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的藝術商業啟示錄

中國藝術現場 關注正在發生的藝術事件!

“潮流易逝,風尚永存。”Coco Chanel 女士的這句話一直被時尚藝術圈奉為至理名言。不斷變換的款式和花樣,對洶湧襲來又滔滔而走的潮流史來說微不足道。

到如今,“潮流藝術”正被推上風口浪尖,“國潮”也看似正帶著中國自身的審美語言突出重圍……藝術究竟能否為“潮流”賦值?“潮流”又能否帶動高端藝術走向生活?

6月11日,被譽為亞洲潮流教父”的日本時尚設計師、音樂製作人藤原浩領銜出席了於大千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中日藝術設計跨界創新交流論壇“。他的到訪也為聖佳拍賣大千畫廊——這兩個 30 年的老牌藝術機構,帶來了關於傳統藝術與當下生活,以及高端生活方式與潮流文化結合的諸多啟示。

“大千藝研所”欄目也想借此機會,探探當今紅翻天的“潮流藝術”的究竟,以及藤原浩本人——這位超級潮流 icon 帶給我們的新啟發。

藤原浩正在大千當代藝術中心觀展——墨邸:再造東方生活旨趣

· 潮流的藝術化,藝術的潮流化 ·

不僅僅是“跨界”

前段時間,優衣庫與街頭藝術家 KAWS 的聯名T恤強勢霸榜各大熱門話題,成為一個病毒式傳播的商業和文化現象。

在聯名T恤的全民瘋搶和各種潮流藝術展狂轟亂炸下,這種所謂的“潮流藝術”——一個暫且沒有英文翻譯的中文詞,成為了人盡皆知的新概念,甚至不再被貼上“小眾”的標簽。

優衣庫和KAWS的聯名完全展示出了潮流藝術家在大眾市場的潛力

而今年 4 月 1 日,你一定被這個新聞刷過屏:在香港蘇富比的拍賣專場上,KAWS 創作於 2005 年的作品《The KAWS Album》,被拍出了1.16億港幣的天價

《The KAWS Album》

這幅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好朋友 Nigo 的畫作,將“潮流藝術家”推上了一個起碼在價錢上能與在世頂尖藝術家平起平坐的地位。加之以前村上隆、奈良美智等在商業上取得不俗成績的佼佼者,不少人認為他們已經算得上是當之無愧的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家(Contemporary Artist)。

KAWS(左)和好友Nigo(右)。同為潮流時尚圈的 Nigo 因為長相神似藤原浩,並且也確實曾“師從”藤原浩,因而被稱為“藤原浩二號”

如果說 KAWS 是當今很多中國年輕人的“潮流啟蒙”,但放眼幾十年前的亞洲,把藝術玩成潮流,把潮流玩成藝術,藤原浩才是那個“鼻祖”。

上世紀 80 年代,藤原浩與一眾 DJ 出身的“東京潮流小子們”登上雜誌的《LAST ORGY》音樂和時尚專欄,以一種全新的街頭形式為日本年輕人表達自我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對設計、音樂、時尚等亞洲的流行文化浪潮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徵。

街頭小子時代的藤原浩

這位已 55 歲的“大叔”,仿佛一直有讓各種 High Fashion、奢侈品等“高嶺之花”出現在街頭巷尾的魔力。村上隆也曾評價藤原浩,覺得他有一種能力,可以快速確定什麽是適合他的,同時還能與當代流行藝術接軌。

LV 與藤原浩的設計廠牌 Fragment Design 的聯名系列

正是看上了這一點,前 LV 的男裝成衣藝術總監 Kim Jones也是藤原浩的擁簇之一。雖然執掌奢侈品牌,但 Kim Jones 並未將其繼續“奢侈化”,和藤原浩一樣,熟悉大眾流行文化的他將更多元的文化植入到高級成衣中。

Kim Jones(左) 和藤原浩(右)

總而言之,作為先驅和開拓者,藤原浩最大的貢獻就在於他能遊刃有余地嫁接大眾流行文化與奢侈消費品——也就是奢侈品的流行化,和流行文化的高端化。

藤原浩、KAWS 等跨界潮流藝術家們所做的,並非對高冷小眾的 High Fashion “降維打擊”,只是通過多元文化的植入,讓高端生活方式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

大千藝研所:

我們在當今的商業市場,看到了越來越頻繁的品牌聯名和跨界。您如何看待這種跨界的常態化?

