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便利店的冬天生意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北方、冬季、夜間,便利店最不利的三個外部條件。

文 | 郭之富

編輯 | 萬徳乾

核心導讀:

北京冬季晚上的便利店都在賣什麽?

夜間經濟紅利,便利店有什麽機會?

便利店如何提升在夜間的經營效率?

長期以來,業界有一個說法:只能做三個“半”(半條街、半天和半年)生意的北京便利店市場,被稱為“便利店死地”。

2018年的冬季,北京雖然沒有太多的皚皚白雪,但還是同樣寒冷。24小時經營的門市相較於上海和深圳縱然偏少,但是夜間生意依然不夠特別活躍。頂多是相比前幾年要好很多,至少半夜出行,你找一家便利店不再像“找對象”那麽艱難。

資料顯示,從城市布局來看,香港平均每1.14平方公里就有一家7-ELEVEn;深圳的大部分大型住宅區的500米以內,基本都有配備一家便利店,其中有7成是24小時營業;上海,以56.74%的便利店城市覆蓋率僅次於深圳,排名第二。

從便利店的密度來看,通常標準情況是每3000人就該有一家便利店。便利店業態發展非常成熟的日本,平均每15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中國台灣,每2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而北京,便利店便利店的發展潛力還非常巨大,每7158人才擁有一家便利店。

根據北京市政府頒布的政策顯示,到2020年,北京市連鎖便利店數量將達到3000家左右,其中中心城區達到2000家以上,實現中心城區社區全覆蓋,24小時便利店佔比達到50%以上。

同時,北京市政府將“夜間經濟”也提上了工作日程。北京市政府2019年提出,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全市連鎖便利店門市數量達6000家以上,在每個小區原則上配備2個連鎖便利店,從而實現城市小區全覆蓋。

殊不知在5年前,北京城市便利店指數的排名還是全國倒數第二。如今有如此增長速度,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北京便利店夜間經營能力的逐漸提升。記者注意到這一宏觀背景,特此在凌晨期間(2點-5點)探尋了北京地區的幾家便利店。

誰在夜間推開便利店的門?

缺乏夜間消費傳統的北京,正試圖激發夜間消費潛力。

北京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頒布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鼓勵重點街區、商場、超市以及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並計劃在西城、朝陽、豐台、石景山、副中心和昌平等地各打造一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

而夜間經濟一般指從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凌晨點時,以服務業為主的商業文化消費,通常包括酒吧、夜總會、演出或秀場、咖啡廳、夜市、宵夜以及便利店等。

這裡主要談談便利店。

便利店選址,素來就有“金角銀邊草肚皮”之說,但是背後的邏輯依然離不開附近消費人群的分布。比如附近有學校、小區、休閑場所、娛樂場所或者是辦公大樓等等。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夜間便利店會是其他零售業態的補充性布局。如去餐館或者KTV想“偷偷”外帶一些酒水,計程車司機臨時想買包煙、打火機。或者肚子餓了······

然而,從經營時間上來看,也並不是所有的便利店都是24小時經營的,在望京阜通東大街的一家全家便利店,鑒於經營者是個人加盟,經營時間並沒有選擇24小時,和旁邊的煙酒超市一樣,夜晚12點左右就關門了,早上8點多才開始營業。

凌晨兩點半,記者走進花家地的多點便利店,買了杯熱豆漿與店內唯一的一位店員攀談了半個小時。記者發現,半小時內進來了四種職業身份的人:樓上只在晚間營業的“很久以前羊肉串”裡的員工、旁邊KTV的工作人員買了一瓶益酸菌、跑腿小哥來幫買了一包消費者指定的酸辣粉以及計程車司機。

之後在觀察附近的環境發現,附近還有如家和漢庭,轉角後的隔壁就是一家有著100多平的7-ELEVEn。

在沒有實地探店之前,曾一度以為,便利店24小時營業,大多是服務了深夜加班後回家的員工。其實不然,不同的來客人群,主要還是看選址,上述那家就是典型的以社區為服務對象。此外,還有以商業辦公大樓為主要服務對象。

可以肯定的是,北京地區消費者的夜間消費需求正在逐漸顯現。

如今,北京市政府提倡門市在夜間的經營時長可以延長。但是,我們要考慮的是,你所在的門市是否具有較強的夜間來客條件,以及所匹配的經營能力。其中,最重要的考核指標便是便利店所在的區域範圍內是否有相對充分的消費人群。就花家地的多點便利店來看,其主要消費人群還是樓上的烤串店、附近的KTV。

相對利好的信號是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改變了,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晚睡,尤其是千禧一代(泛指95後和00後),時常都會出來約個夜宵,看個夜場電影等等。而到周末時間,上班族有的也會選擇聚聚會釋放一下平日裡的工作壓力,同時也就延長自己室外的夜生活時長。

然而,有的便利店店主卻表示,從消費習慣、人力成本上考慮,很難延長營業時間。有人需要安靜的書店放鬆身心,有人願意在電貝司海豚音中排解壓力,也有人想在喧鬧又便宜的大排檔裡化解思鄉之情,繁榮的夜間經濟都應該有適合他們的消費場所。

記者認為,這一點就有些誤解便利店在夜間的經營功能了。上文也有提及,針對大多數的消費者,便利店在夜間扮演的角色更多是配角,並不像白天有著鮮食能“搶到”主角。

除了上述的三個半因素,北方、冬季、夜間,又是便利店生意最不利的三個外部條件。如今,便利店在這個條件裡,要從配角變成主角,其實考驗的卻是便利店的商品結構。

冬季夜間,要不要關東煮?

