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抗疫“兩手抓”提振世界信心

來源:海外網

2月12日,北京北汽延峰工廠內,工人們佩戴口罩工作。彭子洋攝(新華社發)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包括穆迪分析公司在內的諸多機構都認為,這恐成“史無前例的黑天鵝事件”。作為全球化經濟中的關鍵一員、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凸顯。中國復工潮的到來,讓世界冷靜下來。中國采取的果斷措施,讓國際輿論增加了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信心。

目前,中國正處於疫情防控關鍵階段,經此一“疫”,各方更認識到,作為全球供應鏈關鍵一環和世界重要需求來源地,中國好,世界會更好。

世界無法置身事外

2003年,中國在全世界經濟中的佔比為4%左右,如今為16%。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日前刊文稱,自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經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還推動著世界對石油和銅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中國還有大批富裕的消費者,他們在購買奢侈品、汽車,到世界各地旅遊。

法國《費加羅報》認為,中國受疫情打擊,歐盟對華出口會大幅放緩,由此造成歐盟的經濟損失,其中對華出口大國德國、意大利損失將最大。

美國也無法“置身事外”。以旅遊業為例,牛津經濟研究機構下屬的“旅遊經濟”預測,2020年來自中國的訪美遊客將下降28%,支出減少58億美元。

目前,中國是全球33個國家的最大出口目的國和65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據穆迪分析公司報告稱,新冠肺炎對中國及海外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依賴中國消費者及中間產品的商品和服務行業。

據英國調查公司英富曼公司的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的約65%、筆電電腦的約45%都在中國生產。研究機構戰略分析公司發布報告稱,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將比預期減少5%,預計全球市場將較預期下降3%。

汽車行業也受到明顯衝擊。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德國汽車工業31%的銷量來自中國市場、四成營業額來自中國客戶。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統計顯示,2018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零組件總額達到約3470億日元。

《中國消費者待在家中,世界零售商遭受打擊》,彭博新聞社網站的報導稱,百貨商店和奢侈品商店迅速受到影響。英國時尚品牌博柏利40%的銷售額來自中國消費者。日本化妝品製造商資生堂公司和旗下的迅銷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佔各自總銷售額的約1/5。資生堂公司表示,在中國農歷新年假期期間,公司旗下4個頂級品牌的在華銷售額減少了一半以上。

失去中國遊客也讓多國擔憂。日本共同社報導稱,2019年訪日中國遊客達959萬人次,佔整體的三成,在各國家和地區中居首。如果目前的禁令持續,訪日中國遊客將減少約四成。泰國國家旅遊局局長育他沙也表示,2019年,約有1090萬中國內地遊客訪問泰國,帶來至少4260億泰銖(大約人民幣1000億元)的收入,約佔泰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受疫情影響,今年前4個月,中國內地旅客的入境量將最多下降80%,可能導致泰國損失980億泰銖(大約人民幣230億元)的收入。

經濟成為抗疫新戰場

“疫情疊加復工潮,經濟成為新戰場。”《金融時報》中文網10日刊文說,隨著返程開工潮出現,疫情戰場從武漢轉向中國其他各大城市,尤其是中小企業,它們往往能最先感受到經濟下行的壓力。

國際社會緊張地關注著中國企業復工。多數媒體都注意到了中國的謹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形容說,中國正“謹慎”復工。“返工潮來臨,中國嚴陣以待。”英國路透社10日的報導聚焦中國當天迎來春節假期後首個集中復工日。報導指出,中國多個城市連日來頒布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除了鼓勵遠程辦公,也為返工者提供全方位的防疫指導。“中國‘斷斷續續’復工。”法新社報導描述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當天的街頭人流和車流增多,通勤者都戴著口罩。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導稱,辦公樓則紛紛制定嚴格的衛生與防控措施,大多數企業也是“有限復工”。

為了降低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中國政府正在積極行動。據路透社2月11日報導,中國國務院近日發出通知稱,既要切實做好春節後返程和復工複產後的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又要及時協調解決復工複產中的困難和問題,盡早恢復正常生產,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為穩定經濟社會大局提供有力支撐。報導指出,為幫助對抗此次病毒疫情,中國央行已經為銀行系統注入資金以提振市場信心。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管機構也敦促放貸機構降低利率。此外,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11日報導,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企有意通過“不可抗力”條款免除違約責任。目前已經有約100家中企收到了中國貿促會開具的證明書。

“這種應對危機的有力措施遠比危機本身重要,可能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彭博新聞社網站報導引用美國黑石集團首席投資策略師喬·齊德爾的話說。

長期向好趨勢未改變

繼全球市場因新冠肺炎疫情遭遇下挫後,中國政府多重舉措穩定市場效果逐漸顯現,加之世界各國的積極應對,避險情緒出現降溫。目前全球市場已逐步恢復理性,開啟新一輪反彈。分析普遍認為,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在疫情達到峰值後會實現較快復甦。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都表示,支持中國為疫情防控采取的措施,對中國經濟韌性“充滿信心”,認為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來應對疫情,中方防控疫情的努力有效降低了世界經濟可能面臨的風險。

信心源於中國的積極有效應對。彭博社報導稱,中國政府決定股市如期開市,給全球投資者帶來信心。報導引用專家的話指出,從宏觀角度看,可以看到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投資市場的決心。這是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年裡反覆強調的改革方向,而本周股市如期開市的舉措表明中國政府是信守承諾的。這也有效緩解了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經濟的擔憂。

英國《金融時報》副總編輯馬丁·沃爾夫也認為,目前投資者並沒有認為此次疫情會對全球經濟甚至中國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他指出,中國經濟發展持續具有競爭力,更加開放有效。

中國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10日在媒體刊文指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比“非典”時期更堅實,政策手段更有效,資源更多,生產力更強。得益於技術和服務業的進步,中國經濟比17年前更加靈活。在穩定經濟方面,中國可以發揮其治理能力優勢,對危機進行強有力和全面的應對。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稱,經濟學家們表示,目前的影響依然可控,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轉瞬即逝”,僅對全球增長產生微弱影響。摩根士丹利表示,如果病毒在2月或3月達到頂峰,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可能會受到0.5%至1%的影響,但在補充庫存需求和反周期政策的推動下,後期復甦會比較強勁。摩根大通銀行經濟學家也預測,危機結束後,中國和全球經濟將在今年中期恢復至危機前正常水準。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改變,我們有能力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至最低。今天,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30%。如果中國經濟受到衝擊,那麽必然會波及其他國家,世界經濟也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說,中國的抗疫鬥爭既是為自己,也是為世界。支持中國、幫助中國,也是在維護國際社會共同利益。(本報記者 張 紅)

原標題: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企業復工

中國“兩手抓”提振世界信心(環球熱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2月15日 第 06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