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世界背後:虛擬數字太空也有真實的高能耗

工作日的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是什麽?毫無疑問,拿過手機看一眼時間,再刷一下微信。用兩秒鐘,進入一天的互聯網生活。

匆匆早飯後,點開計程車軟體,叫了輛車上班,一路用地圖看實時路況,總算沒遲到。到了公司,開電腦處理郵件,更新工作日誌,開始上網查資料——公司的網總是那麽慢,跟合作夥伴傳檔案,捉急起來還要拿手機開熱點幫忙。

忙活一上午,不知不覺快12點了。外面大風起,手機上的氣象APP提示要下雨。和同事們一起定了外賣。

下午,一件麻煩的工作搞得你快瘋了,寫了25封郵件打了18個電話發了200條微信,終於在臨下班時解決了問題。外面雨過天晴,決定去爽一下。約起朋友,用點評網團購了餐券,順便在手機上買了兩張電影票。

電影不錯,有一段配樂特別好聽。回家路上,你打開音樂軟體,找到了這段音樂,隨後它又根據偏好推送了其他音樂。邊聽邊刷微信,發現差點忘了正在追的韓劇今晚更新!昨天專門為此買了影片網站的會員,到家後趕緊追兩集,心滿意足,準備洗洗睡。牙膏快用完了,躺在床上用手機下單買,順便買了洗發水零食。

完美的一天。

▲ (C) fixatgt.com

我們活在網絡世界裡。

每一家互聯網公司和電信運營商都宣稱要“連接人與XX”“連接一切”。電腦、手機、智能電視,覆蓋衣食住行的互聯網應用,讓人每時每刻的一舉一動,都通過劃一劃螢幕,點一點滑鼠,置於資訊世界的天網中。

行動軌跡、購物習慣、社交行為、興趣愛好、財務狀況、言論內容……關於你的一切,都化為數據,存放在那些互聯網公司和運營商的伺服器上,拚成了一個資訊化的人。

你鄙視《XX的後裔》,追《XX屋》或者《XX的遊戲》?隨便你。在資訊的世界裡,這些是平等的,鄙視鏈並無意義,一切不過是由0和1組成的數據而已。

科幻電影描述的景象就在眼前,我們已被包圍,並樂在其中。

數據爆炸

數據的最小部門是字節(Byte),一個字母那麽大。部門演進是這樣的:

1B(Byte字節);

1KB = 2^10 B = 1024 B;

1MB = 1024 KB = 2^20 B;

1GB = 1024 MB = 2^30 B;

1TB = 1024 GB = 2^40 B;

1PB = 1024 TB = 2^50 B;

1EB = 1024 PB = 2^60 B;

1ZB = 1024 EB = 2^70 B;

1YB = 1024 ZB = 2^80 B;

1BB = 1024 YB = 2^90 B;

1NB = 1024 BB = 2^100 B;

1DB = 1024 NB = 2^110 B;

1CB = 1024 DB = 2^120 B;

1XB = 1024 CB = 2^130 B;

……

十年前,個人電腦的硬碟大約是120GB,現在可能是1TB。而目前人類的數據量已經進入ZB時代。

國際數據公司(IDC)的報告稱,2013全球數據量為4.4ZB,增長速度在每年40%左右。若以此計算,到2020年將超過45ZB。

未必會這樣均勻加速。全球網絡指數機構(GWI)的調查顯示,擁有智能手機的人數佔全球總人數的近80%。智能家居市場已興起,每樣家電恨不能都要集成在一個手機應用上操控,這意味著它們的日常使用數據統統進入了互聯網。他們還想把汽車聯起來。互聯網公司爭造無人車,各車企也在謀劃物聯汽車戰略。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超過20%的汽車將聯網,2025年車聯網實現全面覆蓋。估計未來每輛汽車都是一個移動的智能設備,萬物互聯指日可待。

▲ 美劇《矽谷》裡,智能冰箱們已經實現了“萬物互聯”,極客甚至借用冰箱裡的電腦處理器作為算力基礎。 (C) Silicon Valley

上面的數據部門表也會越來越長。

目前最大的部門XB有多大?有人算過,假設你有個1XB的移動硬碟,裝滿MP3,每首10MB大小,大約可以裝100,000,000,000,000,000首歌。如果每首歌播放要3分鐘,你可以連續聽570,776,255,707年。地球已經存在了48億年,但不及這個時間的1/100。

