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信託系公募基金發展貧富不均 金信基金或成“最後絕唱”

紅刊財經 張桔

在內地的公募基金公司中,除去銀行系、券商系陣營頗為壯觀外,信託系公募實際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據《紅周刊》記者統計,信託系持股比例最高的基金公司約為22家,但是在幾年前金信基金成立之後,信託系公募就遲遲沒有了新軍,排隊苦候多時的嘉盛基金後來也退出了。

8月19日,華潤元大基金公告旗下的華潤元大中創100指數正式清盤,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在今年1月才剛剛轉型,大約半年之後就直接走上了清盤之路。而華潤元大就是一家典型的信託系公募,其兩大股東分別為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和元大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信託系公募強弱分化明顯,有頭部公募嘉實、易方達等,也有益民、天治、金信、華潤元大、北信瑞豐等小公募。強弱分化的背後反映的是股東方信託公司的實力強弱。

信託系公募發展“虎頭蛇尾” 權益類產品數量或成發展分水嶺

Wind表明,目前內地的信託系公募實際包括了寶盈、平安大華、國投瑞銀、嘉實等22家。

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字,4家信託公司同時參股或者控股兩家基金公司,包括廈門國信、山東國信、上海國信、中國對外貿易信託。持股比例最低是廈門國際信託持有南方基金13.72%的股權比例,持股比例最高是中鐵信託持有寶盈基金75%的股權比例。信託系基金公司規模中位數是221億元,而全國145家公募基金規模中位數是224億元,可見信託系規模並沒有比行業表現更出色。

從公募資產管理規模來看,廣東粵財信託持股25%的易方達傲視群雄,目前在內地公募榜單中居第二位,緊隨其後的是中誠信託持股40%的嘉實基金;冰火兩重天,在排行榜的末尾,益民(重慶國際信託)、華潤元大、天治(吉林信託)則排在倒數前三位,特別是益民基金,其連續兩個季度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穩定在了15.7億元。

在一些信託基金整體規模“岌岌可危”背後,權益類產品也形單影隻。Wind顯示,信託系公募中權益產品數量華潤元大(4隻), 嘉合基金(5隻),益民基金(7隻),金信基金(8隻),天治基金(9隻),這5家公司也是僅有的擁有權益產品兩位數以下的公司。(易方達的股基和混基合計的數量達97隻)

從五家公司的權益產品整體情況來看,單隻規模大多在1億以內。袖珍化規模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基金經理的手腳。以其中的嘉合基金為例,公司旗下的5隻權益產品中,嘉合消費升級成立於今年的6月14日,作為發起式基金,其僅募得了0.24億;早幾個月成立的嘉合錦創優勢精選也不樂觀,產品首募成立時的份額約2.01億,但如今僅剩下0.21億;而嘉合錦程價值精選和嘉合睿金均採用了A/C分級的模式,但即便將兩類份額加總,前者的合計規模也僅為0.77億,後者的合計規模也僅為0.12億。當然,也並非公司旗下權益產品悉數迷你,嘉合磐石的兩類份額合計規模近8億。但截至8月20日收盤,嘉合磐石A的年內淨值增長率約3.87%,嘉合磐石C的年內淨值增長率約3.38%,均在同類基金中排名靠後。

從今年一季度末到二季度末,嘉合基金的規模縮水大約56.1億,同時公司排名也後退6位,創下近12個季度以來的新低。

綜合《紅周刊》採訪,多數觀點認為市場現有公募產品同質化已經比較嚴重了,在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應該突出信託公司的特色來保住或者獲得更多的增量資金。過去作為業務通道,信託對於公募發行新品的助力作用有限,無法和銀行、券商所等同;但目前傳聞公募信託產品有望問世,或許能促進改變這一格局。

信託系公募大股東難當 高管頻繁變更或成發展之殤

對比銀行系公募,信託系公募的穩定性相對欠缺,股權和人員更疊較頻繁。

而最近上投摩根就退出了信託系,原來公司的股權結構是第一大股東上海國際信託持股51%,第二大股東摩根資管持股49%;7月,上海國信掛牌轉讓上投摩根2%的股權,最終這2%的股權花落摩根資管手中,從而也讓兩大股東的位置做了對調。

當然,對於上投摩根這類實力強勁的頭部公募來說,即使僅有2%的股權轉讓也是香餑餑,變更對平日運作或許影響不大。但是股權受歡迎程度因人而異,對實力薄弱的信託系公募來說,信託大股東即使出手全部股權,就不見得一定會造成眾人哄搶的局面。

2017年時,泰信基金的大股東山東信託曾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持有的泰信45%的股權,按照當時的掛牌價來估算,每股售價約為5.22元,但是最後出於種種原因,這一樁拍賣的結果是流拍了。時至今日,泰信基金仍然停留在信託系公募的隊伍之中,公司第一大股東仍為山東國際信託,其持股比例仍為45%。但是從規模和同類排名來看,今日的泰信已經難以和當年相提並論。

