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臉呆萌的絕命毒師——河魨

文│Angie Chen

俗話說「不吃河魨,不知魚味,食了河魨,百鮮無味」,河魨除了呆萌的可愛外表,還因肉鮮味美而出名。但鮮美的背後卻含有劇毒,經常有新聞報導有人因吃河魨而中毒身亡。

為什麼有人拚死也要吃?吃河魨為什麼會致命?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河魨這種神奇的生物。

播放GIF

河豚=河魨麽?

大家印象中的這種圓鼓鼓的生物,實際上,比較專業的叫法是河魨或者河豚魚。河豚這個叫法,雖存在錯誤,卻被廣泛使用。河豚並不是一種魚,是一種淡水哺乳動物的統稱,當做魚類理解時應做河魨。

河魨是產自江河還是大海?

河魨雖然帶了個河字,貌似是淡水魚,實則不然。河魨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於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我國一般從河中捕獲食用河魨,但若因此把河魨視為淡水魚卻並不準確。

播放GIF

從古火到今,歷史悠久的名魚

人類食用河魨的歷史源遠流長,河魨肉極度美味,是過去中國「長江三鮮」(河魨、刀魚、鰣魚)之首。

古代國人就有關於食用河魨的記錄,晉人左思《三都賦·吳都賦》便有「王鮪鯸鮐」之句,蘇軾也寫下「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並曾表示寧願一死也要吃到河魨,可見河魨在古代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食物。

圓滾滾的自衛機制

河魨的體型渾圓,主要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雖然可以靈活旋轉,但速度卻不快,很容易成捕食者的目標。

播放GIF

(圖源網路)

因此河魨演化出了異於其他魚類的自衛機制:河魨具有膨脹身體的能力,受到威脅時能快速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成數倍,以嚇退掠食者。棘魨科的刺河魨身上還帶有刺,膨脹時全身的刺便會豎起,令掠食者難以吞食。

播放GIF

致命毒素——河魨毒素

如果膨脹成球還沒嚇退掠食者,河魨還有最後的大招,那就是——你吃了我,我就毒死你。河魨毒素是一種致命性非常高的神經毒素,毒性遠大於氰化物,屬於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鹼,為自然界毒性最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

河魨本身由於細胞膜上鈉離子通道的結構與一般生物不同,因而對河魨毒免疫,這種毒素被腸道吸收後,可以迅速阻斷神經興奮膜上鈉離子通道,造成神經麻痹而致死。但少數魚類對河魨毒免疫,因而成為河魨的天敵,例如虎鯊、狗母魚等。

河魨在不同地域、季節中毒性差異均非常明顯,而且也並不是每一種河魨都有毒,有毒的河魨毒性也各不相同,一些四齒魨和箱魨的毒性最為強烈。

即便是同一條河魨,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體內毒素濃度也有差別。一般來說,幼年的河魨毒性比較弱,繁殖期時河魨毒性非常強,尤其是懷卵的雌河魨。此外,即便是同一時期的同一條河魨,身體各個部位的毒素含量也各有不同。

播放GIF

播放GIF

吃到有毒的河魨會怎樣?

河魨毒素中毒的病徵通常在30分鐘內出現,最遲可在四小時後,較嚴重的也可在17分鐘內導致食用者死亡。

中毒的表現為嘴唇及舌頭麻木以致流涎、頭痛、無力、四肢不協調、顫抖、呼吸困難、低血壓等。在呼吸衰竭和心臟衰竭前可能會出現心律失常。消化道的癥狀通常較嚴重,通常會伴有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等癥狀。

播放GIF

中毒了如何治療?

此毒素至今仍沒有直接有效的解毒劑,因為毒素和神經細胞迅速反應而產生的強化學鍵難以分解。中毒治療的首要方法是持續性地維持中毒者的呼吸和心跳,直至恢復至自行呼吸為止。

解禁的美味,能怎麼吃?

最近國家衛計委解除了一部分河豚的封印,雖然野生的河魨依舊不能吃,但人工養殖的河魨可以合法出現在餐桌上了。

那問題來了,河魨這麼可愛,我們怎麼吃呢?河魨大餐包括的常見吃法:前菜(魚皮)、白子柑橘醋、魚鰭酒、刺身、炸、烤、火鍋等,味道從淺入深,配上美食圖等你來嘗試!

圖│Angie

河魨趣聞

專業詐死的小騙子

當漁民捕到河魨倒在岸上時,河魨會迅速吸氣並膨脹成圓鼓鼓的狀態,也就是詐死,若信以為真把它踢回水邊,河魨會順勢滾到水中,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老虎鉗一樣厲害的牙齒

河魨的牙齒力學結構非常完美,有巨大的咬合力,能輕鬆地把食物咀嚼成粉末,有實驗證明河魨強大的咬合力可以輕鬆咬碎易拉罐,如果不小心被它咬到手指,一口下去能連骨頭加肉全咬下來。

河豚毒素的其他用途

有研究和臨床實踐表明河魨毒素對頭痛、關節炎、破傷風、哮喘、癌症等多種疾病有療效,同時還是一種特製的戒毒藥物,甚至還可以起到麻醉止痛的作用。

播放GIF

播放GIF

參考文獻:

1劉燕婷,雷紅濤,鍾青萍,河豚毒素的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8,29(2):156-159

2王麗雅,陶寧萍,龔璽,河豚的食用安全性及營養價值研究進展上海農業學報[J].2012,28(2):123-1238

3張磊,邱從乾,陳俊等,上海市鮮河豚魚人群試食試驗可行性研究[J]. 上海食品藥品監管情報研究,2010(4):17-22

4 宮慶禮,崔建洲,黃海龍,王茂起,包大躍,張理,河豚魚的安全食用研究,衛生研究,Vol.32,No.4

5 Clark RF, Williams SR, Nordt SP, Manoguerra AS. A review of selected seafood poisonings. Undersea Hyperb Med. 1999, 26 (3): 175–84 [2008-08-12]. PMID 10485519。

6蘇捷,薑琳琳,吳靖娜,王茵,張農,動物攜帶河豚毒素的分子機制與生態作用。南方水產科學,Vol.9,No.4,Aug,2013。

注意 注意

團長廣播時間

升級完的各位是否覺得,從此再也找不到團長的信息了呢?別擔心,團長這就教你跟團長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方法↓

加·星·標!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步驟

怎麼樣?學會了嗎?

我們下次再見咯!

本文為文章作者原創,歡迎轉發分享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轉載、約稿、投稿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