互聯網就像人體的神經網絡,連接每個細胞,無處不在。生成的巨量數據,存儲在數據中心的超級伺服器上。數據中心就像人的大腦,存儲,計算,發出資訊,一刻不停運轉。

高耗能的“大腦”

我們所在的這個互聯網世界正是構建在這些數據中心之上。根據Gatner的數據,2010年全球已有339萬個數據中心。IDC還曾預測,2017年這一數字將達到860萬。

Synergy Research將“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定義為“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有時甚至是數百萬台”,按此標準,到2017年,全球已有390個這樣的龐然大物,僅一年時間就新建了近一百座。百度在山西陽泉的數據中心的建築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早在2014年就投入使用。阿里在江蘇南通投資180億元建數據中心之後,又在印度孟買、印尼雅加達開拓新的巨型節點。

為了互聯網世界的流暢高速運轉,這些數據中心日夜不息,多重備份,應急保障,把自己搞得發燙。為了降溫,需要大量的製冷設備。裝滿伺服器、控電設備和製冷設備的數據中心,是超級電老虎。

▲ 一處數據中心。 (C) ubc.ca

一個大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相當於一個中小型發電廠,可供一個小鎮的家庭照明。谷歌在全球有36個數據中心,微軟官方稱有100個以上,伺服器總量超過100萬台。掌管著寬頻的電信運營商是互聯網的樞紐,更是數據中心大戶,中國聯通目前的數據中心也可承載百萬台伺服器,遍布31個省。

而這樣規模龐大的數據中心,其運算能力是為峰值而準備。傳統伺服器的利用率很低,據估計80%以上的計算能力閑置。例如阿里和各大銀行的伺服器,只有“雙十一”才會全速運轉,平時則大量用於備份數據等保障工作。還有一些老舊伺服器本身效率低下。我們使用的雲服務,可能就來自這些閑置機器。

▲ 谷歌工作人員正在為伺服器更換主機板。

製造了互聯網世界的巨頭很少披露數據中心的具體規模和能耗,他們以高科技、輕資產、無汙染的形象面對公眾。其實這些大型數據中心耗費巨量電能、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消耗大量的水資源以及設備廢棄後造成的汙染,都給資源和環境帶來了巨大挑戰。

這一問題已引發各國關注。美國政府實施了“數據中心能源之星”“聯邦數據中心整合計劃”,歐盟實施了“數據中心能效行為準則”,國際綠色網格組織開展了數據中心節能標準制定和最佳實踐推廣,引導數據中心節能環保水準的提升。各數據大戶的企業巨頭們也已開始行動。

冷卻

在數據中心的能耗中,約有一半是用於製冷。24小時*365天和伺服器一起工作的冷氣機系統,使能耗居高不下。除了對系統進行優化改造,數據大戶們也想了各種辦法冷卻“大腦”。

▲ 谷歌位於芬蘭的數據中心。

有些公司選擇在北歐建立數據中心,因為更涼快。瑞典、芬蘭、丹麥都是好地方。Facebook在瑞典的中心位於北極圈附近,可以引入乾淨的外部空氣冷卻,當地的水電也很便宜。冰島也希望將自己打造成數據中心的首選地——這個國家的電力幾乎100%來自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熱能和水力發電。

還有些公司近水樓台。阿里雲位於浙江千島湖的數據中心於2015年啟用,採用湖水製冷。深層湖水通過密閉的管道流經數據中心,幫助伺服器降溫,再流經2.5公里的青溪新城中軸溪,作為城市景觀呈現,自然冷卻後再回到千島湖。這讓數據中心90%的時間都不依賴外部能源製冷,能耗節省超過8成。微軟正在嘗試將伺服器放進防水的鋼鐵膠囊容器中,再置於海洋中。但此類工程建設和運營對水環境的影響,則不得而知。

▲ 阿里巴巴冷卻機房。

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傾向於使用可再生能源,從而減少環境影響。在互聯網最興盛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風能和太陽能是主力。Google幾年前宣稱,已經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購買碳匯,實現了零排放。

