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的五次調整,雷軍的三個焦慮

上市不到八個月,小米已經進行了五次架構調整。

小米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劉德對36氪表示,這是積極的、常態化的調整。但如此頻繁地在組織和業務上動刀,不難看出小米調整的迫切以及背後的焦慮。

小米在完成上市這個階段性目標後,已然變成巨頭的小米進入了調整期。小米放緩了對量的追逐,暫時慢下腳步,修補這艘大船,讓它變得更加堅固。小米也從此前的瘋狂擴張,轉入了相對保守的打法,既為應對市場的逆風,也為解決內部的問題:在管理上補課,在手機產品線上精簡,在業務上解放小米品牌,衝擊中高端市場,為此在中國市場半年未發紅米新機。

2018年9月,小米宣布目前最大規模的組織調整,成立組織部和參謀部。自此拉開了調整的序幕。去年12月,小米將銷售與服務部改組為中國區。春節後,在小米手機部也成立了參謀部。最近兩次調整涉及小米AIoT戰略,先後成立了集團技術委員會和AIoT戰略委員會。

這五次調整中可以梳理出三個要點,一是升級管理,二是穩住中國市場,三是加強對技術的投入。

管理上補課,加強制度化的設計

雖然小米依然堅稱是一家創業公司,但從體量而言,小米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大公司。雷軍將小米稱為“超大規模的創業公司”。

去年5月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小米全職員工共有1.4萬餘人。在小米9發布會後採訪時,雷軍介紹,小米目前擁有23000名員工。也就是說,半年多時間內,小米員工擴充了將近9000人。

小米的身軀在不斷擴大,小米在神經系統上也需要更加強大。

在過去的幾次調整中,小米設立了組織部、參考部,武裝集團大腦,並在最重要的業務部手機部當中也成立了參謀部。同時也在全面推動層級化落地,這為整個集團的人才聘用、考核、升遷提供了標尺和參照。

此外,小米今年還開始了幹部培訓計劃——“燃計劃”,二月份舉辦了第一期。這是小米第一次在內部進行管理人員培訓。

雷軍介紹:“今年我們會巨資投入幹部隊伍的培訓計劃,梳理級別是為了對不同級別的幹部採用不同級別的培訓方式,比如你帶七八人的團隊應該怎麽乾,總監怎麽乾,副總裁怎麽乾,每個級別怎麽培養。還有工程師、專家,這些專家我應該提供什麽樣的福利,什麽樣的激勵,把這些東西都梳理好。”

這些工作,一是為未來謀局。小米的野心不限於當下的體量,雷軍表示:“如果不做這些管理升級的話,我們將來很難進化到管理超過10萬人的團隊。”

第二,也是要解決過去的問題。雷軍在創立小米時,嘗試了一種創新的管理方法,去KPI,去title,去管理,管理風格非常扁平化,大體上是“核心創始人-業務主管-員工”三個層級。這種管理方式很依賴業務主管的個人能力,而且對員工的素質要求非常高,需要是“有能力、有責任心、有自我驅動力的人才”。

在高速擴張、捕捉市場紅利時,這種管理方式非常適合,但對於一個23000人的巨頭來說並不匹配。小米需要對“人”的管理更加制度化,讓神經系統的毛細血管深入到每一個角落。

在業務層面,小米的業務部也在拆分地更細。去年9月的調整中,原來的電視部、生態鏈部、MIUI部和互娛部等四個業務部重組成十個新的業務部,其中四個互聯網業務部、四個硬體產品部、一個技術平台部和一個消費升級的電商部。今年2月公布的調整中,原來的人工智能與雲平台部拆分為三個部門,人工智能部、大數據部、雲平台部。

中國市場救急,品牌調整陣痛

中國市場是小米營收、利潤的大本營,四成以上的手機出貨量和九成以上的互聯網營收來自中國。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小米在中國市場開始遇到危機。

IDC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中國智能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0%,同期小米大跌23%,在頭部廠商中跌幅排名第一。

部分原因是,去年下半年開始小米在進行品牌調整,讓小米和紅米兩大品牌逐步切割。因為去年下半年在中國市場未發紅米新機,拉低了小米整體的出貨量。

但小米的調整期恰逢中國市場的寒冬,如何在調整之後穩住國內出貨量是個不小的挑戰。何況雷軍還放話,小米要在10個月內成為中國市場第一,更是個艱巨的目標。

可以看到,小米上市後第二次調整就瞄準了中國市場。小米將原來的銷售與服務部改組為中國區,還成立了手機參謀部,負責手機業務銷售運營、業務經營分析、成本核算等業務。一方面,專注在中國的市場、銷售和服務,不與海外市場衝突。另一方面,穩住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也是當務之急。

