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館長賴素鈴:震旦博物館五周年 迎來轉變的關鍵期

▲震旦博物館

編者按:2013至2018年,坐落在黃浦江邊的震旦博物館5歲了。從成立時間上雖是幼升小的“孩子”,但在“心智”上,震旦博物館已是獨立完成課題研究的“大學生”。今年,震旦博物館被評為三A級旅遊景點,又給了你一個去的理由。

震旦集團創辦人陳永泰1965年創辦震旦行,1995年在台灣創立震旦文教基金會,2013年震旦博物館建立後,陳永泰將自己40余年的收藏陳列在此,回饋社會。這個外觀類似“藍色珠寶盒”的建築裡,8000余件館藏文物分為“古代陶俑”、“歷代玉器”、“青花瓷器”和“佛教造像”等常設展廳。

▲震旦博物館導覽現場

震旦文教基金會自90年代便致力於古器物學研究與推廣,為博物館建立了無形的文化傳承。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震旦博物館每年根據館藏研究成果,設定主題學術講座,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學者,按每月一期對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受觀眾歡迎的“爆款”項目。今年以“陶瓷”為主題,最近一期《發現秘色瓷——越窯考古新進展》講座上線後瞬被“秒殺”,網友更是遺憾留言申請“可以排隊補缺嗎?”…

▲2013年,震旦博物館第一個海外當代藝術家項目,

邱志傑作品

震旦博物館一直秉承“藝術生活化,營運國際化”的經營理念,並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創新思路,以及“古代”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它算得上是博物館界的“異類”,在傳統文化沉澱基礎上,不斷引進當代藝術的新鮮“血液”。根據場館特色,震旦博物館定位“小而精”,5年裡分別呈現了邱志傑、郭衷忠、周春芽、李牧、張恩利、胡介鳴和鄔建安等藝術家展覽。而在11月3日,也即將攜手藝術家李真,與亞洲藝術中心合作舉辦“古往今來—李真個展”,這是李真在上海舉辦的首次個展,也是第一次嘗試與古代佛教造像對話。目前,博物館已經舉辦了數十個展覽項目,千余場教育、藝文類活動。

▲震旦博物館六樓 佛教造像展廳

推廣文化本就是一件長久生根的事情,不過震旦博物館館長賴素鈴對此抱有樂觀地心態,她認為:“如何用一個更淺白、直觀的方式讓觀眾理解文物,把學術轉換到公眾教育和生活中,我們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而觀眾跟博物館發生鏈接的第一步是進入博物館,首次接觸可以不是嚴肅地學術參觀,而是輕鬆地興趣活動。讓觀眾覺得震旦博物館不錯,以後可以再來喝咖啡或來看黃浦江景,也挺好。”

現在,五“歲”的震旦博物館正處於轉變的關鍵期。今年年底動工,預計2020年對外開放的二館,為震旦未來的運營方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儘管如此,震旦博物館仍然專注、執著地在自己路線上一步一腳印,用工匠精神打造博物館。

近日,在震旦博物館五樓咖啡廳,館長賴素鈴與雅昌藝術網一起欣賞黃浦江景,一邊聊起了博物館5年的發展和規劃。

▲震旦博物館館長賴素鈴

Q&A

雅昌藝術網&震旦博物館館長賴素鈴

雅昌藝術網:五周年當天,震旦博物館是如何為自己“慶生”的?

賴素鈴:為了感謝觀眾對博物館五年來的支持,我們當天準備了多場好玩的導覽、手工、音樂會,也特別安排金牌導覽員引領觀眾探索博物館,讓大家一起來同樂。

▲阿卡主義人聲樂團

現場觀眾可以參與“票選十大館藏”活動,還能在手工體驗公眾課中根據自己選擇來參與帆布袋手繪或者收納盒手繪,收納小木盒是以震旦博物館“黃浦江畔的文化寶盒”為意。下午在水晶廳邀請到阿卡主義人聲樂團,帶來阿卡貝拉純人聲重唱演出阿卡貝拉音樂會。

當天進場的前十位觀眾還能獲得愛文億-上海博物館美術館通票,希望震旦博物館五周年慶,成為他們暢遊滬上各大景區場館的起點。

▲觀眾心目中震旦博物館館藏前3

雅昌藝術網:相較於公立博物館,震旦博物館如何佔據上海文博資源一席之地?

