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江蘇人注意了,就是它改變了你們的生活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581-江蘇的江河湖海

作者:柳丁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江蘇就進入連綿不絕的梅雨季節。高溫、濕熱是梅雨季的主要特徵,古有諺語“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

不知是在撈魚還是撈鞋

與梅雨一同到來的,還有各地或大或小的汛情。江蘇境內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有天然湖泊近300個,大小河道2900多條,水域面積1.73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17%。

可以說,水造就了吳風楚韻的江蘇,是實實在在的江蘇之魂,今天的文章就簡單介紹一下江蘇境內的河川湖海。

大河小河大湖小胡

不計其數

“三橫兩縱”的水域格局

縱覽江蘇水系,長江、淮河穿腹而過, 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 大抵可以分為“三橫兩縱”格局。“三橫”可以根據蘇北、蘇中、蘇南三大區域,劃分為沂沭泗、淮河、長江和太湖四大水系。

沂沭泗、淮河、長江、太湖四大水系

首先是蘇北,以洪澤湖和蘇北灌溉總渠為南界,基本上屬於沂沭泗水系。山東地高,江蘇地低,三條河流皆發源於山東沂蒙山系,向南流入江蘇北部,形成了廣闊的傾斜衝積平原和濱海平原。

由於大運河作為南北主軸的存在

濟寧、徐州、宿遷、淮安這些樞紐城市

才會在蘇北魯南地區如此重要

三河自西向東,泗河南下形成山東、江蘇交界處的南四湖(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沂河自臨沂、郯城、新沂南下到宿遷流入駱馬湖,再由駱馬湖東出新沂河,在連雲港灌雲縣入海;沭河幾乎與沂河平行,在臨沭分支,東支為新沭河匯入連雲港臨洪河入海,另一支沭河南下入新沂河入海。

總體來看,以駱馬湖為頂點,沂沭兩河先向南,再向東,形成“L”型。此外,蘇北還有灌河、古泊善後河等自西向東的河流。

河湖眾多的蘇北魯南

(可橫屏食用)

接下來是蘇中,以洪澤湖、蘇北灌溉總渠為北界,長江為南界,是為淮河水系。淮河發源自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在河南、安徽境內匯入史灌河、淠河、洪汝河、沙潁河等支流,到江蘇境內形成洪澤湖,分成三支。

北線是人工開挖的淮沭新河,汛期可引洪澤湖水入新沂河泄洪;中線以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為導引入海;主流在南線,即從湖東南入三河,經高郵湖、邵伯湖等入長江。這一帶的水系水量相當豐沛,湖的水量也很大:洪澤湖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高郵湖是中國第六大淡水湖。

淮河的支流真的相當相當多

(可橫屏食用)

最後是蘇南,即長江以南的江蘇界,都屬於長江、太湖水系。長江至江蘇段,水流寬闊,徑流量大,以太湖為核心,自東向西,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湖泊群。其中較大的有石臼湖、長蕩湖、滆湖、金雞湖、陽澄湖等。發達的水系不僅給整個蘇南帶來了農業灌溉和捕魚的便利,也帶來了良好的水運條件,與上海、浙江北部共同組成中國經濟的“金三角”。

所謂“兩縱”則分為東西兩部分。

西邊一縱為京杭大運河江蘇段,總共718公里。蘇北的運河又稱“中運河”,蘇中的為“裡運河”,蘇南的為“江南運河”。如今,雖然鐵路和航空的出現削弱了大運河的重要性,但對於大宗慢速貨物來說,江蘇段的大運河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交通運輸功能。

京杭大運河江蘇段試點的天然氣船

東邊一縱則為海岸線。長期以來,江蘇海岸線相對沉寂,如今自南向北,大豐港、射陽港、濱海港、響水港、連雲港港等港口一字排開,形成了一條沿海經濟帶。但是總體上,江蘇沿海地區在中國自北向南的海岸線上,發展相對滯後。

內陸水運與沿海水運兩條線

江蘇水系形成的原因

翻開歷史,江蘇整個水系的分布,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時也鐫刻有人類深深的印跡。

首先是地形所致。江蘇是中國地勢最低的一個省區,絕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全省有7萬多平方公里的平原,主要由蘇北平原、黃淮平原、江淮平原、濱海平原、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佔全省面積的70%以上,比例居全國各省首位。

差不多是全國地勢最低的省了

平原地形加上低海拔,使得江蘇承接了山東的沂沭泗、長江、淮河等河的水流,年均入境水量為9000多億立方米,其中長江佔95%左右。

其次是氣候影響。江蘇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具有明顯的季風特徵。省內雨量地區分布差異較大,南部地區年降雨量 1200mm 左右, 北部地區只有 700mm 左右, 在淮北地區經常出現旱澇災害交替發生的情況。6-8月汛期集中了全年 60% - 70% 的降水量, 流域上中遊來水也主要集中在汛期。豐沛的降水,為河道湖泊和濕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最後經過密集的水系,入江入海。

