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陳陳”陳玲:學無定法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楊薇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谷

【人物名片】

陳玲,2012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廣元中學優秀生物教師,優秀共產黨員,曾獲得廣元市教學大比武課堂教學一等獎,微課二等獎,帶兩屆畢業班均被評為廣元市高考取得顯著成績的生物學科教師,多次指導學生在廣元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一等獎。

學生都叫她“小陳陳”,和她人一樣可愛的名字。一襲長裙,說話輕聲細語,站在學生中間,宛如一位鄰家小姐姐,清新而溫柔。

她叫陳玲,廣元中學生物老師。看上去嬌小可愛,卻滿載無窮能量。

“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小陳陳特別喜歡楊絳先生這句話,一直將它作為自己的教育理念,來激勵自己,也用來引導教育學生。

苦心鑽研 由恐慌忐忑到自信從容

2012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的陳玲,走進廣元中學。師出名門,她被寄予很大的希望,壓力感也油然而生。

那年,她剛23歲。年輕青澀。對教材不熟悉,對學生水準也不熟悉,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初入教壇的她,內心常感恐慌忐忑,“與其負重前行,不如甩掉包袱,輕裝上陣。”在一番“整理”後,陳玲機甲狂潮出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全身心地投入教學中,備課、改作業、找同學交流談心,每天都過得忙碌而充實。

遇到不懂或處理不好的問題,就虛心向“老師傅”請教,然後自己再“咀嚼消化”。聰慧如她,通過學他人,自己鑽研,很快從一名“學生”轉換為一名“老師”。年輕有活力的她,也很快成為學生喜歡的“小陳陳”。

2015年,陳玲帶的第一屆學生畢業了,高考成績突出,9月開學時,她被安排帶小英才班。

“小英才班,集中了一批學習基礎扎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每位老師都非常珍惜。”從教一般的學生到教最好的學生,面臨教學對象的轉變,陳玲再一次出發,她又開始了重新的調整和學習。有了前一屆的經驗,她變得自信從容,大膽創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高考中,近半數的學生在滿分90分的生物學科中,拿到了80分以上的高分。

“動靜”結合 與學生“同頻共振”

“生物常被人稱為‘理科中的文科’,但生物的本質還是一門自然科學,實驗、探究、思考才是最重要的。”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陳玲除了緊密聯繫生活,讓課堂活起來之外,還不忘放下“身段”,與學生“同頻共振”,刪繁就簡,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

“有一對雙眼皮的夫妻,卻生了一個單眼皮的孩子,這是怎麽回事呢?”“釀酒時要用酵母菌進行發酵,蒸饅頭髮面時用的也是酵母菌,怎麽饅頭就沒有酒味呢?”……

在遇到比較抽象的問題時,除借用形式多樣的動畫、視頻去講解外,她還常與學生溝通交流,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去解釋抽象的生物概念,最終化難為易。“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既能有效地學到知識,又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生物課學習,常有大量細節知識點,讓學生“頭痛”不已。針對常被忽略的細節,陳玲的做法是,毫不吝嗇地騰出大把課堂時間,讓學生“靜”下來。“認真去看、仔細去想。”待大家靜下來閱讀思考後,她又讓課堂“動”起來。拋出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再讓有了統一答案的小組來展示自己的成果。若其他小組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暢所欲言,“有時還會有相互的爭論,一來一去,答案慢慢就明了了”。小組有競爭,個人才能也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和認可,同時還能暴露學生知識和能力上的缺陷,以便在後面的學習中彌補。

一靜一動,動靜相宜。“教無定法,學無定法。”教學中,陳玲從不按套路出牌,古靈精怪的她,也常鼓勵學生,“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以心對心 收獲驚喜“表白”

2015年,陳玲的人生迎來豐收,也迎來喜事。她帶的第一屆學生畢業了,高考成績突出,讓她倍感興奮。同年國慶期間,她和相戀多年的男友,走進婚姻的殿堂,讓她倍感幸福。

時隔多年,她還深深地記得在那場婚禮上,她收到的“最浪漫”的禮物。

“婚禮進行中,主持人說有一個驚喜要送給我們,當時我也不知道是什麽,心裡有些期待,也有些忐忑。”說罷,大螢幕上閃現出了一張張熟悉而可愛的面孔,“小陳陳,新婚愉快!”“要一直幸福,小陳陳。”“我們永遠愛你”……一句句深情溫暖的祝福,越過螢幕,直入心懷。

原來,那是她所帶的第一屆學生給她錄的視頻,學生們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著對她的喜愛和祝福。

猝不及防的溫情畫面,讓陳玲熱淚噴湧而出。多年以後,說起這件事情,陳玲的嘴角微微上揚,眼眶仍不禁濕潤。

這樣的感動,在後來與學生的相處中越來越多。懷孕時學生送的祝福卡片、生病時學生放在桌上的藥……陳玲說,孩子們比她想象的更懂事,而這對老師,同樣是一種激勵。

有人曾說,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守望一份美好的教育理想,擁有一份無法衡量的快樂。“小陳陳”的教書育人之路,便是如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