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習書記同我們聊“理想·價值·人文精神”

2005年6月2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為兩千餘名在杭高校師生作了題為“理想·價值·人文精神”的主題報告。習近平同志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雖然人生道路很長,但關鍵之處往往只有幾步;雖然人生問題很複雜,但要害在於把握住最基本的東西。每個人的人生各有不同,但不同的人生,有一些基本的東西是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把握的。”

採訪對象:歐陽楊,女,1982年1月生,湖南長沙人,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2001級博士生,現自主創業。林錦,男,1986年4月生,福建連江人,浙江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2004級大學生,現任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團委書記。吳盛,男,1983年12月生,浙江余姚人,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七年製專業2003級學生,現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醫生。章旻,男,1971年9月生,浙江杭州人,時任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理論宣傳室副主任,現任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採訪組:沈黎勇 石新明 盧思穎 葉盛珺 梁豔 陶安娜 馬宇光 高銘希 陶甄

採訪日期:2020年9月30日

採訪地點:浙江大學團委辦公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6號樓11樓辦公室

採訪組:歐陽楊、林錦、吳盛、章旻同志,你們好!2005年6月2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為在杭高校的兩千餘名師生作了一場題為“理想·價值·人文精神”的主題報告。請大家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

歐陽楊:2005年,我在浙大計算機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擔任學院博士生會主席。6月20日上午,在學校黨委副書記葉高翔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浙大約120名師生乘坐校車來到省人民大會堂,聆聽習書記的報告。記得一走進省人民大會堂,我就被它的神聖莊嚴所震撼,大會堂的屋頂宛若點綴著璀璨星光的天空。習書記準時到場,親和大氣,沉穩平易。

林錦:我是福州人,那時在浙江大學讀大一。得知習書記要來作報告,我第一時間便報了名。當時大家都搶著要去聽報告。會場除了浙大師生,還有省內其他高校的師生代表。

聽完習書記的報告,當晚學校便組織師生召開座談會。我參加了座談會並發言,討論十分熱烈。省委領導向大學生作報告是一種很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習書記運用具體事例和親身經歷幫助大學生了解國情、省情,青年學生則透過領導幹部的思想邏輯、工作風格和個人魅力找到自我奮鬥的方向和力量。這次報告會引發了我們對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國家發展的深刻思考,很多同學都認真作了筆記,寫了學習體會。

採訪組: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報告的主要內容?

歐陽楊:整場報告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人文精神”這部分。習書記說,科學知識使我們認識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知道“怎麽做”,掌握“改變人類生活的工具”,那麽人文精神就是引導“應不應該做”,實現人自身的發展。兩者好比是“智商”與“情商”的關係。他認為,對大學生來說,人文精神尤為重要。他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種精神就是“四股氣”:志氣、勇氣、正氣和才氣。志氣是勤奮刻苦的充電站,勇氣是披荊斬棘的開山斧,正氣是令人敬畏的向心力,才氣是成就大廈的腳手架。大學生尤其需要培養四種精神,就是“學習或做事要吃得起苦,為人或共事要多予寬容,受挫或遇事要樂觀向上,創業或成事要融入團隊”。

我之所以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為當時習書記舉了很多生動的案例。他以“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的浙商精神為例,告訴我們學習或做事都要吃得起苦。他還向我們講述了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婁師德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是在大學裡,還是走上社會,都要善於處理好人際關係,而處理好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要寬容、豁達、大度,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具有“忍一句、息一怒、容一著、退一步”的雅量,甚至“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在談到培養樂觀精神的時候,習書記語重心長地說:“還有一件事也總是牽掛著我的心,就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客觀分析了我們這個階段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個性心理出現了重要變化,思維成熟、社會情感得以發展、自我意識增強;心理處在第二反抗期,具有可塑性和變化性的特點,等等。他希望我們大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能正確對待和處理諸如環境適應、人際關係、學習壓力、經濟困窘、擇業競爭等方面的難題,始終保持積極向上、達觀處世的生活態度。