藤原浩:

確實,跨界能帶來很多新鮮的東西,但我覺得也不僅僅是局限於跨界文化。無論是何種跨界,其實參與跨界的單一文化本身,也都必然有自己獨到的魅力。所以說,曾經隱藏在歷史中的某個東西,只要有閃光點,哪怕看上去微不足道,也可能在當今自然而然地流行起來。

· 藝術老前輩們的“潮流玩法” ·

潮流圈的藝術文化賦值

說起來,杜尚大概是當今潮流圈藝術形式的開創鼻祖

如今的很多跨界聯名合作,就跟杜尚當年去五金店買了個小便池,然後在上面簽個名就放到美術館裡的手法差不多。其實《泉》是為了告訴別人,藝術不是高大上的東西。

當代藝術作品中每件作品最重要的是精神創作,而非形式。並且在杜尚之後,藝術的媒介也豐富起來了。

杜尚和他的作品《泉》

不說如今大火的KAWS、村上隆和奈良美智,早在 40 多年前,安迪·沃霍爾,基斯·哈林等已經過世的藝術家就像很多當下的年輕藝術家一樣,把奇、夢露、貓王等時代潮流元素畫進作品中。

如果 40 年前就有潮流藝術的概念,他們的作品絕對也當之無愧。而他們的作品與衍生品,當今仍然受到眾多潮流藝術愛好者的歡迎與追捧。

安迪·沃霍爾的《瑪麗蓮·夢露》

基斯·哈林在作品中融入米老鼠

當今的聯名潮牌,雖然從價格上來說,還是有那麽點兒讓人望而卻步。不過縱使無法擁有,也好在讓街頭的潮流小子們有了步入藝術圈兒的談資。

能從潮流藝術啟蒙打開當代藝術的大門,也算是潮流藝術的對當下文化賦值的功德了。

大千藝研所:

您認為中國的藝術家如何能更好地融入當代語境中?

藤原浩:

我很高興看到中國已經出現一批非常優秀的藝術家,但大家在做藝術的時候,可能會被某一種東西給束縛。我希望大家在做藝術的時候,是帶著快樂、愉悅的心情去做藝術,而不是被某樣東西束縛。

·國潮崛起的墊腳石與絆腳石?·

雨來波際合,風起浪中浮

對於當下“國朝崛起”的現狀,我們尚且抱著一個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

比起“logo遊戲”,千禧一代更需要實實在在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這對“國潮”來說,既可能是無形的墊腳石,也可能是絆腳石。

層出不窮的“聯名潮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似乎更多是“趨利性”:設計無所謂的,做的產品就是為了網紅、刷屏,以及賣錢。所以,哪怕是有著深厚文化根基的故宮聯名產品,出品太過心急,也難免遭到不少詬病。

在社交媒體引發狂歡的故宮IP口紅,卻因為質量問題遭遇緊急下架

藤原浩倒也不認為自己出身“街頭”,他非常大方地承認只是喜歡由音樂派生出來的時尚,並不等同於原本就存在街頭文化的洛杉磯和紐約。

他只是以一個亞洲人的監視者身份,用平行視角去吸收美國流行音樂、歐洲貴族文化等諸多舶來文化,並將其適配在更合適的流行語境裡。若不是深諳此道,日本動漫也不會成為歐美街頭文化中頗為強勢的看板元素。

圖為藤原浩與 Pokemon 的聯名系列

無論如何,國潮崛起正當時,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傳統與複古在創造全新美學體系的可能性。但相對於美國、歐洲、日本的消費者更注重品牌背後的故事,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可能更多只是跟風潮流而已。

國潮是否能擺脫“行銷”、“賣貨”的短線意圖,在講好品牌故事的基礎上,挖掘到自己的獨特內核,成為另一波席卷世界的藝術文化現象?

誰敢說傳統國畫土?在齊白石面前,KAWS 也是一枚小迷弟。(圖片來自 KAWS 的 Instagram)

讓時間去檢驗這一切吧。畢竟賈伯斯早就說過:偉大的藝術品不必追隨潮流,他本身就能引領潮流。

大千藝研所:

您覺得崛起的中國藝術家,或者潮流創意人,該如何像日本一樣建立起自身的語言體系?

藤原浩:

剛才一直在看大家的作品介紹,我想我也感受到了自己和中國各位藝術家的某種區別。我認為我們也不一定要刻意著眼於傳統。我們總是在說中國有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但在我們過於強調、執念於傳統的時候,恰恰會讓我們不經意地失掉傳統。

藤原浩參加“中日藝術設計跨界創新交流論壇”

藤原浩在現場的發言雖不多,但可謂“穩準狠”。其實,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潮流語境,“複刻”傳統本來就是不現實甚至荒謬的。對當下的我們來說,只需要汲取傳統中那些應驗了當代語境的閃光點。

不免讓人想起達利的那句名言——“我越接近達利,他就離我越遠。

撰文|王師境

來源丨大千當代藝術中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