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秘鞋圈產業鏈:鞋炒不穿 操作套路如同炒股炒幣

最近流行一個段子,“老年人炒股,中年人炒幣,年輕人炒鞋,總有個坑適合你”

炒鞋成為一種新的時尚,而“天價”潮鞋背後的產業鏈中,錯綜複雜的力量在此角力,收割著一代鞋粉們的青春。

割不完的韭菜,炒不完的鞋

日前,全世界最貴的球鞋Air Yeezy 2(Red October)以1700萬美元的價格在網上成交。

一雙鞋硬是被炒成了別墅!

“鞋王”本尊

“炒鞋”到底有多暴力?

鋼鐵直男大本營“虎撲”中流傳著一個炒鞋的故事:一個二十四五歲的男生,從大學開始炒鞋,現在專職炒,一年能賺到50萬。

2017年9月,Nike旗下Air Jordan和國際潮牌OFF—WHITE合作,設計了一款名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

這款鞋售價1499元,在官方發售後不久被炒到12000元。兩年後,價格一路飆漲到70000元,漲幅超過4500%!

李寧和NBA巨星韋德簽約,發售了一款球鞋,售價1000元,幾個月後,在二手轉賣市場拍出了40000元的高價。40倍的暴利,炸裂!

爆火的鞋市吸引了機構資本的介入,很多炒鞋財團、私募基金帶著過去玩轉股市的經驗入市。

他們操作球鞋跟炒股的套路一樣,低價大量吃進,短期內使貨品達到真空,等待球鞋指數暴動,需求量上升。壟斷碼數的他們,趁勢將價格調控到新的高度,引發大眾的追漲,然後放量收割,一位鞋市人士說。

炒鞋的野蠻演化

2010年以前,鞋市靠小眾籃球迷的支持。伴隨著NBA中國化與國內籃球運動的發展,SNEAKER(球鞋愛好收藏者)文化逐漸興起。

彼時,喬丹、科比、奧尼爾等NBA巨星效應使得球鞋在國內有了第一批粉絲與用戶。

2011年鞋市遇冷,市面上所有的鞋,暢銷如喬丹一代,比如目前炒上天的AJ1,大熊市下,它的命運也是進入折扣店。三到五折,800元以下即可到手。記得那時,像小財女這樣的偽球迷、假鞋控們開心地撿漏。

那時,球鞋作為商品遵循經濟供求規律。真實的供應量充足,需求偏窄,球鞋除熱銷新品外,價格整體疲軟。

2012年以來,慈善拍賣、球星聯名、明星帶貨、限量發行逐漸興起,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信息互通前所未有的便捷,催生了“鞋市”的野蠻生長。

隨之而來的是,球鞋脫離使用價值,成為一種符號商品,一種對標身份、消費理念的奢侈品。伴隨著消費升級,各方推波助瀾下,一種以年輕人為中堅的潮文化興起。

年輕人對個性獨立、嘻哈、潮牌的追逐,與飽含籃球運動、青春元素的球鞋融合,產生了魔幻的力量。球鞋充分迎合了年輕群體的消費訴求與精神傳達,而借此圈層突圍的鞋市成為了資本狂歡的角鬥場,“炒鞋”成為了時髦的投資方式。

鞋圈深似海

01.鞋圈產業鏈

熱衷吃瓜的小財女扒了扒,炒鞋產業鏈如下:

品牌商:2011年熊市讓品牌商如Nike、adidas學會了茅台、阿膠的行銷手段,蒙著眼睛“囤貨”,限量發售,管你價值是否回歸,反正有韭菜買單。

明星月台、帶貨,抖音、快手“抽抽瘋”,這是渠道環節,至關重要,但是看官老爺們心如明鏡,在此不再多提。

說說韭菜吧,畢竟是主要消費群體。

抽鞋環節,線上抽簽,慘不忍睹的中簽率,各種黑科技,比如多台設備刷號、換號等,基本還是“XX,很遺憾······”的結果,那種失望可以讓“饑餓者”成為賭徒,正中NIKE們下懷。同時,韭菜們還要面臨Bot(球鞋搶購機器人)的圍剿,“原價買到算我輸”,可見鞋販子的囂張!