今年1月,紅米手機以Redmi品牌重出江湖,時隔半年後在中國發布新機Note 7,二月底又發布了小米9。就目前來看,這兩款機型的市場反響都不錯。

Redmi Note 7兩周銷量破100萬台,小米9發布次日小米公司股價大漲4.5%,說明市場認可這款機型的潛力。就36氪走訪的一些線下渠道商反饋,小米9目前很搶手,每天來店裡問的人很多,但是貨源很少。小米9現貨53秒售罄,既是捷報,也是痛處,小米的供貨能力仍是短板。

小米能否走出困境還有待觀察:一則,一季度、上半年國內出貨量能否穩住,保持不下滑,二則小米品牌能否成功立足中高端品牌。

為了穩住出貨量,小米目前采取了保守的打法,不僅Redmi Note 7堆料足,死磕性價比,連小米9也是一樣的套路,依然是憑借性價比取勝,整體的性價比甚至高於小米8。

目前為止,小米品牌還是勝在性價比上。如果要衝擊更高端市場,小米的品牌力、技術儲備都要經受考驗。

據第一手機研究院檢測的數據,1月份在2000-3999元市場,小米依然位於華米OV的末尾,甚至落後於小米不願意對標的榮耀。在3000-3999元價位,小米錄得3%的份額排在第六,在2000-2999元價位,錄得6%的份額排在第五。

顯然,這不是小米想要的結果。

加大技術投入,講AIoT的故事

手機業務遇困時,小米打出了AIoT的牌,AI+IoT的長期潛力市場均已看到,就短期而言也可分散小米手機業務承擔的壓力。小米的IoT業務營收增速,也明顯高於小米集團的整體增速。

2019年小米集團年會上,雷軍宣布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將在未來的5年內持續在AIoT領域投入累計超過100億元,ALL in AIoT。

小米最近兩次調整都集中在AIoT方面。2月26日公布的調整中,將之前主管人工智能與雲平台的崔寶秋提升為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集團技術委員會此前在小米內部就存在,但是“半民間組織”,現在升級為正式的集團層面組織。

小米集團副總裁及以上高管人數至今只有16人,上市後隻引入了三位集團VP以上的高管,包括主持Redmi業務的前金立總裁盧偉冰。劉德表示:“如果新增一位高管,那肯定是配合重大戰略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調整中,原來的人工智能與雲平台部拆分為三個部門,人工智能部、大數據部、雲平台部,這三個部門直接向CEO雷軍匯報。這意味著AI業務獨立出來,並升級為一級部門,雷軍對技術的重要性更加重視。

在昨日公布的調整中,小米又成立了AIoT戰略委員會,任命小米IoT平台部總經理范典為該委員會主席。范典告訴36氪,未來AIoT這塊的投入需要經過該委員會的審核。

小米試圖向外界釋放這樣的信號:將AIoT放到與手機同等的位置。小米雖然未公布今年預計的研發投入,但從小米最新的架構調整可以看出,小米肯定要加大技術投入。

另一方面,小米手機要站穩中高端品牌,也需要在技術上加大投入。此前小米一直被詬病研發投入不足,2018年小米的研發投入估測大概可以OV持平。業內人士評價華米OV的競爭時,小米的技術儲備也被看做隱憂。在手機市場寒風更加凜冽時,小米品牌要逆勢站穩高端市場,加大技術投入勢在必行。

反觀競爭對手,華為的研發投入遙遙領先,除了其手機業務體量龐大外,華為在通信、芯片方面也需要大量投入;OV均表示今年的研發投入在百億級別。

因此,無論業務的需求,還是為了應對競爭,小米都需要在技術上加大投入。AIoT是長期的戰略,加大技術投入則是生存的剛需。

小結

小米上市後進入調整期,看似波瀾巨大,實則戰略上轉入“求穩”。

在上市之後,小米抽出精力在管理上補課,用更加精細化的管理給未來的競爭鋪路。今年開始的AIoT相關的架構調整,則是在技術上補短,IoT上揚長。

與此同時,為了放飛小米品牌,小米公司去年下半年未在中國市場發布紅米新機。隨之而來的結果,小米在中國市場出貨量大跌。小米成立中國區,並發布全新的Redmi品牌,就是要穩住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以中國區的體量,單獨設區是早晚的事,小米也是借這個契機改組了架構。

此外,當前的市場環境也不適合一路狂奔,除了開拓國際市場外,很難看到較大的市場機遇。在這個當口完成調整,穩穩地度過,成本相對較低,也可以為未來的機會做好準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