最後,在講到團隊精神的時候,習書記以項羽和劉邦爭霸的歷史故事為例,告訴我們“大凡成功之士,都能與人合作共事”。他說,現代社會把人們組織起來,就是要發揮團隊的整體威力,使團隊的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他告訴我們,當下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追求的是個人價值與團隊績效雙贏,要想取得成就,隻發揮“以一當十”的乾勁還不夠,必須提高團隊合作能力,使整個團隊發揮“以十當一”的功效。我們這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與父輩相比,吃苦耐勞、寬容大度、樂觀積極、團隊合作這些品質都更顯欠缺。習書記提出的這四種精神,對我們來說,尤其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吳盛:習書記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雖然人生道路很長,但關鍵之處往往只有幾步;雖然人生問題很複雜,但要害在於把握住最基本的東西。每個人的人生各有不同,但不同的人生,有一些基本的東西是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把握的。”

習書記還和我們分享了自己年輕時的一些經歷,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講述了自己在梁家河插隊時的情形。他當時比我們現在的年紀還小,政治上也遭受牽連,但他沒有自暴自棄。因為他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雖不能兼濟天下,也要獨善其身;雖無以治國平天下,也應修身齊家。他堅持勤奮學習,白天放羊時不忘帶上書本,夜晚在油燈下刻苦讀書,以至於早上起來吐出的痰都是黑的。

習書記說,他在梁家河時和鄉親們一起乾農活、坐土炕、吃酸菜、侃大山。他還與我們分享了自己當時怎樣與人民群眾接觸,如何想辦法進一步深入群眾的生動故事。比如,他跑到鄉親的窯洞裡串門,坐在炕上和他們拉家常,了解鄉親們的實際生活需求,帶領鄉親們打井、辦沼氣,切切實實地改善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狀況。他說,自己在插隊的這段經歷中,通過深入群眾,真真切切地了解了社會的情況,理解老百姓的心情,體諒老百姓的困難。更重要的是,這段經歷讓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

習書記將自己的知青歲月娓娓道來,通過一個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生動案例,告訴我們應該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在實踐中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特別強調,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棟梁,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航向,從一定意義上就代表了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未來的走向。他希望大學生能夠珍惜校園的學習和生活,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將來真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人才。習書記在報告中提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多年以後,當我再次聽到這句話時,有了更強的情感共鳴。

章旻:習書記在報告中跟同學們談了三個問題,緊扣“理想、價值、人文精神”這三個關鍵詞。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習書記在報告中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寄語。他說,價值觀主要是回答人為什麽活著、怎樣判斷是非、怎樣衡量得失的問題。一個人如果不知道為什麽活著,不知道信奉什麽,不知道用什麽來判斷是非、衡量得失,就會感到迷茫、空虛、失落,甚至墮落。他認為,大學生最起碼的價值取向就是要愛祖國、愛人民、愛共產黨、愛社會主義,牢固樹立祖國觀念、人民觀念、黨的觀念和社會主義觀念。

習書記在報告中說,他在福建工作十七年多,一直把“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詩放在案頭自勉。愛國感情是很神聖的,大學生都很愛國,但怎麽愛國?愛國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理念,既要講感情,更要講理性。理性地愛國,必須把握兩個要點,一個是怎麽認識國家利益,一個是怎麽看待和平發展。他說,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平發展、和諧穩定,就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最大利益,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只有增強了國家的綜合實力,我們才能從容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牢牢把握主動權。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最嚮往和平,鄭和七下西洋就是傳承文明、和平發展的典範。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提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現在我們國家將這一方針深化為和平發展戰略。從這一戰略出發,我國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堅持發展,堅持合作,這是對“中國威脅論”最有力的反擊。

習書記在報告中還分享了他在農村插隊時與群眾打交道的一些親身感受,告訴同學們要樹立人民觀念,因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國家的主人。他說“要像愛父母那樣愛老百姓”,令我記憶深刻。