提升

但上述這些只是極少數。受限於地理位置、電力供給、城市配套設施、運營成本和安全等因素,絕大多數的數據中心難以選擇需要高投入的節能方案。我們每天點擊滑鼠、交流資訊、備份檔案,都在向這些龐大的機器提出需求,共同消耗著能源。數據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仍需整體大幅提升,尤其在中國。

數據中心的能效利用主要通過PUE值來表示,它是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包括電力轉化消耗、製冷、備用電池的持續充電等非有效能耗在內)與IT負載使用的能源(有效能耗)之比。PUE值越接近於1,表示一個數據中心的綠色化程度越高。

目前,美國數據中心平均電能使用效率為1.9,谷歌、微軟等大型用戶的最先進數據中心的電能使用效率據稱可低於1.3。反觀中國,這一指標平均值在2.0-2.5,政務類數據中心的數據普遍高於2.5,還有大量電能使用效率高於3的數據中心。

研究表明,單是應用現有節能技術,便可分別使我國的數據中心IT設備系統、冷氣機系統、配電系統平均實現節能25%、36%和18%,從而使數據中心整體水準實現節能35%。2011年,全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達700億千瓦時,若真能實現35%的節能,也將節省全社會用電量的0.53%。

國家也已頒布相關政策意見部署數據中心工作,並建立相關綠色標準。2015年,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機構事務管理局、國家能源局三部委聯合印發《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推動綠色數據中心發展。

資訊也要斷捨離

數據中心的綠化之路雖有政府的推進、企業的投入,仍任重道遠。晝夜不停流轉的資訊背後需要大量能源的支撐。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所能貢獻的,是對資訊的“斷捨離”。

隨手拍的一萬張照片,是否都要保留?修改了幾十個版本的方案,每一版都捨不得刪?看過的影視劇,真的還會再看?過期的垃圾郵件多少年沒清理過?電腦硬碟和隨身碟都有儲存上限,用太久存太多會導致運轉速度變慢、電腦發燙,遑論上億人不斷往數據中心上載的數據。

虛擬太空並非無限大,數據資訊雖無形,卻需要消耗實實在在的存儲太空和能源,以及生產設備本身的資源能源消耗。互聯網的輕、快背後,也有沉重的負擔。斷捨離,可以為它減一點負。

Gmail郵箱會定期自動刪除舊垃圾郵件。騰訊郵箱曾經發起“最亮的明天——暖燈行動”,鼓勵用戶清理不再需要的舊郵件。當參與的用戶刪除郵件總量達到150T時,騰訊公益捐贈40萬元人民幣,用於貧困地區的學校改善照明環境。網絡太空對用戶來說遙遠而模糊,互聯網公司加以引導,不失為上選。當然,即便沒有捐贈的激勵,每個人隨手刪減記憶體,每個機構定期清理伺服器,也是節約能耗的綠色之舉。

“眾籌”數據中心

還有一種更加神奇的方式,可以將閑置效能用起來,即“眾籌”數據中心。

2016年2月,科學家宣布探測到引力波,舉國刷屏。中國科學家胡一鳴撰寫科普文章,並倡導:用你的電腦,一樣可以為引力波的搜索做貢獻!由於探測和搜索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所以常年征集志願者貢獻CPU時間,下載一個程式,就可以用電腦閑時的空余CPU,幫助處理來自科學組織的數據。NASA、伯克利大學、斯坦福大學,都倡導過此類行動。

這種“眾籌”由於運算技術和效率上的欠缺,沒有成熟廣泛的應用,一些科研項目由於經費缺乏,但運算指令明確、容易分解,所以有所嘗試。有趣的是,項目集中在最巨集大的天體物理和最微觀的生物醫學領域,例如尋找外星人和蛋白質研究,它們本身看起來就像萬物互聯一樣有未來感。

這些未來,已在眼前,我們最好有所了解。

因為了解,我們不期盼未來或在某個機箱轟鳴的夜裡,蒼穹之下,一片寂寥,恆星戰役閉上了眼睛。

*部分數據來源:《中國數據中心能效研究報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