憾。不會等被問及如何總結這一生時,像雙芬外婆一樣只能說一句:“沒什麽特別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