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山寨,一個難以回答的簡單問題

因為銷售“山寨商品”而飽受爭議的拚多多,在 8 月的上旬進了一場“雙打行動”。據官方的通報顯示,在 8 月 2 日至 8 月 9 日期間,拚多多強製關停了 1128 家店鋪,下降商品將近 430 萬件,鏈接疑似假冒商品鏈接超 45 萬條。

在有關拚多多的輿論熱點逐漸冷卻的時候,拚多多這次“雙打行動”算是給一段時間以來的風波畫下了一個逗號。我相信拚多多這樣的行動能夠一定程度改善平台上的購買環境,但僅憑這樣的企業內部自查恐怕是沒法“根治”山寨問題的。

▲ 經過治理,拚多多現在確實少了很多“蹭大牌”產品

平台和山寨品牌是怎樣的關係

拚多多並不是唯一被指責出售“山寨商品”的電商平台,其他大大小小的電商或多或少也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所以,“山寨”問題顯然不是某一家企業才會遇到的個例。但作為連接賣家和消費者的責任主體,平台恐怕是要承擔起主要的責任。

但進一步來看,山寨產品並非因電商平台而起,也不只依賴電商平台而生。現實是這些電商平台上的山寨產品有些本來就有自己的分銷管道,所以不管是拚多多,還是拚少少,或者拚多拚少都行,對這些山寨產品來說都是多一個管道,是“多多益善”的事情。

隻不過互聯網技術的中立性在提高了市場效率的同時,確實也因為規則和監管的缺失,給這些產品創造了在當中揩油的機會。

稀奇的產品名,不稀奇的生產方式

在輿論正盛的時候,“小米新品”“樂視酷酷”“松下智能”這些產品名被人們所知,就像所有的山寨大牌品牌名的產品一樣,這些產品名也被人們嬉笑嘲諷著。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產品雖然沒有蹭大牌的名字,但卻品質低劣,頂著一個不知所雲的名字。

不過這些聽起來稀奇古怪名字的產品,背後的生產模式說來並不稀奇。以電視機為例,有調查顯示,它們的生產源頭多指向了廣州番禺的大石街道。這裡的電視機組裝產業始於上世紀 90 年代,經過這麽多年,歷經整治,最終也還是沒能形成健康的產業結構,而是以作坊的形式“生機勃勃”的生長著。在這裡,沿街的門面分布著各種回收、修理的店鋪,延伸開的巷子裡,那些不起眼的鐵皮門後面則可能就注冊著一家公司,而那些“xx新品”的電視可能就來自這些所謂的公司。

▲ 圖片來源:truckoncall

電視機的主要部件是液晶面板,雖然小作坊顯然不具備生產的能力,但他們可以使用各種回收的二手部件拆解再進行組裝。另外,國內巨大的液晶面板產能也喂飽了小巷裡的這些電視機“廠家”,那些被正規廠家挑剩下的面板可能就流進了這些小巷子裡。其實我覺得再仔細說這些電視怎麽被組裝,怎麽被運走意義並不大,因為所有你知道的有關小作坊式生產的場景,在這裡也不會有什麽例外。

其它如珠三角、江浙、山東等製造業發達的地區也都是山寨產品的適宜土壤。其中除了這種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外,也會有一些中小型代工廠在代工合約之外,自己生產一些“傍大牌”的產品,或者為一些“山寨”品牌公司代工生產。

總之,山寨的品牌各種各樣,生產的方式卻一脈相承。

難以回答的簡單問題

山寨電器存在原因並不難理解。首先,市場的現實是有什麽需求就會催生什麽產品,在正規品牌無法有效覆蓋的地區市場,人們的消費需求並不會隨之消失,那麽這些空白總會有產品來填補,這是市場規律。其次,像家電這類產品,特別是功能性小家電的技術門檻並不高。山寨企業因為沒有研發費用,沒有行銷費用,甚至不用交稅,幾乎可以說除了零組件採購和組裝之外都是賺。

於是,有著巨大的價格優勢的山寨電器在價格敏感型市場裡就有了生存太空。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在乎電視的色彩表現、清晰度;也不是所有消費者都會想要冰箱擁有什麽抗菌、分區控溫;也不是所有消費者都在乎你冷氣機能不能聯網,功耗如何,而是能製冷就行。在他們做決策時,價格可能才是他們選擇產品時的重要考量。

▲ 遺憾的是,即便在治理行動後,你還是能夠在商品列表中看到這樣的產品出現

說到消滅山寨,除了老生常談的“監管”,我想到了國內手機市場的例子。在手機向智能手機跨越的那幾年,山寨手機也曾大行其道,但後來隨著技術成熟,國內正規廠商智能機價格不斷降低,山寨手機問題明顯有了極大改觀。而回到上面提到的大石電視,也有相關人士表示,這幾年因為電視機產業鏈上的產能過剩,正規品牌的電視機價格也在下降,由此山寨電視的生意也變得不那麽好做了,退出這一行當另謀出路的不在少數。

但杜絕山寨這事兒不會有人敢給一個確定的答案,你看儘管國產安卓手機已經便宜又好用了,但是你還是能買得到有著奇怪名字的手機。儘管各地的整治行動不時見諸報端,但那些標著亂七八糟名字的家電也還是在市場上銷售著,就像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所以說山寨還真是一個難以回答的簡單問題。

題圖來源:axio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