還沒完,線下排隊環節來了。品牌方線下門市再來一波“線下二輪抽簽”的騷操作,人氣是徹底起來了,只是苦了鞋粉們千山萬水排隊,苦求不得,絕望吧!

據說,近日Nike 發售倒鉤,武漢、長沙等地的 L1 級別店鋪發售幾百雙,圈內人坐飛機去參加線下二輪抽簽。穿越千山萬水,人山人海的等待,然並卵,中者寥寥。不過,局中人誰在意呢,排隊中穿著最滿意的球鞋,趕赴“潮流”,要的是一種feel。

接下來說說另一方,鞋市的主力軍。一入鞋市深似海,黃牛、鞋販子(據說很多90後大學生棄學做鞋販)只是小弟,火爆的鞋市吸引資本與大鱷入局,他們才是弄潮兒。

據《第一財經》報導,2018 年 11月,一款 AJ 聯名在昆明發售,一位東北莊家特地飛到昆明,雇了50 個人排隊搶鞋。昆明總共發售了 26 雙,被這位莊家拿下了21 雙。

同時,不得不提無孔不入的“莆田”,如此暴力怎能少了莆田鞋廠。

原價鞋子概率低到可憐,正好給了“莆田”大展身手的良機。一雙炒到五六千的球鞋,莆田鞋廠批量製造各檔次的仿貨,成本甚至低到百元,以假亂真的技術讓所謂的“專業鑒定”迷了眼。

目前的莆田鞋價格也是水漲船高,畢竟500的貨色你敢信麽?反正大家蒙著眼吆喝,真真假假,賺得了錢就是“真”。話說韭菜真的慘,被割完一輪又一輪。

02.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更像一句迷人的廣告語,鞋圈也不例外。

靚麗光鮮的交易平台一定程度上更像是“攪屎棍”。躺著賺錢,水混了,差價賺走,對於市場亂象卻顯得無能為力。

2015年前後,國外的綠叉(StockX),國內的毒、Nice、有貨、鬥牛等平台進入鞋市。

這些平台充當交易中介,為球鞋交易提供了一定的便利,為鞋市帶來了一定的流動性與合規。但是,不菲的手續費與服務費用進一步提高了球鞋二級市場的價格。

以毒為例,盈利模式主要為抽取賣方成交價的7.5%-9.5%作為傭金,以及收取買家一定的鑒定費。

傭金與交易量相關,歸根到底取決於球鞋價格。盈利路徑依賴下,“炒鞋”成為多方樂見,鞋市變成為一個瘋狂的單邊市場。

至於平台提供專業“鑒定”服務,且不談如何認定“專業”,“一邊當裁判,一邊是運動員”的模式,看得小財女疑竇叢生。

當然,“有”或許總是好過“沒有”鑒定,至少是一種立牌坊、掛羊頭的前期努力有了,值得肯定不是麽!

另一方面,幾大球鞋平台貨源來自於散戶與鞋販子,其中一些資本雄厚的“莊家”,真正掌握著“定價權”,弱勢的平台被動的成為“幫凶”。

野蠻紛亂的市場中,平台與鞋販子之間利益的博弈,利潤空間的爭奪與中介費用的共謀,也加劇了市場的混亂,這一切最後都由消費者來買單。

03.炒鞋如炒股炒幣,讓你癲狂的神秘力量

在國外,Stock X以股票交易所的形式,通過24小時交易額創立了Jordan指數、Nike指數和Adidas指數,球鞋市場的波動牽動神經。

看看動輒200%以上的溢價,真是炒鞋如炒股,一入鞋市深似海。

不得不提,上文所說的莊家。小眾鞋市,掌握資金實力和影響力的幕後玩家似乎可以為所欲為。提前預熱攪動市場,精心策劃熱炒,利用信息不對稱,做局買入超限量鞋款,一陣跟風後,賺的盆滿缽滿的大佬們“一不小心”又割了一波韭菜。

急漲急跌的過山車,正是大佬們的舞台,刺激!