賴素鈴:震旦博物館在大眾點評上一直是深受好評,“高大上”是觀眾對我們的第一印象,很多公眾會分享來博物館參觀的攻略。但是我們的內涵是親和的,是要和大家接近的。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在這裡,你便會很有收獲,而這個收獲是自發的。

我們常說,美術館博物館是一個城市文化的象徵,也扮演旅遊文化裡的領頭羊角色。但現在博物館間的競爭並不是與同行,而是與所有的文化休閑產業競爭,對象可能是迪士尼、東方明珠、海洋館等。

博物館門票與旅遊景點、電影、書籍的消費都被劃分到家庭“文化休閑”一欄。當一個家庭進行開支規劃時,如果他認可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才會選擇花時間、金錢來到博物館。這也越來越讓我們意識到文化與旅遊已成為一體並被普及。作為一個古文物博物館,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核心價值和生存太空在哪兒?

震旦博物館5樓

我們很看重博物館整體的環境、品質和服務品質。當你遊走在安藤忠雄設計的建築中,你可以在這兒呆一整天,沒有太多壓力;也可以深入地與文物溝通;累了還能在坐在震旦博物館5樓咖啡館,像這樣看黃浦江景。

除此之外,震旦博物館的特別之處是把文物跟當代藝術鏈接,並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而這種同時展示古文物和舉辦當代藝術展的博物館是不多見的。

雅昌藝術網:五年間,震旦博物館如何對館藏進行推廣?

賴素鈴:文物是有距離的,對大家來講,古物的距離感和門檻是來自於你的陌生感。我們震旦博物館一直在尋找讓大家更容易親近的方法去打破陌生感,讓你對它越熟悉越了解。

我們進行文物推廣時,思考點是如何去除專業的盲點。在不了解專業領域術語的情況下,如何用一個更淺白、直觀地方式讓觀眾理解,甚至用一個比喻去解釋。我覺得震旦博物館把學術轉換到公眾教育或生活化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震旦博物館最大的特色是通過“料”、“工”、“形”、“紋”來展示研究古器物學的方法。當你去研究任何文物時,它的材料、造型、紋飾是如何形成,“料”、“工”、“形”、“紋”便能還原當時的製造過程,這樣系統性、邏輯性的研究理念,補齊了文獻或考古的局限。而現場每層也設立了文物研究展區進行文字或動畫展示。我們也為有需求的觀眾配備iphone6s的智能導覽器,你可以聽講解,也可以看文字圖片,相當於隨身導覽員。

▲大小不一的玉料,踏上去會傳來玉器清脆的撞擊聲,

並會立刻變身

其實當對於同樣沒有基礎的成人和兒童,他們需要的教育素材差異不大。能夠讓兒童感興趣的素材,大人同樣也會喜歡。去年,我們請周小肉用插畫的方式,對文物進行有趣的解讀。而今年《玉見設計-中國古玉形紋設計特展》裡,也設定了體現“料”、“工”、“形”、“紋”概念的互動遊戲,小朋友從中會覺得有趣、好玩。如果像教科書式講解,大家可能都沒有興趣。

我們也在博物館官網上一直補充VR文物內容和講解…希望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觀眾在博物館參觀體驗上,會覺得豐富、有趣、有收獲,會想要再來或介紹給親朋好友。

雅昌藝術網:除了常設展外,震旦博物館對於當代藝術展有什麽樣的考慮?

賴素鈴:當代藝術展在震旦,雖然不是主攻項目,但是可以看見我們很務實,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在做事情。我們做事情的態度就是不慌不忙地做到完美,再拿出來。

我常常說,每個館就像人一樣,人有高矮胖瘦,館的體量、面積都不一樣。每個館在太空上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優點,就震旦博物館來講,我們本體是辦公大樓改建,和眾多太空高挑的藝術機構不同,經過評估考量太空的特性和位置,適合做小而精的展覽,並一直以來如此堅持。

在策展溝通中,其實很多藝術家對怎麽樣從古物裡去汲取創作養分很感興趣。以今年舉辦的《仙人的樹林-鄔建安x汪天穩》,我們館藏裡的玉琮、神人巫師形象、神獸、玉器上的人面與嘼面紋…這些文物的一些特質融合到當代藝術展中,也將皮影戲以“料工形紋”的解讀方法,呈現出皮影戲從處理皮材、製作戲偶到表演螢幕背後的點點滴滴。

而正在展出的《玉見設計-中國古玉形紋設計特展》,從設計思考的概念切入到古代玉器設計。事實上,它跟設計、文創也有關。如果對文創有興趣,可以從古代匠人的智慧裡找到很多文創的養分。

▲李真《水月觀音》 75x36x128cm, 銅雕, 1992

而即將舉辦的李真個展,他早期做過傳統的佛像,傳統的佛像到當代藝術,有他個人的發展思路,本次與我們館藏的佛教造像文物進行古今對話。

還有明年3月將舉辦的郝量個展,在前期展覽調研中,藝術家與我們學術組進行深入溝通和了解後,也在思考館藏文物所能激發的創作靈感。

近幾年震旦博物館利用“博采眾長”,在相互溝通中讓文物與當代藝術融合。所以不管是籌備過程還是創作成果,整體還挺有意思的。

雅昌藝術網:震旦博物館舉辦了千余場教育、藝文類活動,請您介紹下博物館公共教育上,都有哪些舉措?

