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製造”概念席卷下 阿里雲能做什麽?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宗旭 攝

馬雲顯然是想在退休前再給阿里留點什麽。無論是在近期舉辦的上海人工智能大會上,還是在阿里巴巴2018全球投資者大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不停地對外釋放一個資訊:繼新零售之後,新製造將是阿里巴巴下一個發力的重點。

在9月19日舉辦的杭州雲棲大會上,馬雲再次強調了新製造的重要性:“新製造很快會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製造業帶來席卷性的威脅和席卷性的機會,所有的製造行業所面臨的痛苦將遠遠超出想象,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並且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只有落後的製造業才會消失

“有人認為,實體制造業正在消失。但我認為只有落後的製造業才會消失。製造業要保持高度清醒的認識,不能安於現狀,特別是現在有些製造業利用互聯網拓展了自己的行銷,帶動了一定的銷售額,但這並不表明你們具備了明天的能力。” 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的演講中提及。

在馬雲看來,在技術變革的大趨勢下,傳統的資源消耗型的企業肯定會越來越艱難,挑戰會越來越大。今天活得不錯的傳統行業,比如美的、格力、海爾,都是把傳統製造業和互聯網做了結合,因為電商和新零售的發展,所以銷售額非常好,但企業不能安於現狀,必須思考製造業的未來怎麽走。

馬雲預言,IoT、芯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所有這些都會像蒸汽機、石油改變手工業一樣,改變今天的生產車間。未來的數據算法專家不是在互聯網公司工作,而是在車間裡面寫代碼。未來成功的製造業,都是用好互聯網、IoT、雲計算、大數據的新製造企業。

那麽,新製造對阿里巴巴意味著什麽?馬雲此前有一個觀點,認為新製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也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完美結合。實體經濟和互聯網以後誰也離不開誰,未來90%的零售在互聯網上,90%的製造業在互聯網上。

雖然阿里巴巴不涉足產品的生產製造,但是阿里巴巴作為一個擁有買家、賣家、零售商的連接平台,能夠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連接與打通供應鏈與產銷的數據流,生產資訊將被直接送達給製造企業,完成生產,從而帶動其電商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舉個例子,今年的俄羅斯世界杯,淘工廠通過阿里雲IoT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迅速整合了位於安徽、湖南、廣東等超過10個省的30多家製造商,在30天內趕製出100多萬個大大小小的吉祥物,這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相結合的很好的樣本。

雲業務已不可忽視

在馬雲對新製造的描述中,可以經常看到幾個關鍵詞:IoT、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阿里雲作為底層的技術支撐,在執行“新製造”戰略的過程中無疑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每年阿里雲棲大會都會啟動一輪“地推式”的“全國巡演”。每到一個地方,阿里雲就會選擇當地具有代表性的製造企業進行合作,將工業大腦、智能製造在本區域落地。以2018年為例,在重慶,阿里雲與攀鋼的合作;在武漢,阿里雲與神龍汽車的合作;在南京,阿里雲與張家港協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

儘管互聯網行業是雲計算誕生之地,也是雲計算最早商用落地之處,更是目前雲計算消費的絕對主力,但是由於技術相對成熟,門檻較低,這塊市場已經成為紅海,相比之下傳統行業才是雲計算未來的最大增長點。根據騰訊雲發布的《用雲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8)》,包括製造業等實體經濟主要構成部分在內的傳統產業“用雲量”年化增速達到278.6%,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互聯網+”正快速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正在與傳統經濟加速融合。

對於阿里巴巴來說,阿里雲的收入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更是未來阿里巴巴業績的支撐點。就在不久前,亞馬遜成為繼蘋果後第二家市值破兆美元的企業,儘管市值很快跌回兆美元之下。而支撐起亞馬遜高市值的並非它主營的電商業務,現在外界看漲它的點主要是廣告、雲計算等高利潤業務展現出的美好前景。據亞馬遜二季度財報顯示,第二季度AWS雲服務淨銷售額為61.0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1億美元增長49%),運營利潤為16.42億美元,已成為亞馬遜最賺錢的一項業務。

在阿里巴巴公布的2019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財報發布後,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不再只是將業績的增長原因歸結為中國消費的拉動,而是認為受到中國及國際零售業務、阿里雲持續快速增長、新收購業務等多方面因素驅動。

“新製造”任重道遠

雖然近幾年雲計算是一個很火熱的概念,工業雲、工業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各種概念和說法紛至遝來,但是雲計算對於社會經濟的滲透,遠沒達到期望值。可以說,數字基礎設施的搭建還處於起步階段,數字經濟的發展還遠沒有達到成熟的狀態,各個行業仍然在摸索適合自己數字化發展的路線。

馬雲認為,中國製造轉變的關鍵一步,是要真正實現智能化,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去實現按需定製,跟互聯網結合起來,圍繞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從B2C走向C2B。數據是新製造的關鍵要素,而取得數據、計算數據、用好數據是智能技術的能力。但是人工智能在應用的過程中常常涉及很多隱私數據,這導致許多企業為了保護核心生產數據不被泄露,在生產過程中往往會對機器人、包括生產線進行斷網處理。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巨集玉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曾提到過這種現象:“因為一旦這些數據被泄露以後,所有的生產工藝包括生產秘密都泄露了,這對企業來講是大問題。”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上述數據的閉環一定會被打破的,不過需要考慮在數據生成鏈路過程中的數據在跟智能化結合時,兼顧智能化及數據安全。“但是如果說因為考慮數據的安全而去設定形成一個斷網狀態,而不能擁有更好的、科技的、靈活的鏈路,閉環遲早有一天會被淘汰的。”

在幫助製造企業上雲的時候,各家雲計算廠商也在利用技術的手段試圖打消傳統企業對於數據安全的焦慮,阿里雲首席智聯網科學家柯鎮表示:“阿里雲本身無論在雲端的安全還是在鏈路的安全,已經設計了一條端到端的鏈路安全的方案,提供了一個非常安全的數據的通道,在端側加密、在邊緣側加密、在雲側加密。”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