相對於南方,北京的冬季確實很冷,那冬季夜間的便利店裡是否都應該配備關東煮等熱食呢?

按照常識,尤其是寒冷的夜晚,冬季能夠取暖的商品確實會好賣一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凌晨2點至5點,記者在走訪多家便利店發現,望京南地區的物美便利店和7-ELEVEn、花家地的多點便利店和全家便利店、草房的便利蜂,以及常營還在運營的全時便利店,均未增加關東煮等熱食。

與一家便利店的員工聊天得知,他的夜班時間是晚上9點到早晨7點,一周下來工作五天,有三天時間是夜間一個人。“一個人的時候根本沒時間休息,晚上要查一遍線路,補貨的同時還要再檢查一遍是否有過期商品,關東煮的鍋要刷,蒸包子的箱子要擦······好多事要做呢!”

這家便利店夜間配貨兩次,分別是3點和5點,而凌晨唯一能取暖的熱食只有咖啡機裡的咖啡。而7-ELEVEn早就在凌晨3點就開始準備上新早上要賣的包子等熱食,但都是生的。

在北京夜間,那為什麽大部分的便利店夜間均不賣熱食呢?

記者認為:銷量和貨損沒有絕對保障是便利店不願增加此類商品的原因之一。相對於白天,夜間便利店的客流本來就低,而消費者來便利店的目的性商品,其實並不只是關東煮,沒有像白天時那般形成剛需。以KTV和餐飲等為例,酒水飲料的需求量反而會更大。此外,夜生活中大多是喝酒擼串侃大山,便利店從業者擔心熱食賣不出去,會形成較高的損耗。

另外,24小時均賣關東煮等熱食,那煮關東煮的架子和蒸包子的蒸屜什麽時候清洗?不勤更換或清洗的話,由此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就相對會增加。

所以,北京便利店夜間裡的商品結構,大多還是主要以快消品為主。

然而,當我們回歸便利店的核心——給消費者提供即時便利有溫度的消費服務,再去看看便利店夜間的商品結構時會發現,高密度的便利店分布,去適當地添置熱食或者夜宵等商品還是很有必要的。

便利店火熱發展的背後,其實是人們消費生活方式的轉變。無論是加班工作,還是休閑娛樂,夜晚不再是一天的結束,而是熱鬧的延續,生活和消費時間被拉長。24小時便利店提供的全天候服務,恰恰貼合了人們夜間消費的需求。

在生活方式轉變的今天,三個半的外在因素,並非限制北京便利店發展的關鍵因素。

因為氣象寒冷,所以只能經營半年或者是半天?便利店非常成熟的日本,北海道的冬季也很冷,但影響店面並不大。北京冬季便利店的生意,核心還是在於經營策略的調整。而北京是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區域,談及北京,實則如同在說整個北方冬季夜間的便利店市場。

當我們知道都是什麽人群,在冬季夜間進入便利店時,做出經營策略的調整,再多去嘗試,或許能有另一番收益。

如何提升夜間的盈利能力?

便利店的終極奧義,就是提供即時、便利、有溫度的消費服務。

所以,想要提升冬季便利店夜間的經營效率,還是要看服務是否到位。

“歡迎光臨XX便利店!”

便利店在夜間除了能夠提供一盞有溫度的亮光之外,進門的歡迎語也顯得十分的重要。像記者上次凌晨2點半進去的花家地多點便利店,就沒有這樣的細節,加上店內只有一人,而且時長進出入後面的倉庫,這樣顯得便利店十分的“冷”,而且有點嚇人。

曾經同某便利店創始人一起巡店對方的門市時,他就在和他的員工討論“歡迎光臨”的幾個不同版本,哪個更好聽、更能讓進店的消費者感覺到舒服。此外,夜間再配備一些音樂增加店內的氣氛,也會讓消費者進店後不會感覺沒人氣。

其次,添加熱飲展示櫃或者智能自助咖啡機。熱的飲料,如牛奶、咖啡以及暖胃茶等均是冬季消費者的飲料首選。而熟食方面,可以選擇添加關東煮、烤腸、雞腿、肉丸、蔬菜、煮玉米、手抓餅、茶葉蛋等熱乎的小零嘴,以補充消費者冬季夜間突然肚子餓的消費需求。

再次,添置一個熱水壺以備消費者夜間吃泡麵,或者免費提供熱水供應的服務。

最後,與第三方即時配送平台合作(有的便利店白天有自己的騎士配送),為消費者提供外賣配送。如此一來,消費者就不用自己出門就能吃到便利店的關東煮或者其他熟食了,這樣也解決了冬季夜間寒冷,消費者不願出門的痛點。

標星36氪,每天獲取圈內最新資訊

成為進階互聯網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