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中國物產圖文記事:牧業篇

歷史圖片精製

中國視覺巔峰

牧業是遊牧民族 (又稱草原民族)的傳統生活型態,而在北方的遊牧文明對中國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它與黃河、長江的農耕文明或衝突或融合,造就了現在的中華文化。遊牧生活塑造了塞外民族的性格和人生觀。他們沒有嚴格的倫理規範,來去如風,性情剽悍,善騎射,如狼一般,與定居的農耕文化產生的衝突,不時侵擾中華文明,也同時注入了新的血液,尤其在最後七百年,蒙古族和女真族成立了中國的朝代,他們的風俗與習性也內化為中國人的一部分。

穿越大漠的毅力

行經遼寧開原市街的駱駝,從遼西、蒙古到新疆的廣大草原和沙漠地區,遊牧民族使用駱駝做為交通工具,展現穿越大漠的強大毅力。

畜牧業所需最佳環境是遼闊的草地,在中國約佔土地面積的40%,且在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互動影響,有不同多樣的草場類型,與各種牲畜的養殖和不同季節的利用相影響。由牧業發展出來的產品,除了肉類食品以外,還有奶類、蛋類、毛皮製品等產品。而中國牧業因地域遼闊,自然條件複雜,所以畜牧業資源分布不均,重要牧區坐落在北部與西部地區。

蒙古人的燃料

乾燥的牛糞是蒙古人重要的燃料,他們會一邊放牧,一邊收集牛糞,收集其實並不容易,因為牧場之大沒有邊際。蒙古人也會用牛糞蓋房子。

陸港

在蒙古的陸港。水源不論對居民或是家畜都是生存要件,存在有如沙漠中的綠洲,蒙古當地稱水源地為“陸港”,部落會以馬車搬運取水。

養羊

中國人飼養家畜,無論是當作食物或是經濟來源,都相當常見。圖中兩位同樣帶著羊群的人正在聊天。

傳統的農牧社會常是自給自足,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更是如此,肉類主要是自家生產的牛、綿羊,其次為山羊、少量的馬,還有及少量的雜糧。從事畜牧業通常也會耕種,但並非為增加經濟收入,而是為取得飼料,特別是家畜種類是消耗糧食較多的豬、家禽、役畜和山羊等。畜牧業中也有一面勞役,一面生產乳製品相關或肉製品的養牛業、養馬和養驢業等。

擠牛奶

生活物資缺乏的蒙古地區,唯一較具營養價值的食品就是牛奶,但牛奶保存不易,蒙古人會再加工以便於儲藏存放。

馬宿

收獲之秋已過,緊接而來的是寒冷的冬季。一批批幫忙運送貨物的馬兒們,被集中在一處管理,放眼望去數百甚至數千的馬匹,相當壯觀。

無論是哪一民族,“家”的存在都相當重要,特別是遊牧民族在經常性的遷居中,他們的家也需有相應的性質─拆蓋容易,搬遷方便,這是蒙古包最大的優點,雖看起來外形小,但能使用面積卻很大,且室內空氣流暢,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又不怕風吹雨打,這種特殊的圓形住屋可說是蒙古人的文化與智慧的結晶。

蒙古包

對於經常在移動的遊牧民族而言,拆蓋便利的蒙古包是他們最好的”家“。蒙古包以枝條建立骨架,鋪上高粱稈,若冬天寒冷會再加上獸皮,冬暖夏涼的家就這麽完成了。

更有甚者,遊牧民族不僅將本身文化注入中華民族,也長期將勢力擴展到中亞和西亞地區,在歷史長河中,成為中國與其他異族銜接和交融地帶,促成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和多元。尤其每當中國積弱不振時,總會有一股聲音號召要恢復中國人的“狼性”,而草原狼顯然不是來自漢人的農耕區,而是少數民族所創造強大中國的血性和豪情。

老中國物產圖文記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