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武帝為何窮兵黷武的打匈奴?漢武帝臨終一言揭開了秘密!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風雲人物,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但後世儒家對漢武帝卻好感寥寥,反而是毫不留情的批判。因此,如今漢武帝地位很高,但在古代儒家眼裡卻是亡國之君的形象。

《資治通鑒》: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

司馬光等儒家批判漢武帝,其中最核心的一點是漢武帝窮兵黷武,一生不改的追打匈奴,以九州之財攻打四夷,以至“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天下虛耗,人複相食”,關東出現數百萬流民,盜匪橫行,天下幾近秦末“土崩”之勢。作為有為之君,漢武帝不會不知窮兵黷武之危害,那麽為何還會不顧百姓死活而窮兵匈奴呢?漢武帝臨終一言揭開了答案!

漢匈之戰該不該打?肯定該打,而且漢朝是正義一方。

公元前198年,白登之圍後,漢匈以和親方式達成和平友好相處協議,漢高祖劉邦接受漢匈雙方以秦長城為界,並同意漢朝每年向匈奴朝貢絲綢、米酒和糧食,但匈奴卻一直沒有執行和平協議,小股入侵數不勝數,考古發現的漢代竹簡上記載的內容觸目驚心。

虜可七九騎入卅井辟非燧。虜可八十餘騎從塞外馳來。胡虜卅余騎犯塞。見虜三四百騎。虜四騎,止都倉西放馬,六十餘騎,止金關西。虜可九十騎如甲渠止北,略得卒一人,盜取官三石,弩一稾,矢十二,牛一,衣物無數,司馬宜昌將騎百八十二人從都尉追。

除了這些小規模入侵之外,還經常爆發一些大規模入侵,比如漢文帝十四年,漢朝繼續與匈奴和親,但匈奴卻背約入盜,“匈奴單於十四萬騎入朝,殺北地都尉昂,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這一次匈奴入侵,不僅規模高達14萬,而且還火燒回中宮,兵臨雍甘泉。

因此,漢武帝反擊匈奴,肯定是正義之戰,不容任何人否定。

漢武帝對匈戰爭,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衛霍時代,一是趙李時代。

衛霍時代,漢軍屢戰屢勝,匈奴屢戰屢敗。尤其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兵分兩路,這是漢匈都準備畢其攻於一役的戰略大決戰。最終,儘管漠北之戰沒能俘獲匈奴單於伊稚斜,但衛霍大破匈奴,讓匈奴損失慘重,其中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鹵(虜)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

通過衛霍打擊,雖然匈奴還有一定力量,但對漢朝已經不再構成威脅。但漢武帝並未收手,反而繼續追打匈奴,但在趙破奴與李廣利時代,漢軍屢戰屢敗,匈奴屢戰屢勝。首先是趙破奴,公元前103年被匈奴圍殲2萬騎兵,趙破奴投降匈奴,三年後逃回國內,其次是李陵,匈奴擊敗5000漢軍,李陵投降匈奴,第三是李廣利,在公元前90年損失7萬漢軍精銳,李廣利投降匈奴。

公元前89年,李廣利喪師7萬,並投降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下了一道詔書——《輪台詔》,漢武帝否決了桑弘羊等大臣在西域輪台地區屯田的提案,並對派遣李廣利出征匈奴之事表示悔恨。

後世將之看成漢武帝的罪己詔,認為漢武帝幡然醒悟而轉變對匈國策,不再窮兵匈奴,但最後一句話卻揭露漢武帝真面目。

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複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可見,漢武帝只是對匈戰略性停戰,而且漢武帝的《輪台詔》中,並未廢除桑弘羊的“國有化政策”。說到底,漢武帝看到社會現狀,準備暫時停息一下,以積累本錢,一旦漢朝回血,還是會繼續窮兵追打匈奴。

漠北之戰後,匈奴已經不再是威脅,為何漢武帝還不願罷兵,而對匈奴繼續大舉用兵?甚至在晚年天下不穩之時,只是戰略性的停戰,欺騙性的給出一個《輪台詔》,實質還準備繼續窮兵匈奴,這又是為何?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的基石是後勤,匈奴一窮二白,漢軍肯定難以以戰養戰,因此漢武帝接連策劃大戰,必然需要大量錢財支撐。

況且,漢武帝為了激發軍人鬥爭,頒布了《擊匈奴降者賞令》,承諾一旦殺死匈奴,國家給錢給爵位,甚至當時只要殺一個匈奴人,就能獲得一斤多的黃金。1981年,在敦煌烽燧遺址中,考古專家發現《擊匈奴降者賞令》,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漢朝為何能夠擊敗匈奴的原因,與其說是用軍隊打敗了匈奴,還不如說是用錢砸死了匈奴

西漢初期,政府奉行“行仁義、無為而治”,雖然對商人有歧視性政策,卻對工商業很少乾預,因而商品經濟快速發展,貨幣經濟也很發達,以至國柯瑞錢幣堆積如山。漢武帝反擊匈奴之初,國庫還能勉強支持,但到了中後期,國家沒錢了,漢武帝又要打仗,於是漢朝開始對經濟采取乾預政策。

公元前100年,桑弘羊升為大司農,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製改革、酒榷等一系列經濟政策,其實就是“國有化政策”,將很多民間賺錢買賣收歸國有,這才讓漢武帝有錢繼續打仗。顯然,這種政策對社會破壞性非常大,社會各個階層對漢武帝均有不滿,以至出現史書上記載的“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天下虛耗,人複相食”,民眾多次起義等現象,天下有秦末的“土崩”之勢。

一方面匈奴已經不再是漢朝威脅,一方面國庫頻頻告急,只能頒布扭曲的經濟政策,以至百姓不堪重負,天下有崩潰之象.......既然如此,為何漢武帝還要窮兵匈奴?漢武帝臨終之前,對霍光說過一句話,揭開了“不得不勞民以窮兵匈奴”的真相。

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侵凌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

漢武帝之初,漢朝敵人很多,可以通過蘇武對匈奴的這一句話反映出來,“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匈奴、南越、朝鮮、大宛、夜郎、西域諸國等“四夷侵凌中國”,甚至很多國家明目張膽的殺死漢使,漢朝雖大,但當時國際地位卻真不高。然而,國際地位和國家安定不是以德服人,而是靠拳頭打出來的。試想一下,如果漢武帝不打,那麽漢朝敵人就越發猖狂,中國焉能安定,“漢”焉能讓四夷敬畏,焉能奠定2000多年來東亞第一強的歷史地位?

在欺凌中國的四夷之中,最強的是匈奴,漢武帝窮兵匈奴,固然有建功立業的個人私欲在內,但匈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徹底打敗匈奴,那麽必然後患無窮。事實證明,漢武帝對遊牧民族的匈奴認知完全正確,漢武帝一去世,“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又開始侵略漢朝,這就是沒能徹底消滅匈奴的後果

不過,漢武帝雖然一直窮兵匈奴,但也並非沒有認識到窮兵黷武的危害,所以又補充了一句,“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事!”

筆者認為,與歷史上許多大帝一樣,漢武帝也存在“勿為子孫遺害”的想法,在位時想要徹底蕩平匈奴,讓後世子孫安安定定,不用再遭受匈奴侵擾。因此,漢武帝之所以被譽為千古一帝,不光是其歷史功績,更有其歷史眼光和堅定意志。

脫離時代背景談歷史是耍流氓,漢武帝窮兵匈奴的決策放在當時背景來看,只能襯托出漢武帝的偉大,所以不少學者認為漢武帝不容汙蔑,責罵漢武帝之人純屬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

參考資料:《漢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