在講到黨的觀念和社會主義觀念時,習書記沒有和我們講大道理,語言平實而真誠。他說,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民族眾多的大國,這樣一個地區差別和城鄉差別明顯的大國,這樣一個後起的發展中大國、全世界都盯牢你的大國,如果沒有共產黨這樣的主心骨,我們的國家就會變成一盤散沙,陷入內亂外患之中。他希望大學生了解黨的性質和宗旨、歷史和現狀,真正明白共產黨的執政是歷史的選擇、真理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

林錦:我記得最清晰的是,習書記關於責任感的闡述。他說,責任是人的社會屬性的集中體現,是人之為人的本質要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說就是責任關係。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一個人履行責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而個人價值的大小,也是和承擔的社會責任成正比的。他從儒家思想入手,概括了忠、孝、仁、義的含義。他說,忠就是要對國家負責;孝就是要對親人負責;仁者愛人,仁就是博愛,仁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負責;義就是要對自己負責。對於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大學生要好好領悟。

習書記指出,大學生體現責任感,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對自己負責,對自己怎樣成人、成才、做人、做學問負責;對親人負責,懂得怎樣去關心、愛護自己的親人,懂得怎樣去減輕和分擔父母的種種負擔和憂慮,懂得怎樣以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來增添親人的喜悅與家庭的歡樂;最後,推己及人,推而廣之,要對更多的人負責,也就是對民族、對祖國、對社會、對人類負責。

習書記還用翔實的數據,向同學們介紹了浙江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就。他告訴同學們,浙江是中國改革開放全景中的一個縮影,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這讓現場在杭州讀大學的同學們很有認同感。

採訪組:請問你們覺得習近平同志的報告有什麽特點?

歐陽楊:記得習書記在報告一開頭就跟我們說:“今天,我不是來給大家說教、訓話,而是想作為同學們的長輩,作為一個過來人,結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同大家交流、共勉。”這樣的開場白一下子就拉近了與我們的距離。

在報告中,習書記與我們分享自己走過的人生路,用生動易懂、貼近生活的方式講給我們聽。他作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我感覺到,人進入社會的過程就如同揉麵粉的過程。麵粉加上水揉一下,然後一捏,很容易散開。但你繼續揉,揉了千遍萬遍後,它就再也不會散開。你給它拉長了,它也不會散架,反而變成了拉麵,這是因為它有了韌性。人走上社會,就像麵粉一樣被社會不斷地搓揉,剛開始可能會散架,但你信念堅定,受得了壓力,越揉反而越韌,最後變得非常有韌性,再也不怕搓揉。大家都應聽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百煉鋼化為繞指柔,也是同樣的道理。”習書記用這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在各種考驗下成長起來,才能真正承受得住人生的壓力。

吳盛:習書記的講話風格和我聽報告前想象的不一樣。他當時是省委書記,但是完全沒有大領導的架子,也沒有什麽官話和套話,而是像大朋友一樣與我們溝通交流。他的講話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名人名言信手拈來。尤其是他講到很多歷史小故事,循循善誘,不僅使我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也讓我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以李鴻章為例,闡釋了“弱國無外交”。他引用了宋代詩人楊萬裡的一首登山詩:“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通過這首詩,他告誡我們:“人生在世,就如登山,從來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面臨各種考驗。特別是對大學生來說,既會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喜悅與鼓舞,又會有‘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焦慮和迷茫。有的人在迷茫中走向邪路,有的人在挫折前失魂落魄。因此,關鍵是要有一種信念支撐自己、把握自己,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他還講到傳說中釋迦牟尼與弟子的一段對話。相傳釋迦牟尼曾問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乾涸?”弟子們面面相覷,無法回答。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大海裡去。”習書記說:“個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而一個民族的理想就是大海。”在習書記的講述中,我感覺理想信念這些詞一點兒也不空洞,也不遙遠,很受啟發。