對比來看,2017年上半年年末,泰信基金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約50.1億,其在同類基金中排在第92位;今年半年末,泰信基金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約28.7億,排名也退居百名之外。

究其泰信規模大幅回撤的原因,旗下產品業績和規模雙雙乏力或許是問題的症結所在。《紅周刊》注意到,僅7月中旬迄今,泰信就已經發布了三則涉及基金經理的變更公告,內容均為給權益類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增配一位基金經理,而這三隻基金分別是泰信競爭優選、泰信國策驅動、泰信中小盤精選。巧合的是,三隻基金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均在20%一線,排名同類中遊或中遊偏下的水準。

除去大股東層面的進退之外,信託系公募總經理乃至基金經理也變更頻頻。總經理變更如寶盈基金,“寶盈基金的發展和成長股行情和公司高管變更密切相關,寶盈基金高速發展時期是原總經理汪欽在任的6年多時間,寶盈先後推出了王茹遠以及楊凱、彭敢、蓋俊龍、張小仁四小龍,但隨著成長股行情偃旗息鼓以及從總經理到基金經理的相繼出走,寶盈由盛轉衰。今年3月,楊凱重回寶盈擔任總經理引發市場關注,楊凱經歷過寶盈最輝煌的時期,回歸能否讓寶盈走出困境引發期待”。長量基金分析師王驊分析。

基金經理頻繁更換如天治基金。Wind顯示,目前公司旗下的基金經理團隊僅剩7人,其中管理權益類基金的基金經理僅為5人;在人手本來短缺的背景下,公司今年以來因種種原因離職的基金經理就包括了徐瀛、曾海、梁辰三人,而其中兩人都是此前權益類產品的掌舵人。

接受《紅周刊》記者採訪時,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李穎表示,這些公司大部分設立時間較短,處於整個金融風險管理為重的時期,公司業務可開拓的空間相對較小,面臨規模難以提升、公司人才難以引入甚至團隊不穩定等問題。

權益類產品亮色寥寥 信託系公募明星產品蛻變流星

實際上,縱覽整體信託系公募板塊,除去頭部的少數幾家外,大多數公司其實在權益領域表現較一般,突出問題是缺乏長期業績穩定、能成功穿越牛熊的明星基金產品。

這其中相對做得較好的是匯豐晉信。公司的明星產品是匯豐晉信大盤,作為一隻普通股票型基金,昔日其在丘棟榮的打理下業績彪炳,數據顯示,丘棟榮管理期間(2014/09/16至2018/01/29),匯豐大盤上漲231%,超越比較基準162%。難能可貴的是,當丘轉投中庚基金後,郭敏接棒的匯豐大盤並未出現斷崖式下跌,其依然保留在同類排名中上遊。

但是,更多信託系公募卻沒有匯豐大盤這樣的產品。如目前暫居公募排行榜第40位的中信保誠基金,儘管其權益類產品的數量達到38隻,數量佔比超過一半,但是從產品的細分類型來看,其中多隻產品疑似是機構定製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信誠基金早已經改名為中信保誠,但是在公司權益類產品陣營中,實際上不同時代的名字卻還同時存在。其中,精萃成長和盛世藍籌已經更名隸屬於中信保誠名下,但同時其他產品似乎還停留在中信時代,也顯示了公司在產品管理上的一個“漏洞”。

當然,中信保誠實際還是屬於規模中上的內地公募,這一問題的影響不甚明顯;但對於規模更為羸弱的信託系公募來說,缺乏一隻過硬的權益產品就是發展過程中的硬傷了,例如上文提到的天治基金,從歷史上看,公司權益類基金中較有知名度的實際就是天治核心成長了,但是輝煌早已成為遙遠的記憶,從2014年以來的同類排名看,這隻產品每年均排在萬得同類的後二分之一之列。

此外,在前述提到的權益不足10隻的信託系公募中,益民基金是其中成立時間最早的一家。目前,除去一隻指數型股基之外,公司剩餘的6隻混基也基本偏向權益一方,其中較為知名的是益民服務領先,昔日時任基金經理李道瀅曾將其帶入過內地公募的年終十強。但如今光輝褪去,繼去年淨值增長率為-18.10%外,該基金今年迄今也僅錄得16.02%的淨值增長率,排名位居同類中遊。

此外,對信託系而言,轉變產品重心思路或許也是當務之急。在信託系公募陣營中,北信瑞豐一度也是依靠定增基金而迅速起家的,在定增因為種種原因受到抑製後,北信瑞豐再發力權益類產品並不順暢,具體的表現就是公司旗下的權益產品大多規模迷你,遭遇了投資者用腳投票。來自Wind資訊的數據表明,北信瑞豐目前的權益類基金共有11隻,但是其中規模最大的健康生活主題也不過4.54億,除此以外,其余大部分權益產品的規模在1億之內。微信添加小韭菜好友, ID:hzkxmt 獲取更多行業研究研報及市場資訊

(本文已刊發於8月25日的《紅周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