最後是黃河奪淮。歷史上,潁水、睢水、汴水、泗水等匯入淮河,最終入海,整個地區水系流量和河道都相對穩定,皖北、蘇北尚為富庶之地。如劉邦集團主要為豐沛人士,項羽是宿遷人,曹操崛起於皖北譙郡,其早期佔有豫州、兗州、徐州,蘇北、皖北是其主要勢力範圍,為爭霸全國打下了基礎。

然而公元1128年,宋將杜充掘滑州黃河堤防,黃河改道,佔奪徐州以下泗河和淮陰以下淮河河道,嚴重打亂了這一地區水系,並且造就了延續數百年,覆蓋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水患貧困帶。這位杜充先是掘河,後是降金,其罪過遠在同時代的秦檜之上。

水患貧困帶上的一眾城市

此後,由於黃河河床淤積抬高,淮河故道河床不斷升高,泗水淤積,形成南四湖。淮、沂、沭排水受阻逐漸形成洪澤湖、駱馬湖;淮河被迫南下入江,形成高郵湖等湖泊。解放後,政府重新對蘇中、蘇北的各河河道進行修浚、加固,治理好蘇中、蘇北延續千年的水災,最終形成了今日的格局。

今日的格局

水之於江蘇的意義

從古至今,水為江蘇帶來了富庶,也帶來過無盡的災難。史書記載,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黃河下遊決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一年半就決一次口。

最近一次則為炸開花園口之後形成的黃泛區

尤其是黃河奪淮後,衝亂了江蘇大平原原有的水系,使得淮河成為“無尾瞎河”。在很長的時間裡,豫皖蘇地區是“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尤其是在國家動蕩、財政緊張、戰爭頻仍的時代,往往是“水面浮屍如亂麻,人家屋上啄老鴉。老鴉飛去煙塵昏,沿岸奔竄皆難民”的慘象,形成了令人惋惜的“黃泛區”。

1938花園口決口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蘇中、蘇北部分地區的相對落後,就能找到其歷史根源中的原因。工商業的發展離不開交換,而交換是以剩餘為前提,沒有剩餘就沒有交換。黃淮作亂,水災導致民眾辛苦積累的財富年年歸零,沒有剩餘可以用來交換,工商業也很難發展起來。一直到改革開放後,蘇中蘇北才依靠打工經濟和招商引資多少改變了這一困局。

除了江蘇

山東、河南、安徽也是黃泛大省

尤其是魯西南這塊三角地帶周邊

但是從好的方面看,江蘇人依水而居,城依水而建,業依水而興,水又孕育了江蘇一方水土。

江蘇境內水道密集,使得在近代公路、鐵路興起之前,江蘇便擁有了便捷的交通條件。自隋開始開鑿的大運河,連接了江南、中原和京津,為鞏固國家統一、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做出去了巨大貢獻。據測算,至今一條蘇南運河承載的年貨運量,仍然相當於4-5條單線滬寧鐵路。

蘇南運河

水也帶來了江蘇的池沼遍布,土地肥沃,非常適宜於農耕,尤其適合於水稻的種植。自孫吳開國以來,歷代政權組織大量人力物力開鑿河渠,修築圩埂,圍墾湖田,約束水流,建造起兼具防洪、排澇、灌溉、飲用和交通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水利體系,為“蘇湖熟,天下足”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外,江蘇北有盱眙小龍蝦,南有陽澄湖大閘蟹,無不是水給予江蘇的饋贈。

算是世界上農業生產力極高的地區了

水網密布,對於江蘇也有著軍事上的價值。

進攻上,古代南方政權可以利用水網運輸軍隊和後勤物資北伐。比如東晉末年,氣吞萬裡如虎的劉裕出兵後秦,其率大軍從彭城出發,沿泗水入清水、濟水,至巨野澤進入黃河西上,兵鋒直指洛陽、長安。

防守上,淮河往往是抵禦進攻的第一道防線,長江是第二道防線。南北朝時期,雙方曾圍繞淮河激烈爭奪,比如南梁與北魏的鍾離之戰。孫吳、南宋則利用長江抵抗過北方強大的進攻,如采石之戰等。

如果南宋守不住淮河

那長江主乾也就不用守了

然而淮河以西也還有其他的突破口

(可橫屏食用)

溫婉的水也孕育了江蘇獨特的文化。比如提到江南,人們腦海中浮現的是青磚黛瓦、小橋流水、悠長雨巷、油紙傘、烏篷船,無不浸透著水的元素。“水巷小橋多,柳橋通水市,河港入湖田”,江南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園,一橋、一弄、一轉角處處藏有別具一格的歲月底蘊與文化熏香。

溫婉的江南水鄉

江蘇依水而興,也曾因水而衰,一個完整的江蘇離不開這些美妙的江河湖海,江蘇人則更要學會與水共存,把水保護好、使用好。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