林錦:習書記的報告風趣幽默,引人入勝。比如,他提到的“保齡球效應”,這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大概意思是,保齡球投擲的對象是10個瓶子,一個球砸倒9個瓶子和砸倒10個瓶子看似差異不大,實際大相徑庭。他說,你如果每次都砸倒9個瓶子,最終得分是90分;如果保持確定性,每次都能砸倒10個瓶子,最終得分就是240分。習書記用保齡球的積分規則告訴我們,只要每次稍微優秀一點點,我們就有可能贏得更多機會。這種機會的疊加就是人生效應的逐級放大,最終產生人與人之間的巨大落差。他勸勉同學們,進入大學後,就應該明確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礎。哪怕僅僅是想在幾年後取得一個借以謀生的工作崗位,也應該好好學習,自加壓力,練就一技之長,做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的人,而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這一點我一直銘記在心,多年來也是一直這麽要求自己的。

章旻:我覺得習書記很有教育家的風范,非常熟悉教育規律,能夠準確把握青年人的心理。在報告中,習書記專門提到了浙江大學的西遷歷史和求是精神。省委書記對浙江大學的歷史、文化、精神如此了解,有非常深刻的感悟與體會,我作為浙江大學的一名教職工,真是既感動又驕傲。他特別強調,求是精神不僅是浙大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應該成為全省所有大學乃至我們大家所共同擁有的寶貴精神財富。報告的最後,習書記講了一個寓言——

有位老木匠準備退休離開建築行業,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走,請他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礙於情面答應了,但他去意已定,心思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後,他急著向老闆交差。結果,老闆把房子的鑰匙遞給他說:“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給你的禮物。”老木匠當場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怎麽會如此粗製濫造呢!

習書記對同學們說:“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在‘建造’自己的生活,是積極行動、精益求精,還是漫不經心、消極應付?一旦等到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卻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裡了。還是讓我們來當一個好木匠吧,用你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敲進一枚釘,明天加上一塊板,後天豎起一面牆,來腳踏實地地建造屬於自己的房子。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推倒重來。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這一天我們也要活得優美、高尚、有意義,因為這座房子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報告結尾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採訪組:現在回過頭去看這場報告,你們有怎樣的感觸和體會?

歐陽楊:我在博士畢業的時候,沒有和大多數同學一樣選擇去高校工作,而是選擇了去企業。因為我覺得企業是一個轉換器,可以將實驗室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將那些高科技服務於最廣大的人民生活。就像習書記當年在報告裡跟我們說的那樣,要對自己和周圍的人負責,推己及人,推而廣之,要一直嘗試對更多的人負責。我們的創業初心就是希望能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讓人們更加健康長壽。

總結這些年創業的經驗教訓,越來越體會到習書記當年所強調的吃苦、寬容、樂觀、團結的精神是多麽重要。我們現在的創業團隊,有來自各個專業的人才,包括機械、電子、生物、材料、光學等,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就像一塊塊樂高積木一樣,相互支持,相互補位,一起完成很多了不起的工作。

吳盛:這個報告對我的觸動還是蠻大的,當時還寫了一段心得體會。習書記勉勵同學們樹立理想信念,到群眾當中去。他強調,要處理好課堂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把所學所用融合到實踐當中,落實到群眾中去,這對我之後的學習和工作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報告會後,我們去衢州、臨安等浙江省一些經濟相對落後的地方,在社區開展義診等活動,在社會實踐中深受教育。直到現在,作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黨總支委員,我也經常組織黨員深入農村、社區開展義診、調研和幫扶活動。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我報名參加了浙江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奮戰兩個月,救治了數十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現在回想起來,當初能在第一時間毫不猶豫報名奔赴抗疫一線,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因為受到了當年習書記報告精神的激勵。

林錦:那場報告會對我的教育非常大,特別是習書記講述自己在梁家河的故事,讓我認識到基層實踐的重要性。大學期間,我每年都帶隊組織同學們到農村地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畢業後,我主動爭取到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支教一年。研究生畢業時,我堅定地選擇到基層去。當時,我有到大型國有銀行、金融機構工作的機會,有到上海、杭州等一些事業部門工作的機會,但我最後選擇了到寧波保稅區管委會工作,從最基礎的工作乾起。目前,我在基層從事共青團工作,習書記當年報告的精神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若轉載此文,請不要刪改標題、正文、加插圖片,謝謝合作。)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