交易平台出現以後,多年傳統球鞋的現貨交易完全虛擬化,現貨價格、閃購價、預售價、漲跌幅等實時呈現,球鞋市場如同股市般刺激,順帶有了期貨、遠期的創新,更是讓你分分鐘直入人生巔峰。

頻繁的價格波動讓價差交易成為可能,平台的預售、寄存、求購等提供了靈活的買賣交易的條件,於是,價差投機與資本的推動讓鞋市成為比股市更加暴利的莊家市場。

“鞋穿不炒”的幌子?

日前,球鞋線上交易平台毒APP發布“鞋穿不炒”的倡議書,提出“球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毒APP倡議書中表示,球鞋是廣大消費者體驗潮流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我們呼籲廣大用戶、潮人和Sneaker理性消費,尊重球鞋文化,遠離炒賣行為,與毒APP共創良性的潮流消費市場環境。

公開資料顯示,毒運營主體為虎撲旗下的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是國內最大的球鞋轉賣平台,作為中間鑒定方和平台方,將買賣雙方對接。

天眼查顯示,4月29日,毒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為DST(DigitalSky Technologies),投後估值已達十億美元,進入獨角獸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王思聰通過天津普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間接持有毒近2%的股份,此前個人微博中曾推薦毒APP。

但是,作為潮鞋最大平台的毒,在大量諸如銷售假貨、賺取高額手續費、售後爭議等負面報導與質疑聲音背後,其“不炒鞋”的倡議似乎有點欲蓋彌彰。

機智的網友發現,毒學習Nice平台悄悄地開了寄存功能,一是少了再賣時候的快遞和平台查驗費,二是可以直接從平台發閃購。無疑,寄存功能方便了賣家,鞋市趨向“賭市”的腳步停不下來……

同時,毒大力拉攏周杰倫、羅志祥以及一大批網紅入駐,宣傳與月台難免,但不知宣傳與炒作的界限,毒如何厘清?

一位知乎網友爆料,其通過毒賣給“求購”,標價便宜了,平台直接退回,而原封不動漲價寄過去後,秒過。

來源:知乎網友

潮來潮去,鐵打的炒鞋市場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販子” 形容鞋市非常恰當。隨著鞋市的火爆,天平兩端呈現,莊家大鱷VS炒鞋大眾。90後,特別是學生黨的湧入,徹底將水攪渾。

北京等各城市球鞋限量發售門市前,總活躍著一批學生黃牛,新鞋發售時,一直在崗排隊。

一位學生黃牛介紹,“我第一次轉手的Air Jordan 1黑紫腳趾,讓我賺了3000元”。

然而,更多的是虧錢交學費的案例,深不見底的鞋市,肆意收割著他們的青春。

與此同時,鞋市中一批原住民(最初的拓荒者)正在悄悄退出。

一位鞋販子對小財女講述,他本人2014年進入鞋圈,2016年正式投資開始當作生意,2018年末收手退出。目前家裡還有逾萬雙鞋,由於其人已經出國,並未清理。

上述人士稱,選擇退出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場人群變了。曾經的市場偏向小眾,買方與賣方彼此明確需求,信任感很好。但是隨著消費群體的變化,炒鞋大軍的加入,暴漲暴跌的市場,讓鞋販子和老玩家無法判斷。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成為最大的風險,一旦判斷失誤,庫存難清很容易引發現金危機,導致客戶之間的信任鏈打破。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表示,火爆的鞋市讓一些廠商忽視研發新的球鞋或球鞋科技,更多轉向推波助瀾,引領炒作、行銷與帶貨。但是,市場繁榮是一種短期現象,遲早會飽和。對於一些熱炒的爆款球鞋,相比於其獲利的空間,鞋子的價值能否支撐價格的問題往往被忽略。

“從長遠上來看,泡沫終會破掉,屆時“囤貨” 接盤的小白們將承受代價”,上述人士指出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