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小暑,「吃三寶」,「喝三茶」,做一事,少生病,更健康!

「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7月7日,就是二十四節氣,小暑時節了!

小暑怎來的?



它是「三伏天」的「預演」

小暑的日期如何確定?一個簡單的判斷,就是太陽達到黃經105°之時,大致在每年公曆7月上旬。它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乾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從氣溫等因素出發,古人把小暑分為三個階段,也稱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第一候就說明了小暑時節的炎熱程度:連風中都帶著熱浪。蟋蟀要跑到庭院牆角下避暑熱,老鷹則更多在涼爽的高空活動。

小暑習俗

習俗一: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在小暑時節的傳統習俗。入暑之後,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閑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夥吃起暑羊來。而此時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吃了數月的青草,已是肉質肥嫩、香氣撲鼻。這種習俗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暑羊的愛好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習俗二:吃餃子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習俗三:曬書畫衣物

小暑這天,寺廟會曬經書、法器,老百姓則曬書、曬衣服等等習俗,民諺有雲:「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

習俗四:「吃三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氣象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習俗五:喝「三茶」

夏天,要順著陽長的規律,採取以熱製熱的「熱養」法。

夏天「熱養」,喝熱茶,更解暑消渴。

夏天,多喝熱茶,不僅可以解暑消渴,還能夠促進排汗散熱。

而且,茶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把水運送到周身。

想要給身體真正的解暑降溫,還是要喝杯熱茶才好!

1、喝一杯菊花茶

菊花茶具有降血壓效果的菊花茶,所用的菊花應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蘇杭一帶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飲用,每日三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銀花、甘草同煎代茶飲用,有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特效;對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有顯著療效!


2、喝一杯藿香解暑茶

將10克藿香葉、10克香薷葉、10剋薄荷葉洗凈放入鍋中,加水淹沒原料煎煮10分鐘,涼後即可飲用。這種涼茶可健胃、祛暑濕,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腸胃功能較差的人飲用。


3、杜仲茶

在杜仲的藥用功效中,消脂解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杜仲有助消健胃,去脂解膩、散熱解渴的作用。進入夏季,燒烤、飲品會成為我們日常和飲食當中的常客,經常遊走在烤肉與各種高脂高熱量美食邊緣,同樣面臨著三高的問題。時常喝杜仲茶,有助於調理身體,避免食物中的高熱量帶來的健康問題。


小暑,做好一事,少生病,更健康!

夏季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製,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