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0年前的升旗儀式是什麽樣子的?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代表著國家的尊嚴。從1949年,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廣場按下電鈕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升旗這樣的神聖時刻,把無數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感聚攏在一起。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我做夢也沒有想到,1980年入伍入伍後,我所在的部隊就擔負著天安門廣場的執勤和升降國旗任務。近水樓台先得月。從戰士報導員到提乾後專門從事新聞宣傳,記不清有多少次到戰士們中間採訪、觀看升國旗儀式了。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1983年歲首,武警北京總隊天安門中隊接替了天安門地區的執勤任務,也接過了護衛國旗的神聖哨位,還專門成立了國旗班。戰士們很快發現,新中國成立30余年來,當時的升降國旗方式已難以表達億萬人民群眾對國旗的敬仰之情。

“應該讓廣大人民群眾從升降旗儀式上感受到磅礴向上的力量,讓全世界從我們的升降旗儀式中看到中華民族騰飛的腳步!首任國旗班班長董立敢說。

懷抱一顆顆熾熱的愛國心,董立敢把和戰友們機甲狂潮出的一個個設計靈感透露給我:一名國旗手擎旗行進,孤單;兩人並排走,不協調;對,應該像三軍儀仗隊那樣,一人擎旗,兩人護衛,昂首挺胸,正步行進……正是在擔任天安門國旗班第一任班長期間,董立敢開創了我國第一套“國旗升降儀式”,編寫了我國第一份《國旗知識講稿》。後來,他被中央軍委授予“國旗衛士”榮譽稱號。如今,已退役多年的董立敢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仍在全國各地的大專院校進行國旗法的宣講,他說:“當年,我在天安門廣場每升一次旗,都覺得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洗禮、精神的一次升華。

這種洗禮和升華,經過媒體的廣泛傳播,也激蕩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間。

1989年1月24日,作者在《人民警察報》發表的長篇通訊。

翻閱過往的採訪資料,我發現,為使升降國旗更隆重,上世紀80年代末,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改革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許多來北京參觀旅遊的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也熱誠地盼望能有一個與泱泱大國歷史文明相適應的升旗場面。守衛國旗的武警戰士更是期待著這一天。199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實施,要求升國旗時奏國歌,這也加快了改革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步伐。原來的國旗杆周圍都是封閉的,升降國旗時,戰士需要跳進跳出,既不方便又不雅觀。經批準,國旗基座於1991年2月23日開始改建。改建後,國旗杆升高至30米,國旗也改為長5米、寬3.3米的特號旗。

改革總是與人們的期盼緊密相連。1991年4月9日,經過多次醞釀修改的《關於天安門廣場國旗舉行新的升(降)儀式的請示報告》,由北京市政府上報。中央領導仔細審閱了這份飽含著千百萬人熱望的報告。4月23日,批示很快傳達下來,方案獲得通過。

按照當時的方案,國旗護衛隊由38名武警官兵組成,其中掌旗員1名、升降旗手2名、領隊警官1名、護旗兵34名。新的升旗儀式分為節日和平日兩套方案。平日裡升旗時播放國歌錄音,節日裡則由60名軍樂隊員集體行進奏《歌唱祖國》樂曲,升旗時奏《義勇軍進行曲》。

新的升旗儀式於1991年5月1日正式實施。屈指算來近30年了,但難忘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那一天,我早早就來到天安門廣場。雖然天還沒亮,天安門廣場已經是人山人海。莊嚴的時刻終於來到了,6時30分,國旗隊員護衛著國旗,伴著《歌唱祖國》樂曲,邁著雄健的步伐,跨過金水橋,來到天安門廣場漢白玉國旗欄杆旁。當太陽的上沿與地平線相切的刹那,隨著“向國旗敬禮”的洪亮口令,升旗手分秒不差地按動電鈕,2分零7秒,五星紅旗伴著國歌冉冉升到旗杆頂端。這時我看到,整個廣場一片歡騰。從那一天起,在古老而又年輕的天安門廣場,每一個清晨,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與英勇無畏的忠誠衛士相映成畫,成為中國人心中最美麗的風景之一。國旗衛士展旗、敬禮的壯美畫面,成為獨特的中國符號,深深地定格在全世界炎黃子孫心底。

新時代,新天氣,新風采。2017年12月30日,新華社播發的一條消息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經黨中央批準,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和鳴放禮炮任務。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現在警察戰線的一名新聞工作者,我深深感到,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任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於國旗護衛的高度重視,也讓國旗護衛具有了更重大的意義。

敬禮,共和國的旗幟!

(作者系人民警察報社評論部主任)

你有哪些

與祖國共成長的體會和收獲?

我們願側耳聆聽

戳鏈接獲取投稿方式

—END—

作者丨翟永太

編輯丨耿寅

審核丨徐琦

你願意為我們加一顆小星星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