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壞消息!人體自身可能永遠無法產生新冠抗體

醫訊君語:這意味著新冠康復者還會再次感染!

儘管許多國家抗疫的策略都基於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可以產生抗體,防止再次感染,但一份最新研究顯示,不是每個染病的人都能產生抗體,或是長效抗體。

抗體是由免疫系統產生的蛋白質分子,能與病毒刺突蛋白結合並阻止其感染人體細胞。某些免疫球蛋白例如IgG可以在免疫系統中存在很長時間。在感染了SARS的患者身體中12年後仍然可以找到這種抗體。

據《南華早報》報導,根據中國和美國科學家針對抗體進行的最新研究,人體可能永遠無法對新冠肺炎產生抗體。

他們研究了疫情暴發初期、暴露於確診病例的武漢地區醫護人員,看他們能否產生抗體。結果在超過2.3萬個受測樣本中,發現至少四分之一在某個階段曾經感染病毒,但截至4月,僅4%已產生抗體。

研究人員非同行審核(non-peer review)的論文周二(6月16日)已刊登在生物醫學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他們得出的一致結論說:人體自身不太可能產生長效有保護性、對抗新冠病毒的抗體。

這項研究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王行環教授和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分校的科學家所領導,以武漢市衛生保健工作者和綜合醫院工作人員為研究樣本。他們發現,只有有4%的衛生保健工作者和4.6%的綜合醫院工作人員具有IgG抗體。

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直到一月下旬才得到證實,武漢的許多醫生和護士在治療病人時沒有穿著額外的防護裝備。較早的研究發現,武漢市2.5%的醫院員工在爆發期間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據估計,這一群體中實際感染的比例可能高達25%。有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沒有症狀,實際的感染比例可能更高。

研究人員稱,有明顯症狀的確診感染患者往往會產生更多的抗體。一項較早的研究發現,他們所觀察的所有確診病例在疾病發作兩周後均已產生IgG抗體。王行環的團隊還發現,研究中超過10%的人可能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失去了抗體保護。

根據他們的研究,抗體測試可能不足以判斷某人是否已被感染,而且像IgG這樣的抗體的存在可能不一定會在以後能夠提供免疫力。

王行環寫道:“為康復的新冠患者提供免疫證明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同時,北京清華大學的一個團隊進行的另一項研究表明,新冠患者產生的抗體越多,結果越差:研究中抗體反應最強的患者死亡率較高。

研究人員指出了一種稱為抗體依賴性增強的現象,在這種現象中,病毒為了感染人體細胞,通過抗體“搭便車”從而進人體入的細胞。王行環說,這是“需要密切監視的大問題”。

但是南方醫科大學抗體工程研究主任吳英松說,武漢的這項研究應該謹慎對待。他指出,大多數抗體測試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僅檢查兩種抗體,這可能意味著可能得出錯誤的結果。他說:“關於新冠病毒,還有很多我們不了解的基本知識。”

科學研究稱衝馬桶可傳播新冠病毒

此前,研究人員說,在馬桶衝水後,顆粒繼續從最近沖洗的馬桶中出來,時間長達一分鐘,形成一團氣溶膠,如果一個人被感染,氣溶膠可能會攜帶病毒。現在,一項新的研究似乎支持了之前的研究,指出了一條與廁所有關的傳播途徑。

這項研究發表在《流體物理學》雜誌上,研究了馬桶衝水時顆粒是如何被吹出的。眾所周知,沖洗的行為會產生氣溶膠或空氣中的顆粒,然後被吸入後落在其他表面。如果一個人感染了冠狀病毒,這些氣溶膠可能含有病毒,之後上廁所的人都有可能自己被感染。

研究人員表示,從日常經驗來看,衝馬桶會在碗內產生強烈的湍流,這種衝刷引起的湍流會不會把含有病毒的氣溶膠顆粒排出馬桶外?研究人員採用計算流體力學的方法,探討並直觀地了解廁所衝水過程中流體流動的特點以及衝水對病毒氣溶膠顆粒傳播的影響。

早前來自中國的研究似乎表明,來自衝水馬桶的空氣顆粒是病毒的一種可行的傳播途徑。研究指出,在典型的情況下,糞-口(顆粒落在嘴裡)和糞-吸(吸入含有病毒的微小顆粒)都有可能。最新一輪的研究支持了這一觀點,揭示了衝水後馬桶周圍的顆粒會殘留在大團的氣溶膠中,而這些氣溶膠在衝水啟動後的一分鐘左右可以繼續從馬桶中傳到空氣中。

科學家們發現,馬桶沖洗都會產生強烈的湍流,產生高達5米/秒的上升速度,當然能夠將氣溶膠顆粒排出馬桶外,約有40%-60%的顆粒物可以上升到馬桶座上方造成大面積擴散,這些顆粒物距離地面的高度可達106.5厘米。即使在後沖洗期(最後一次沖洗後35s-70s),擴散顆粒的上升速度也能達到0.27 cm/s-0.37 cm/s,並繼續攀升。科學家們表示,只要在衝水前關上馬桶蓋,就可以減輕傳播。

來源:中外醫訊(medinfo-au)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