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宣布規模空前國慶慶典,“東風-41”是否亮相引關注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29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和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蔡志軍等人共同介紹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安排,最受關注的無疑是這場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蔡志軍介紹說,國慶70周年閱兵總體上比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60周年閱兵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規模要大一些,且閱兵將安排部分先進武器裝備首次亮相。這一說法立即引起眾多海外媒體的猜測,其中“東風-41”戰略導彈能否亮相閱兵式最吊人胃口。蔡志軍表示,需要指出的是,這次閱兵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不針對任何特定事態。他強調:“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事業。同時,有決心、有能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捍衛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

“國慶慶典規模空前”

“中國將舉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國慶慶典”,德國新聞電視台29日稱,今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將舉行隆重的國慶慶典。中國還將舉行盛大的群眾遊行、大型成就展、文藝演出和焰火表演等,屆時將有包括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各界代表在內的10萬餘人參與各項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在國內提升民眾的愛國熱情,對世界則展示中國國力的崛起。

閱兵式無疑是一系列活動中最受外界關注的重頭戲。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蔡志軍介紹說,這次閱兵是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承載著全面展示7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偉大成就、突出反映人民軍隊改革重塑時代風采、匯聚推進民族複興磅礴力量的內涵意蘊,適度設計閱兵規模,安排部分先進武器裝備首次亮相,總體上比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60周年閱兵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規模要大一些。

德國全球新聞網稱,對國際社會來說,中國國慶慶典中最引人矚目的可能是國慶閱兵。這將是1949年以來,在北京舉行的第16次大閱兵。1949年至1959年期間,中國舉行了11次國慶閱兵。1984年,中國恢復了國慶閱兵的傳統。此後,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以及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時,中國也舉行了閱兵。報導稱,中國是軍事力量增長最快的國家,目前其實力已僅次於美國。

“東風-41”會否亮相引關注

“中國將舉行大規模閱兵式,何種新式武器將公開露面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韓國KBS電視台29日這樣寫道。確實,在國新辦記者會上,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一連問了三個問題:“今年閱兵的規模會不會比往年更大?可不可以期待看到什麽高新裝備的首次亮相?會看到東風-41導彈嗎?”對此,蔡志軍表示,大家關心的一些新式武器裝備是否受閱,現在距離閱兵僅有一個月的時間,請耐心等待。

在新聞發布會結束後,仍有大量記者擁到台上試圖繼續提問。一位外國記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解放軍代表說耐心等候,但今天的信息讓我們更迫不及待了。”

“閱兵武器‘中國製造’”,德國《焦點》周刊稱,國慶閱兵部隊由徒步方隊、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三部分組成。受閱武器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不少裝備是首次亮相。文章稱,有衛星照片顯示,閱兵式上可能展示“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該導彈是中國研製的一種固體燃料機動型導彈,重55噸,長19米,可攜帶十多枚分導式彈頭,最大射程達1.4萬公里,幾乎可以打擊地球上任何一個目標。

為什麽“東風-41”導彈如此受到外界矚目?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軍事專家2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東風-41”是火箭軍第四代戰略核武器,它的機動作戰能力、命中精度、反應時間以及自身生存防護能力等,與前三代導彈核武器相比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我們的第四代核導彈,與美俄正在研製的第七代核導彈在總體技術上基本處於同一水準,在某些技術、材料和工藝上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這位軍事專家談到,“東風-41”集中體現了顛覆性的創新和革命性的跨越。“東風-41”導彈的射程達到了1.4萬公里,火力可以覆蓋全球戰略目標,這是火箭軍歷史上射程最遠的武器。另外,它的機動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它的基本火力單元規模精乾靈活,它的命中精度比其他型號的洲際導彈更高,它的隱蔽和生存能力也明顯提升,完全適應我們“後發製人”的基本核戰略。

雅虎網站引述雪梨麥考瑞大學研究員亞當姆的話稱,國慶閱兵將為中國展示其戰略核威懾能力提供很好的機會。他稱,“東風-41”是中國核威懾力量的重要一步,它具有高度機動性,比固定在發射井發射的導彈更難被發現,更容易在遭到第一次核打擊後幸存,並發動核反擊。他認為,這種武器是“中國核威懾的終極性象徵,其核威懾能力可與美俄相提並論”。

“英雄氣”在中國代際相傳

“新的起點”,德國《經濟新聞》稱,今年的國慶慶典將是中國的一個新的起點。從1978年到2000是中國工業化大躍升階段;從2000年到2019年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階段;在2019年之後,中國將成為引領經濟全球化的力量。

在29日國新辦的記者會上,《日本經濟新聞》記者問起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主要經濟成就。對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秘書長叢亮表示,新中國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的。按照不變價格計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長175倍,年均增長8.1%。2018年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70年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也湧現出一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建立卓越功勳的模範人物。”香港《大公報》稱,在國慶慶典中,將頒發“共和國勳章”“友誼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外傑出人士勳章、獎章和證書。報導稱,縱觀建議人選名單,“英雄氣”是貫穿其中最為濃烈的一抹亮色。在這些人選中,於敏和孫家棟都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寫在他們身上的是突破技術壁壘的英雄豪氣……申亮亮在恐襲面前舍身護戰友,張超在空中遇險時棄己保戰機,寫在他們身上的是祖國至上、心底無私的英雄義氣。從他們身上,人們可以看到,英雄之氣在中華大地上正代際相傳。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譚福榕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環球時報駐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青木 陶短房 陳一 柳玉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