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是五環回來的。”

最近美國《大西洋月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曼哈頓如何變成了一座富人區的鬼城?》。說的是因為房租持續上漲、電商衝擊,導致曼哈頓的商鋪空置率很高,基本就剩下了一些足療、按摩、美甲等不能被電商替代的業態。

如果說紐約是全宇宙的中心,曼哈頓就是這個中心的“中心”。全球最頂級的商賈巨富,幾乎都在這裡買過房,而且是不貸款買那種。五道口根本沒法跟人家比。

一個城市甚至一個社區,就是一個生態。只有上等公寓沒有臨街鋪子,不叫生態,那叫樣板樓。只有XX附中,沒有打工子弟學校,不叫宇宙中心,那叫XX折疊。

去年3.17房產新政出爐之前,每個鏈家小哥跟買房客戶展望北京地產行情時,都會對標紐約。“您看北京現在房價才多高,距離曼哈頓房價還遠著呢!”

過去一年,北京房價上漲勢頭是停下來了,但房租又開始直奔紐約。根據中國房地產行情網公開資訊,今年7月份,北京房租同比上漲達到21.89%。

房地產市場有一個名詞叫租收比,就是每個月收入中用於房租的比例。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平均工資是1萬元出頭(人民幣),而北京目前一居室的租金是5000元左右,租收比將近50%。也就是說,一個北漂每個月至少要拿出一半的工資支付房租。2016年紐約的租收比高達65%,即“紐漂”每個月拿到手的美刀有將近三分之二交給了房東。

這意味著:當北京富豪們還沒達到紐約富豪們的房價水準時,北京屌絲們已經快要享受到紐約屌絲們的房租待遇了。

過去一年,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脫北”:有去上海的,有去杭州的,還有去深圳的,當然也有回老家的。原因各有不同,比如霧霾、工作方向調整、感情因素。其中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是一個重要原因。買房買不了,房租越來越貴,隔三差五還吸次霾。

當一個城市的規劃方向在普通人身上開始起作用的時候,說明巨變已經開始了,而不是仍停留在政策層面。

春江水暖鴨先知。本周兩個事件很有指向性:一是小米宣布北京員工可以遷往武漢、南京等地工作,原先的工資不變,而且還有各種福利補助;二是瓜子二手車旗下的毛豆新車全國總部落戶昆山。之前老羅還把錘子搬到了成都、小米金融總部落戶上海等等。

雖然上述公司都得到了地方上的各種政策支持,但這種支持一直都有,前幾年甚至更有吸引力,為什麽直到今年才會形成互聯網公司的群體性遷移?

首先是北京變了。從規劃雄安到打造通州新城,這其實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剝離”。剝的是什麽?體制內精英。一直以來,這類精英身上所附著的資源都是社會各個群體當中最多的,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換句話說,遷移1個這樣的人,可能會同時遷移5個其他人。

而從去年底開始的梳理DD人群,到今年開始的網約車行業整頓,其實瞄準的是相對底層的勞動力市場。這類人的社會價值,在於給一個城市創造舒適感。當他們越來越少時,其他人群的不舒適感就會上升,計程車難就是一個例子。

互聯網公司的外遷,與上述群體的遷移有著本質不同:它是市場化選擇。因為川普此類攪屎棍的興風作浪,巨集觀環境越來越差,從二級市場到一級市場,大家的日都不好過,上市的要降低成本,沒上市的要尋求新的資本通路,所以掛靠地方政府就成了本能選擇。

建國之後,中國出現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社會現象:支援邊疆建設。湖南的奔赴新疆,東北的前往大西南,廣東的北上,上海的南下……幾千年以來形成的社會關係、家庭關係迎來了最為猛烈的一次裂變、重組。

可以預見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大廠員工重複當年爺爺奶奶們的經歷,支援新一線城市建設。不同在於,當年父輩們是背井離鄉,這次孫子們則有可能是衣錦還鄉。販賣流量的人,終於讓自己成了最佳流量。ZF沒做到的事情,互聯網公司做到了,這就是市場的力量。

“北京回來的!”就像多年前在北京的辦公大樓裡聽到“國外回來的”一樣榮耀。想想也是,北京過去十幾年不就是扮演著流量入口的角色麽?北京的公司組團去矽谷學習、參觀;二、三線城市的個體戶組團來北京學習、參觀。以前在中關村接待老鄉的你,終於可以回到家鄉和他們坐在馬路邊擼串了,這才叫幸福。

但也不要驕傲。這些年來,有多少人是真正在四九城上班?小米在清河,京東在亦莊,百度、網易在後廠村,通通五環開外,美團還算好的,距離東北五環只有幾百米。只有頭條在四環以內,距離長安街最近。所以還是不要說自己是“北京回來的”。大聲告訴老鄉們:我是五環外回來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