賴素鈴:從震旦博物館成立起,我們便有“白領之夜”的活動,每周五我們延長開放到晚上9點。當時的概念是文化星期五,後來為了豐富博物館不同類別的活動,改為每個月第三個星期五為“白領之夜”,大部分是通過講座結合參觀,過去有過幾次不同的主題,今年是與旅行有關。

▲《仙人的樹林-鄔建安x汪天穩》

另外,前兩年有一次周五白領之夜正逢5月20日,我們將那一場“白領之夜”面向情侶,主題定為520。那天現場營造了一些浪漫的氛圍,他們來聽講座、看展覽,會覺得其實博物館也不是太無聊的地方。

剛提到在水晶廳舉辦的《仙人的樹林》,“光”是展覽的一大亮點,展廳內變幻不定的光彩相當吸引眼球。對此,我們特別在展覽期間的每周三增設“白領之夜”,選擇展廳光線最美的五至七點,當時很多附近白領階級下班過來或攝影愛好者專程趕過來。

▲首期“超萌導覽員”

針對6到13歲兒童,我們開設了“超萌導覽員”活動,每年招一次,非常受家長歡迎。這些孩子經過課程及實地培訓,他們可以侃侃而談。甚至有些時候,我們會安排他們作為兒童導覽員來對兒童上課,做一些導覽。這既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和表達溝通能力,也能增加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講座現場

還有我們從開館一直推進的學術講座,幾乎每場爆滿,最常被用戶投訴報不上名。雖然名額有限,我們還是會在每場講座中看到熟面孔。像一位老先生,幾乎每一次學術講座,他都坐在第一排的最中間,這表示他每次都是抓緊了時機,快、狠、準地報名,之後也早早到現場佔座。

我們還有譬如世界音樂季、電影沙龍,它吸引到的人群跟學術講座顯然不一樣。我們也希望能通過這些活動,用不同的管道和方式來吸引觀眾來到博物館。

除了陸家嘴的地域因素,我相信很多人到我們館,是因為展覽或活動而專程來的。因為我們的活動通過官微報名,雖然粉絲量不是特別驚人,但黏著力強。

我們也曾接觸過一些觀眾發現,剛開始接觸我們是來參加活動,後來覺得震旦博物館還不錯,慢慢就變成我們的鐵粉,甚至成為志願者。

雅昌藝術網: 據透露震旦博物館正在籌建二館,能否介紹下?

賴素鈴:目前的震旦博物館擁有6000平米場地面積,大部分太空用來做館藏常設展,博物館整體活動比較靜態。我們需要一個更完整的太空嘗試更多可能性,這就是二館,二館面積大概是1200平米,設定是特展太空,場館條件為24小時恆溫恆濕,是一個專業的展示場館。

當二館開放後,我相信震旦博物館可以以更多富有企圖心的特展,成為多元的出發點。這些展覽的籌備期需要二三年以上,所以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它不會完全呈現古文物,有可能是西洋藝術、當代藝術、攝影、設計等各種門類。

現有的太空條件下,我們每年當代藝術展頻率僅為1至2次。我相信有了新的太空後,對整個館運營情況、方向和展覽模式都會有大的改變。它會像萬花筒的發散體,通過這個視窗可以把我們館藏或者核心使命,做更多千面的散發。外界也可以透過三棱鏡從更多的切面來看博物館。

接下來震旦博物館會進入沉澱期,為了迎接新館的厚積薄發。希望新太空開放後,大家會對震旦博物館有一個新的認識。

雅昌藝術網:您如何看未來震旦博物館整體的方向?

賴素鈴:現在的博物館已經不僅是學術的殿堂,而是讓觀眾可以自然地來社交、文化休閑,甚至如果有時間就想進來坐一坐的地方。

我們會在其他資源、設備、條件越來越優化上,更好地去支持已經成熟的“心智”,一步步做更好的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